智擒嚴顏
劉備西進益州,張飛與諸葛亮等沿江而上,各自領兵平定沿江各郡、縣。張飛一路上行軍順利,到了巴郡,碰到了劉璋部將嚴顏。嚴顏組織軍馬抵抗張飛的進攻,張飛想了一個妙計,先派人去探路,看有沒有小路可以繞過巴郡,故意讓嚴顏的奸細知道這件事情,等到他行軍走小路時,派人裝扮成自己的模樣,自己則帶領大部隊埋伏在路邊等嚴顏來偷襲。嚴顏果然中計,被張飛一舉抓獲了。張飛怒斥嚴顏:“我大軍已到,你為何不及早投降而膽敢抗拒?”嚴顏回答說:“你等出師無名,侵奪我益州,我們益州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讓手下兵卒將嚴顏推出去砍頭,嚴顏麵色不變,對張飛說:“砍頭就砍頭!”張飛對嚴顏的勇氣很敬佩,當即下令釋放他,並把他作為貴客招待,嚴顏因而歸降了張飛,幫助他攻蜀。張飛於是一路勢如破竹勢如破竹:比喻進展順利,毫無阻礙。,很快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備平定益州後,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每人五百斤黃金、一千斤白銀、五千萬銅錢、一千匹蜀錦,對其他將士也給以數量不等的獎賞,任命張飛兼巴西太守。
大敗張郃
曹操打敗張魯後,留夏侯淵、張郃(hé)守漢川。張郃單獨率領幾支兵馬南下巴西,打算將那裏的百姓遷往漢中。張飛率軍和張郃大戰50多天,互有勝負。張飛率領精兵一萬多人,從另外的道路發兵將張郃軍隊截斷後再與之交戰,山路狹窄,前隊後隊無法相互救援。這一仗張郃被張飛打得大敗。張郃丟下戰馬翻越山崖,隻帶著十多名部下從小路逃走,於是退兵南鄭,巴西地方得以安寧。
為部將所殺
當初,張飛威武勇猛,僅次於關羽,魏國謀臣程昱等都誇讚關羽、張飛有萬夫不擋之勇。關羽待下級士兵很愛護,對上層士大夫很傲慢;而張飛很敬重社會上層人物,對士卒百姓不加愛護。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動用刑法,又隨意鞭打將士,還把這些被打的人留在身邊辦事,遲早會招禍害的!”張飛聽後仍然像以前一樣。
劉備征伐東吳,令張飛準備率領一萬人馬,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臨發兵前,張飛的帳下部將張達、範強因沒有按時完成張飛布置的任務,害怕張飛責罰,趁張飛睡覺時殺害了張飛,並割下他的首級,順江而下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上表飛報劉備,劉備一聽到張飛都督有表上奏,一拍大腿說:“唉!大事不好,張飛死了。”於是追諡張飛為“桓侯”。
張飛疑兵阻敵
三國初期,劉備在北方同曹操多次交戰,均告失敗,隻好率領人馬投奔荊州劉表。不久,劉表死去。曹操平定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後,正準備舉兵南下。劉表的兒子劉琮同部將蒯越等人密謀投降曹操,但對劉備保密。
劉備覺察後,曹操的人馬已到了宛城。劉備措手不及,隻好率部及10多萬荊州民眾撤往江陵。由於有10多萬百姓跟從,行軍速度很慢,在當陽一帶被曹軍追上。兩軍混戰一場,劉備的兩位夫人及繈褓中的阿鬥都散失在亂軍中。劉備已顧不得許多了,隻好自己先走,留下張飛斷後。
張飛率領兵馬已戰已退,掩護劉備。退到灞陵時,張飛身邊僅剩下幾十人跟隨了,而曹軍人多勢眾,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張飛急中生智,命士兵們砍下一些樹枝縛在馬尾上,在附近的樹林中跑來跑去,揚起許多灰塵。張飛自己立馬橫槍站在橋上,對追來的曹軍猛地喝道:“我是燕人張翼德,誰敢上前與我決一雌雄?”
