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走出迷穀,打敗了孤竹國,答裏嗬和黃花被亂兵殺死,孤竹國也就被滅了。勝利之後,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孤竹一帶的土地足有1000裏之多,全送給您吧。”燕莊公急忙說;“那可不敢當。靠您的幫助,我們才保全了國土,現在已經是感激萬分了,哪裏還敢收您的土地呢?”齊桓公說:“您不要客氣了,北部邊疆十分重要,你把它治理好,勿使邊民來犯,向天王納貢,這是我們大家的光彩。再說齊國離這裏這麼遠,鞭長莫及,也管不了啊!”這麼一說,燕莊公就不好再推辭了。

齊桓公班師回國之日,燕莊公親自送行。一路上兩人邊聊邊走,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出了燕國邊界50裏。直到他們分手的時候,齊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禮的規矩,就說:“古往今來,諸侯送諸侯不得送出邊界,我們怎麼能違反規矩呢?”說著就要把這50裏土地割讓給燕國。燕莊公已經得了500裏土地,說什麼也不肯再要齊國的50裏地了,可齊桓公一心要別人承認他是霸主,說話做事既講信用,又守規矩,所以非要燕莊公收下不可。就這樣燕國又得到50裏好地。

諸侯們見齊桓公千裏迢迢親自率軍援救燕國,打了勝仗還不貪土地,沒有一個不從心眼裏服他的。從那以後,齊桓公這個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齊桓公——這位中原霸主的出現在當時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不但減少了紛爭,百姓也得到了安定的生活,為整個中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石碏大義滅親

石碏是衛國的大夫,足智多謀,剛正不阿,很受衛莊公的賞識。兩家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交情不錯。

衛莊公有3個兒子,其中小兒州籲是愛妾所生,莊公溺愛他,對於他的胡作非為從不管教。石碏看不下去,就勸說莊公,莊公卻充耳不聞,時間久了,對石碏產生了反感。

石碏的兒子石厚從小就跟州籲混在一起為所欲為。石碏知道石厚做了壞事,就打他一頓,有時礙於衛莊公的情麵不便深管,因此,石厚跟州籲一起越變越壞。

有一次,州籲指使石厚欺壓百姓,被石碏知道了,於是將石厚捆起來抽了50鞭子,又將他鎖進屋子裏不許出去。晚上石厚跳窗逃了出去,從此住在州籲府中,不再回家。

衛莊公去世,將君位傳給長子公子完。這就是衛桓公。衛桓公生性懦弱,對弟弟的事也從來不管。此時石碏告老還家,不管國事。州籲也毫無顧忌,日夜琢磨殺兄奪位。

一天,衛桓公要到洛邑去,石厚忙對州籲獻計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衛桓公。州籲非常高興,叫石厚領兵埋伏,自己擺酒為桓公餞行。桓公對弟弟的舉動很感激,也斟酒回敬弟弟。不料州籲乘他不注意,抽出短劍刺中他的後心,桓公當時就死了。有石厚的士兵包圍,桓公的人敢怒不敢言。

州籲順利地當了國君,拜石厚為上大夫,州籲的另一個哥哥公子晉逃到了邢國。

雖然州籲對外稱桓公是暴病身亡,畢竟紙包不住火。州籲很怕國內百姓不服,又怕鄰國不齒,隻好找石厚商量。石厚又獻一計,他說如果對鄰國用兵,可以在鄰國樹立威信也可以彈壓國內不滿情緒。至於進攻的國家隻有鄭國最合適,因為其他國家和衛國沒有仇隙,州籲忙問進攻鄭國的理由。石厚說,當年鄭莊公將他的弟弟逼得自殺,他的侄兒公孫滑為報父仇曾向衛國借兵,鄭莊公因此責備過衛國,以此為由攻打鄭國就可以了。

州籲聽了這些話很高興,但他又擔心打不過鄭國,石厚繼續說:“我們可以聯係宋國、魯國、蔡國和陳國。宋國的宋穆公是繼承哥哥的位子當上國君的,他死後便將君位傳給哥哥的兒子與夷。而穆公的兒子公子馮沒有繼承君位很生氣,便跑到鄭國,與夷怕公子馮會回來搶他的君位,對鄭國也產生了怨恨情緒,此次用兵,他一定同意前往;魯國的實權在公子惲手中,他愛貪小便宜,多送他些財物,也會出兵的;至於蔡軍和陳國都是小國,讓他們出兵是沒問題的。”

