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由於這幾年文種始終不間斷地賄賂伯嚭,伯嚭就不間斷地向吳王說勾踐的好話。經過三年的觀察,吳王感覺勾踐表現不錯,決定放他回國。伍子胥不同意這麼做,再三勸阻,可吳王很反感,沒有理睬。

勾踐回國後,繼續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床上鋪著木柴幹草,屋子裏掛一隻苦膽。每次飯前都要舔一下苦膽,嚐嚐它的味道,以便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昔日的恥辱與百姓的疾苦。他將國家政事交給文種,軍事交給範蠡,而自己則和百姓一起下田務農,他的妻子帶領婦女養蠶織布。君臣一心,全國上下齊心協力,越國漸漸恢複了生氣。

一天勾踐向文種尋問對付吳國的辦法,文種提出對內積草屯糧、操練兵馬,對外使用賄賂、美人計、離間計等七條建議,勾踐依計而行。範蠡聽說要對吳國施用美人計,知道普通的美女難當此任,便忍痛推薦了自己才貌雙全的女友西施。

吳王夫差得到西施,立刻被她天仙般的容貌迷住了,對她寵愛備至言聽計從。伍子胥明白這是越國的美人計,勸吳王遠離西施,並舉出夏桀之於妹喜、殷紂之於妲已的例子。夫差心裏很不痛快。西施也暗暗吃驚,覺得此人不除,對越國不利,伯嚭為了當上相國也有恨他不死的意思。

一天,越國向吳國借糧,這也是文種的計策之一,目的是弄空吳國糧庫。關於借與不借的問題伍子胥與伯嚭又起了爭執。吳王心煩便離朝回到後宮向西施說了此事。西施舉出當年秦穆公、齊桓公向敵國難民借糧受到好評終成霸業的例子,勸說吳王。吳王當即決定借糧給越國。

由於伯嚭所做的事大多遭到伍子胥的反對,這使伯嚭除掉伍子胥的想法更加強烈。於是他造出謠言:伍子胥要投降齊國。

吳王得到消息很生氣,也不調查,隻派人送給伍子胥一把“屬鏤”寶劍,辛苦一生,幫助吳王奠定基業的伍子胥含淚自刎而死。伯嚭如願以償地當上相國。

為了消耗吳國實力,西施勸吳王爭奪中原霸主之位。吳王決定進攻齊國。太子友知道,吳國伐齊,越國必會乘機攻吳,便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借喻的方式勸阻吳王。吳王此時哪裏肯聽,還勞師動眾花費大量財力物力挖掘了中國第一條大運河邗溝。公元前485年,吳魯聯軍通過運河討伐齊國,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海軍作戰。

公元前482年,吳、魯、齊、晉在黃池會盟,尊吳王夫差為霸主。回國的路上,聽說越王率軍攻吳,太子友已陣亡。吳王再想調兵遣將,已有心乏力。此時他才想起伍子胥、太子友平時所說的話,但後悔已來不及了。

萬般無奈,吳王夫差派伯嚭備足厚禮向越王求和。

不久,吳國被越國所滅,夫差自殺。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以後,接著率軍渡過黃河,在徐州會合齊、晉、魯、宋等國諸侯,被諸侯們推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後一個霸主。陶朱公範蠡

範蠡足智多謀,跟隨越王勾踐22年,身經百戰,又精於外交,對成就越國的霸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滅了吳國後,他又領兵向北挺進,渡過淮河,使得齊國和晉國也不得不聽從越國的號令。就這樣,範蠡被任命為上將軍。

範蠡為成就勾踐的霸業立下了奇功,他感到自己的名氣太大了,又深知勾踐的為人,於是就決定離開越國,他給越王寫了封信,表露了自己的心思。他說:“我曾經聽說,主上有煩惱事,他的臣子應該為他分憂,當初你在會稽受恥辱,我們做臣子的人就應該為你去死,那時臣下沒有死,是想為主上雪此大恥。現在大仇已報,我也該來領早先的罪過了。”勾踐不知說什麼是好。