曹軍都知道張飛勇冠三軍。又發現他身後的樹林中塵土飛揚,懷疑有伏兵,所以誰也不敢貿然出擊。這時,趙雲身背在亂軍中找到的劉備的兒子阿鬥過了橋與劉備會合了。張飛巧施疑兵計阻止了曹軍的追擊,使劉備得以順利抵達夏口,以圖東山再起。
張飛睡覺——不必(閉)演(眼)。
張飛繡花——粗人有股細勁。
張飛夜戰馬超——不分勝負。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張飛戰嶽飛——打哪說起。
張飛做縣官——能武能文。
張飛喝酒李公醉——累及他人。
張果老閉眼吃虱子——眼不見為淨。
張果老倒騎驢——怕見畜牲麵。
張果老倒騎毛驢——背道而馳。
張果老的驢——不見奇(騎)。
張果老賣壽星——倚老賣老。
張果老騎驢——倒著走。
張和尚的帽子放到李和尚頭上——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出自明代田藝蘅《留青日劄》卷二十二:“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公而戴之。’”
東昌有個牛醫的女兒名叫胭脂,她既美麗又聰明,一心想嫁個好丈夫。但一般有身份的人家都因為她父親是牛醫而蔑視她家,所以遲遲沒訂婚。一天,她送鄰婦王氏出門,見一少年經過,很有風度,他走遠了,胭脂還遠遠望著他。王氏說:“他是鄂秋隼秀才,跟你恰是一對,我給你做媒好嗎?”胭脂聽了羞紅了臉不說話。不過心裏以為王氏真的給她做媒,所以十分高興。可是一等半月沒消息,胭脂飲食無味,病了。王氏來看她,問她病因,她不說,王氏猜到了,在她耳邊說:“我丈夫出門做生意了,等他回來,叫他去鄂家做媒好麼?”胭脂笑逐顏開。這王氏從小和一個宿生要好,嫁了人還和宿生往來。有一天晚上宿生又來了,王氏便將胭脂為鄂生而害相思病的事告訴了他。宿生早就聽說了胭脂長得漂亮,第二天晚上,他便翻牆進了胭脂家,自稱是“鄂生”,抱著她求歡。胭脂不肯,說:“你再不放手我就叫了!”宿生怕搞僵隻得鬆手,胭脂說:“我願做你的妻子,但決不能私通,你請媒人來吧!”宿生無奈脫下她一隻鞋帶走了。宿生沒有占到便宜,於是又到王氏家睡覺,誰知卻將那鞋搞丟了,怎麼也找不到。王氏問他找什麼?宿生隻好把經過告訴了王氏。誰知他們的談話被窗外一個叫毛大的賊聽到了,而毛大恰巧又拾到了那隻鞋,毛大不由得欣喜若狂。第二夜毛大翻牆來到胭脂家,胭脂父親聽到聲音,持刀追賊,卻反被毛大殺死,那隻鞋子丟在屍體旁。第二天,縣官追問這鞋怎麼會在屍體旁的,胭脂為父親悲痛之極,直說是“鄂生”脫去了。縣官把鄂生捉來,不容分說一陣毒打,便把鄂生定為凶手,判死刑,報到濟南府。知府吳公很幹練,一看鄂生不像凶手,追問之下,才知鄂生根本不認識胭脂,胭脂卻曾托王氏做過媒。於是把王氏抓來,逼問之下,供出了宿生假冒鄂生的事情,於是宿生死罪難逃了。大家都稱讚吳太守英明。宿生雖脫履卻並沒有殺人,負屈上告,學使施公反複思考,負責處理這個案件,他將王氏找來,詢問她有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過其他人,王氏說:“沒有。”“那麼有哪些人調戲過你嗎?”王氏說出毛大等四人。施公把這四人抓來,說:“凶手必是你四人之一,讓神來指出凶手到底是誰!”於是晚上把廟壁塗黑,將四人放入廟內說:“誰是凶手,神會在他背上寫明的。”毛大心虛,害怕神真的會在他背上寫字,於是將背靠著牆,於是他的背上就染上了黑墨。第二天,施公說:“真凶是你!”毛大不打自招了。
於是宿生、鄂生被釋放了,鄂生和胭脂結為夫妻。此案假中有假,“張公帽戴在李公頭上”,如果不認真詳察,險些冤殺了鄂生或宿生。
張口吃天——辦不到。
張良的玉簫——吹動軍心啦。
張驢兒告狀——冤枉好人。
張驢兒告狀——心懷鬼胎。
張三打鳥,李四放生——各有一好。
張三的帽子——李四戴不得。
張生回頭望鶯鶯——戀戀不舍。
張生會鶯鶯——還能少了你這個小紅娘。
張生看鶯鶯——一見鍾情。
張僧繇寫真——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
畫上龍後再給點上眼珠。後比喻在講話或寫作關鍵處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出自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張僧繇是南北朝時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對以後隋、唐兩代的畫家都有很大的影響。