州籲聽了石厚一番話,當即派四位使者分頭去了四國。公元前719年,五國聯合攻打鄭國。

衛國的舉動,鄭莊公早已料到。他首先將將公子馮送到長葛,並故意將消息泄露出去,將宋兵引到長葛。宋、魯、蔡、陳四國中,宋國的兵最多,宋兵一撤,其他三國也產生撤兵的想法。鄭莊公又派公子呂出城迎敵,隻向衛國挑戰,然後假裝戰敗,給衛國個台階下。

州籲打了個小小的勝仗,覺得爭足了麵子,便班師回朝。可是本國的百姓並不買他的帳。州籲見國人仍然不服,又找石厚商量。石厚說:“隻有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輔佐您才行。”他們都想到了深受百姓愛戴的石碏。石厚自從幾年前挨打偷跑以後,始終沒有回家。這時為了拍州籲的馬屁,隻好硬著頭皮,備足禮物求見父親。可是任憑石厚說得天花亂墜,石碏就是不肯出來幫忙。

州籲沒有別的辦法,就讓石厚去求他父親給出個治國安邦的主意。石厚第二次求見石碏,石碏頭不抬眼不睜地說:“我們各個諸侯國都得服從周天子,諸侯國的新君即位,應該稟告周天子,得到周王的承認和賞賜,地位就可鞏固。”石碏沉默了一會兒又說:“如果周王不肯接見新君,就請陳侯說情,周王很信任陳侯。”

石厚和州籲取得真經,備了禮物,歡天喜地地去陳國請求陳侯幫忙。

與此同時,石碏寫了一封信,讓好朋友陳國的大夫子針呈遞給陳侯。信中大意是:外臣石碏寫信問侯陳侯。衛國州籲殺兄奪君位,壞事幹盡。我的兒子石厚是幫凶。不殺掉這兩個惡人,國不安寧。我老了,沒有力量整治他們,請你們幫忙將他們治罪,以便為民除害。

州籲二人來到陳國,被安排在第二天到太廟見陳侯。到了太廟,他們看見一塊牌子,上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之人,不能進入太廟!”石厚心中有些不安,子針站在高處宣布說:“奉周天子命令,立即擒拿為非作歹、不忠不孝的州籲、石厚。其他一概赦免!”兩邊的武士一擁而上將二人擒下。這時子針又讀了石碏的信,二人才知上當。

由於石厚是石碏的獨生子,陳侯怕石碏後悔,便沒有殺二人,把他們押回衛國,聽憑石碏處置。石碏說:“這兩人罪大惡極,不能寬恕。”眾人考慮石碏年勢已高,又隻此一子,就找理由替石厚開脫。石碏說:“州籲幹的壞事,我兒子都有份。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石碏露出很難過的表情,他接著說:“你們不肯動手,我隻好親手殺死這個賊人了。”

根據石碏的意見,石厚被處死了。石碏大義滅親的故事一代代傳下來。“大義滅親”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衛懿公好鶴亡國

衛懿公是春秋時期北方衛國的君主。衛國很小,常受北狄侵擾,平時靠求助強國保護。衛懿公在位9年期間,主要仰賴霸主齊桓公,才勉強維持了國家生存。但是,由於他在國弱民貧、外患頻仍的危局中,專好養鶴,不理國政,不防北狄,結果,國力日弱,民怨沸騰,最後,在外敵侵犯下,以國破身亡而告終。

衛懿公好鶴,舉國皆知。在衛國的宮廷和苑圃裏,到處養有成群仙鶴,千姿百態,懿公一見到它們,便忘乎所以,樂不思歸。他可以整天不理國政,專以仙鶴為伴,甚至與它們相依為命。他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苑圃中去觀賞鶴群,聽它們唱歌,看它們跳舞。到了進餐的時候,他一麵吃飯,一麵給仙鶴喂食。

衛國可算是仙鶴的樂園和天堂,老百姓過著貧苦的生活,但還要交納重稅,擔負懿公養鶴經費。這裏的仙鶴分品位等級,飼料與飼養員也依次分成相應級別。上等仙鶴,吃高級飼料,由高級飼養員照管。次等仙鶴,飼料和飼養員均依次按級供給和配置,等級森嚴,絲毫不容混淆。飼養員的俸祿也分上中下三級,可與大夫待遇等同。懿公每次帶仙鶴出去玩時,仙鶴都不用籠子關著,而是坐在車上,隨他同遊,上等仙鶴坐頭等車,二等仙鶴坐二等車,特等仙鶴則坐大夫乘用的棚車。這種仙鶴被稱為“鶴將軍”,非常神氣。而他本人是統率這群仙鶴的“鶴司令”。

