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豬八戒愛上張鶯鶯——死了你那份心吧。
豬八戒吧噠嘴——看見媳婦啦。
豬八戒擺手——不侍候(猴)。
豬八戒敗陣——倒打一耙子。
豬八戒扮新娘——越扮越醜。
豬八戒抱草紙——假充讀書郎。
豬八戒背媳婦——費力不討好。
豬八戒背媳婦一費力不討好。
豬八戒鼻子長——聞不出妖味。
豬八戒不叫豬八戒——無(悟)能。
豬八戒插花——自覺自美。
豬八戒搽粉——遮不了醜。
豬八戒吃炒麵——悶了嘴。
豬八戒吃粉條——粗中有細。
豬八戒吃掛麵——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
蔡慶盤纏用盡無法歸還,就去找楊林。楊林說:“你來得正好,李應被濟州太守關入獄中,我們去營救吧。”於是他們到獄中設法讓李應越獄逃出。
在黎明十分,他們來到城邊,出城後到路旁酒店,叫酒保打了五斤酒,切上大盤牛肉。由於走了半日,肚中饑餓,他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頓,忽見酒座上坐著一名軍官和四個家丁。他們虎背熊腰,凶神惡熬一般。當他們兩人聽說是來捉拿重犯李應的,便趕緊算了酒錢出門便走。
正在出門時又進來一個鋪兵,鋪兵一進門就大聲呼叫:“快拿酒來。”並且說:“昨夜李應越獄走了,還殺死了兩個更夫。”
聽了這話,那軍官驚跳起來說:“李應越獄了?我看方才算酒錢的就像李應!”
鋪兵說:“我看也像。”說著就追出去了。
他們三人與軍官、鋪兵、家丁展開了一場廝殺搏鬥,以死相拚殺死軍官、鋪兵,脫險後奪路而走。
豬八戒吃酒糟——酒足飯飽。
豬八戒吃人參——不曉得貴賤。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啥滋味。
豬八戒吃人參果——整吞活咽。
豬八戒吃碗碴——滿嘴是詞(瓷)。
豬八戒吃西瓜——收不住嘴。
豬八戒吃仙桃——囫圇吞。
豬八戒吃鑰匙——開心。
豬八戒吃胰子——心裏幹淨。
豬八戒吃豬肉——全忘了自己的姓。
豬八戒初進高老莊——假裝好漢子。
豬八戒出燈謎——猴猜。
豬八戒打嗬欠——好大口氣。
豬八戒戴耳環——自覺自美。
豬八戒戴花——臭美。
豬八戒的耳朵——窮扇乎。
豬八戒的脊梁——無(悟)能之輩(背)。
豬八戒的嘴——伸得長。
豬八戒掉到泔水桶裏——有吃有喝。
豬八戒跟師兄鬥智——猴能。
豬八戒過火焰山——倒摟一耙。
豬八戒含擀麵杖——耍嘴。
豬八戒唱二黃——沒有人腔。
豬八戒喝了磨刀水——心裏出秀(鏽)的人。
豬八戒化緣——想吃又不想動。
豬八戒嫁妹子——看我就行了。
豬八戒見到高小姐——改換了頭麵。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豬八戒進盤絲洞——難脫身。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不想走了。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看花眼了。
豬八戒進屠場——自己貢獻自己。
豬八戒看唱本——冒充斯文。
豬八戒嗑瓜子——渾充薄嘴唇。
豬八戒啃地梨——什麼仙人吃什麼果。
豬八戒啃門坎——糟蹋木頭。
豬八戒啃砂鍋——自己嘎崩跪,別人可牙磣。
豬八戒啃蹄爪——自殘(餐)骨肉。
豬八戒哭鼻子——珠(豬)淚雙拋。
豬八戒犁地——玩嘴哩。
豬八戒賣涼粉——人不怎樣,貨可利索。
豬八戒賣涼粉——人孬貨埋汰。
豬八戒賣豬肝——難得心腸。
豬八戒在女兒國是俊漢——缺處為貴。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豬八戒娶妻——黑燈瞎火。
豬八戒耍耙——打不著妖精。
豬八戒摔鏡子——怕自己現醜。
豬八戒彈弦子——樂了猴。
豬八戒討老婆——快活一時是一時。
豬八戒聽天書——一竅不通。
豬八戒玩兒老鴰——什麼人配什麼貨。
豬八戒戲貂蟬——醜人多作怪。
豬八戒掀耳朵——露臉沒夠。
豬八戒巡山回——瞎編一通。
豬八戒咬牙——恨猴兒。
豬八戒照鏡子——裏外都不是人。
豬八戒轉腰子——找不到耙子了。
豬鼻子插蔥——裝象。
豬出天花——肉麻。
豬的尾巴——閑不著。
豬拱雞窩——雞飛蛋打。
豬拐子——擰著。
豬圈裏養兔——稀鬆。
豬圈門貼對聯——吃了睡,睡了吃。
豬毛炒韭菜——亂七八糟。
豬腦殼——死不開竅。
豬肉台上的秤砣——又黑又亮。
豬尿脬上紮一刀——氣消了。
豬尿泡打人——不疼人,倒氣人。
豬蹄子不放鹽——旦(淡)角(腳)。
豬蹄子燉醪糟——油大寬酸。
豬頭當作麒麟舞——看你也不是師(獅)。
送子帶來吉祥的麒麟
麒麟是我國傳統祥獸,在神話傳說中,它是龍和牛的後代,在百獸之中地位僅次於龍,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寵,雄性稱麒,雌性稱麟。
關於麒麟的傳說亦真亦幻。據說,麒麟長著龍頭、獅眼、虎背、身體像麝鹿,尾巴似龍尾狀,還長著龍鱗,頭頂是圓的,還有一對角。麒麟能吐火,聲音如雷,而且非常長壽,能活2000年之久。幼年麒麟不會飛,成年的會飛。成年麒麟能大能小,平時較為慈祥,發怒時異常凶猛。
關於麒麟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我國古代文明圖案《河圖洛書》。而在清代正史《清史稿》裏記載了清雍正年間,民間有人目睹麒麟的事:
雍正七年,鎮海民家牛生一犢,遍體鱗紋,色青黑,頷下有髯,項皆細鱗。十一年五月,鹽亭民家牛產一麟,高二尺五寸,肉角一,長寸許,目如水晶,鱗甲遍體,兩脊傍至尾各有肉粒如豆,黃金色,八足,牛蹄,產時風雨交至,金光滿院,射草木皆黃。十三年二月,綿州民家牛產一犢,首形如龍,身有鱗紋,無毛,落地而殤。
不僅如此,在清乾隆年間和清嘉慶年間也有人發現自己家中的牛產下了麒麟:
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產麟。 五年,壽州民家牛產麟,一室火光,以為怪,格殺之,剝皮,見周身鱗甲,頭角猶隱也;荊州民家牛產麟,遍體鱗甲。嘉慶元年,遂安民家牛產麟。二年,平度州民家牛產麟。
古人認為,麒麟的每次出現都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據記載,伏羲、舜、孔子等聖人都伴有麒麟出現,並帶來神的指示,最終指引勝利。
相傳在伏羲氏時,伏羲氏教民“結繩為網以漁”,養蓄家畜,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條件。因此,祥瑞迭興,天授神物。
這時,有一種龍頭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龍鱗,淩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圖點,由黃河進入洛河,遊弋於洛河之中,人們稱之為龍馬,即成年的麒麟。這就是後人常說的“龍馬負圖”。
孔子作為我國的儒教聖賢,也和麒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傳說孔子的母親顏氏,懷胎十月,路過尼山的時候,忽然肚子疼馬上要生產。這時天空一陣轟鳴,一個獨角麒麟駕著五彩祥雲從天而降。
此時,凡間瑞氣紛呈,滿天紅光,麒麟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地從嘴裏吐出一塊方帛,上麵還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孔子就誕生了。
受到這個傳說的影響,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或“麟子”等為美稱,讚揚別人家的孩子。古時王室成員也會用“麟子”代指自己的孩子。
我國古代地方誌《兗州府誌·聖裏誌》記載說: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到武城以西20多裏的大野打獵,把一隻麒麟射死了,但不知道這是一隻什麼動物,於是請孔子前來辨認。孔子看到是一隻麒麟,非常心疼地感歎說:“這是麒麟,是仁獸啊,如今這麼混亂,你怎麼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呢?”
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說:“您為什麼如此傷心呢?”孔子流著淚回答說:“麒麟本是祥瑞仙獸,隻在賢明的君王麵前出現,卻因為出現的時機不對而身亡了,我實在是痛心啊!”說完便失聲痛哭,從此擱筆,不再編《春秋》了。
根據考證,這個“西狩獲麟”發生在公元前479年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停筆,這時孔子已71歲,從此不再著書。這就充分證明了在巨野流傳的“孔子獲麟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
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孔子遇麟而生,又見麟死,他認為是個不祥之兆,立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挽歌:
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由於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他唯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難過極了,終於在公元前479年與世長辭了。孔子去世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古風詩》中就有“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的詩句。
麒麟作為吉祥物,我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麒麟閣內繪有11位功臣的畫像,以嘉獎他們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采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人們將麒麟繡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製度的標誌,也可見麒麟的地位僅次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