張僧繇是一個善於畫龍的畫家,他畫的龍大小不一,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到一個寺廟裏去遊玩,主持請他在牆上畫條龍。當畫到一半的時候,天空中忽然烏雲翻滾,雷聲隆隆,像是暴風雨要來了。剛一畫完,那龍頭抬了起來,準備離開牆壁飛到天上去,周圍看的人都緊張得叫了起來。張僧繇也有點害怕,就急忙在龍的身上畫了一條鐵鏈把它鎖住,龍才安靜下來。
又一次,張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市)的安樂寺的牆上畫龍,當地有許多人都來看。他一共畫了四條,一會兒就畫好了。大家看時,果然是畫得好,它們張牙舞爪,騰飛翻滾,非常逼真。但奇怪的是這四條龍都沒有畫眼珠。
有人就問張僧繇,你怎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張僧繇說:“如果我把眼珠點上去,龍馬上就會飛走,可不能隨便給它畫上眼珠。”大家聽了,都覺得太不可信了,要張僧繇點上龍眼珠試試。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隻好答應了。他拿起筆,給其中的兩條龍點上了眼珠。忽然,隻見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起,大家吃了一驚,回頭看時,那兩條點了眼珠的龍已經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而牆上隻剩下兩條沒有畫眼珠的龍。人們這時才真正相信,一個個驚歎不已。
張順浪中鬥李逵——以長攻短。
張鬆背書——過目成誦。
張鬆閱書——一目十行。
張天師被鬼迷——甘受引誘。
張道陵傳道揚善抑惡
那是在秦漢時,帝王們為乞求長生不老,經常會求不死之藥、方士的修煉法訣,於是專以求仙為務的方士們頻頻出入宮廷,向帝王鼓吹他們的思想,並鼓動帝王們加入求仙的行列。
到了東漢時,由於佛教傳入我國,並逐漸盛行起來,帝王們不再對方士們感興趣。所以,方士們轉變了他們的活動方向,有的轉向民間,有的進入山林,方士也逐漸演變成為道士。
道士張道陵於這一時期創建了五鬥米道,因為張道陵尊奉老子為教祖,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加上他又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人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一代天師,還把他看作是道教的創始人。後代的道教信徒們還把張道陵的生平事跡和濟世救人的傳聞軼事演繹成神話故事在民間流傳。
傳說,那是在東漢光武帝時的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在沛國豐邑的張大順家誕生了一個男嬰。因為張大順喜好研究神仙的書籍,所以,為孩子取名張道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張良,遠離塵世,登陵成仙。
張道陵自幼聰慧,7歲開始學習儒家“五經”,並把家裏的《道德經》閱讀了許多遍,直到領悟到其中的要旨。他還不斷學習社會上流傳的天文、地理一類的書。
後來,因為他的品行端正,年輕好學,在漢明帝永平年間的58年,被推薦到京城洛陽太學學習。在那裏他更加刻苦學習,博通“五經”,終於成了一名飽學之士。
張道陵到洛陽太學學習的第二年,25歲的他被郡守以“賢良”推薦到朝廷,經過考核,一舉中了“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張道陵看到地方上的有權有勢的人橫行霸道,做官的貪贓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他心想:自己為一介書生,小小縣令,怎麼也改變不了這樣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張良,出離塵世,善保自身,以延年益壽。
於是,張道陵辭去江州令職,去往洛陽,隱居在北邙山中,潛心修習黃老長生之道。他認真研讀了經典著述《道德經》、《河圖》、《洛書》以及讖緯之學。
朝廷多次下詔征張道陵為太傅,他都斷然拒絕。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他決心離開北邙山,雲遊名山大川,訪求仙術。
於是,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在過了3年零9天後的一天,紅光照滿室,有一隻青龍和一隻白虎來保護丹鼎,表示他已煉成神丹,成了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