衛國有兩個賢臣,一個叫石祁子,一個叫寧速。他們見懿公終日與鶴為伍,專好遊樂,不理國政,不惜民力,心中焦急如焚,曾多次向懿公進諫,勸他厲精圖治,節衣縮食,減輕民負,增強國力,防止北狄入侵。但是,懿公好鶴成癖,根本不納忠言,不顧內憂外患,照舊與鶴為伴,終日玩樂不止。這時在衛國北方,狄族部落勢力日益強盛,常想入侵中原。他們見衛國弱小,懿公養鶴為樂,不修邊防,便乘機發兵侵入衛國。“狄寇入侵”警報送到懿公手中時,他正率領鶴群出遊,玩興正濃。突然而來的軍情,使他感到十分掃興,隻好被迫暫停遊樂,回宮主持抗狄議事。

懿公首先下命令,要將士們和老百姓登城守禦,嚴防北狄攻城,但是,這時他發現,誰也不聽命令。許多老百姓逃到城外避難,士兵不拿兵器,將軍不穿鎧甲,沒有人願意守城打仗。懿公這才著急起來,責問他們為什麼不服從命令。他們說:“主公隻用一種東西,就可擊退北狄,用不著我們去打仗。”懿公感到很奇怪,忙問:“什麼東西,有這麼大本事,怎麼我一點也不知道?”大家回答說:“主公的仙鶴。”懿公說:“仙鶴怎麼能禦敵打仗呢?”大家說:“鶴既不能打仗,是無用之物,主公為什麼不養有用之物,而專養無用之物?大家不服從你,原因就在這裏。”

懿公頓時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為了養鶴,已經得罪了文武百官,失去民心。自我譴責說:“寡人知道錯了,我現在願意放走所有的仙鶴,完全聽從民眾的意見,可以嗎?”

石祁子說:“陛下趕快放走鶴群,否則,就來不及了。”

懿公於是命人放走鶴群。但是,仙鶴戀主,在空中盤旋翱翔,飛來飛去,又回到原地,似乎在求他留養它們。懿公見群鶴縱而複回,不忍飛去,心如刀割,但為了悔罪,他現在顧不得它們了。他手拿長鞭,猛抽亂哄鶴群,甚至接連順手抓起幾隻,狠心摔死在地上,這才把大群的仙鶴嚇得遠走高飛。

石祁子和寧速兩位大夫,見懿公確有悔罪之心,便大到街上向老百姓反複解釋,進行說服工作。他們說:“國君已經用實際行動表示悔過認罪。大敵當前,守城要緊,否則,北狄打破城池,國破家亡,玉石俱焚,再後悔也就晚了。”百姓覺得這番話說得在理,回心轉意,拿起武器登城禦敵。

這時,狄兵已經殺到榮澤。軍情萬分緊急,一天三次急報,石大夫對懿公說:“狄兵凶悍,不可輕視,請主公派我去齊國求救吧!”懿公說:“齊國過去曾派兵來討伐過北方戎狄,回師以後,我國沒有去進貢酬謝,現在去求救,齊國怎能答應?不如同北狄拚死一戰,決定存亡!”

寧速說:“請讓我率兵同狄兵打仗,主公留守都城。”懿公堅決不同意。他說:“寡人不親自出戰,軍民不能同心殺敵。”他說完,就把國君寶印交給石大夫,命他全權代理國政;將弓矢交給寧大夫,命他全力守城。

懿公交代完畢,立即集中所有兵車和士卒,親自率往前線迎擊北狄。他盡管親自出戰,但衛軍士氣仍是不高。懿公晚上巡視,側耳細聽,有人在唱怨歌:“仙鶴食俸祿,百姓苦耕耘。仙鶴乘車馬,民眾苦練兵。北狄鋒厲不可擋,欲戰兮死一生。仙鶴今何在?獨我悚然行。”懿公聽了,知道是士兵怨他好鶴誤國,導致北狄入侵,給人民帶來國難和痛苦。他萬分愧疚,發誓要戰死沙場向國民贖罪。

懿公率軍行至榮澤,見狄軍千餘騎,左右分馳,全無秩序,立即擂鼓速進,追擊狄兵。其實,這是狄軍詐敗,將衛軍引入埋伏,然後截做三處,圍攻聚殲,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懿公被敵兵層層圍住,眼看就要被俘。有個將軍勸他穿便服混出重圍。他執戈再戰,接連殺死數名狄兵,最後,被敵軍亂砍而死,實現了戰死贖罪的誓言。

狄軍擊敗衛軍以後,乘勝長驅,直入衛都,大肆燒殺,將衛國府庫和民間財物搶劫一空,滿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