勾踐說:“你真是一個誠實的人,我要把越國的江山分給你一半,讓我們共同享受這勝利後的果實。”

範蠡這時似乎是聽吳王夫差在說話,他當時對伍子胥就是這麼說的。範蠡說:“感謝主上不棄之恩,我實在受之不起。”說後,就退了下去。範蠡決定偷偷地離開越國。在一個靜悄悄的夜晚,他騎著他心愛的馬,帶著他的妻兒走了。

他來到了齊國,給自己的老朋友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中轉述名詩一首:“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他想用這首詩去勸文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否則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種接到了這封奇妙的信,感到還是老朋友說得對,於是他就自稱有病不能上朝,這樣持續幾天,就有嫉恨他的人在越王麵前進讒言,說文種想謀反。

勾踐也感到越國霸業已成,留著文種已沒有什麼用了,還會生出許多事來,就把文種叫來,對他說:“你教給我攻打吳國的七條計謀,我隻用了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條在你那兒,你還不如跟著吳國的國王去,試試你的計謀看是不是能救了他們。”文種聽到勾踐說這樣的話,很是傷心。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他隻好遵命自盡了。

範蠡在齊國,改名換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做商業買賣,就這樣勤勞數年,集聚了許多財產,他成了一個大富翁。齊國人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就推舉他為相國,他做了一段日子,感到還是沒興趣。於是就辭去了自己的官位,將自己的萬貫家財都分發給窮人。又從齊國的大地上悄悄地消失了。

他來到一個叫陶的地方住了下來,自稱為“陶朱公”,就在這個地方做買賣,開作坊,事業幹得很紅火,很快,他又成了一個富人,人們都稱他為“陶朱公”,後來中國也常以陶朱公來表示富裕。

範蠡在陶地生了一個小兒子,這個兒子長大之後,他的二哥哥殺了人,囚禁在楚國,範蠡的家人急死了,就想以範蠡自己的麵子將兒子贖回來。但是,範蠡說:“殺人償命,這是天理,我的兒子也不能例外。但是我隻有一個願望,就是讓他不要在街上示眾。”於是就讓他的小兒子帶上許多的錢,放在一個麻袋裏,馱在牛車上。

範蠡的小兒子正要上路,範蠡的大兒子說他可以替弟弟去,範蠡知道這個大兒子平時辦事能力並不強,有點舍不得花錢,就不同意他去,但是他的大兒子說:“家中的長子應該幫助父親做最重要的事,現在弟弟犯了法,你不派我去,而派小弟弟去,別人不會說我是個不良之輩嗎?”說罷,就拿著刀要自殺,他的母親趕快來阻攔,說:“我看就讓他去吧,小兒子一個人去未必能救活,現在二兒子還沒有救成,就死了個大兒子,那不把我們的心都傷透了。”範蠡也隻好同意他去。

臨行之前,範蠡給他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交給他的老朋友莊先生,並且囑咐他說:“到了那裏,把這裏帶去的黃金都交給莊先生,讓他代你處理,遇事千萬不要和別人爭論。”大兒子一一都答應下來。他家是一個非常富的家庭,大兒子就又偷偷地帶著許多黃金。

大兒子到了楚國,好不容易才找到莊先生的住處,交上了書信,並且把車子上帶來的所有黃金都交給了莊先生,這位老者說:“你的事情辦好了,你趕快離開這裏吧,千萬不要停留,即使到你弟弟從監獄裏出來了,你也不要去問他。”他連聲答應,就告別了莊先生。但是他並沒照莊先生所說的那樣去做,他覺得楚國這地方很好玩,再說弟弟還沒有放出來,自己還有不少私帶的黃金,幹脆在楚國溜達起來了。在這期間結交了楚國的一些貴族,他們一聽說是範蠡的公子,當然對他非常熱情。他也就把自己私自帶來的黃金送給這些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