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是個不錯的皇帝,他才二十一歲就得病死去,沒有孩子。霍光聽了別人的意見,把漢武帝的一個孫子、昌邑王劉賀立為皇帝。劉賀原是個浪蕩子,他從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帶來了二百多個親信,天天跟他們一起吃喝玩樂,即位才二十七天,就做了1127件不該做的事,把皇宮鬧得烏煙瘴氣。像這樣的人無法讓他再繼續做皇帝。因此霍光和大臣們一商量,聯名上書,請皇太後下詔,把劉賀廢了,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的時候也隻有18歲,霍光又輔佐他六七年,教他怎樣做一個好皇帝。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患病去世。漢宣帝和皇太後親自為霍光主持葬禮,用十分隆重的禮儀把他安葬在漢武帝的陵墓旁邊。王昭君出塞
秦末漢初,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匈奴族,擁有騎兵三四十萬人,成為西漢王朝北部的重大威脅,由於當時漢朝的社會經濟有待複興,國力空虛,內部統治還不夠鞏固,無力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於是劉邦在公元前199年,采納了劉敬提出的與匈奴“和親”的建議,決定以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每年送去酒、肉、糧食等物,並且與匈奴單於結為兄弟。
西漢初期的這種“和親”政策,是在當時的形勢下,由西漢統治者迫不得已施行的。盡管如此,這種“和親”政策,卻帶來了相對和平的局麵,匈奴不再或極少侵犯西漢邊境,兩族人民開始了友好往來。
隨著西漢初年社會經濟的恢複發展,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漢武帝時,便放棄了對匈奴單於退讓的“和親”政策,向匈奴貴族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從此西漢和匈奴斷絕“和親”80多年。匈奴在漢朝軍隊的連續打擊下,勢力衰落下去,再也沒有向漢朝發動進攻的力量了。於是漢朝政府與匈奴貴族之間的戰爭漸漸平息下去,又重新恢複了兩族間的“和親”。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漢宣帝五風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發生了五個單於爭統治權的鬥爭,爭來爭去,形成郅支單於和呼韓邪單於南北對峙的局麵。最後,郅支單於打敗了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帶兵南移,投降了漢朝。
甘露三年(公元前61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對侍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城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在長安住了一個月,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長樂衛尉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等,帶領16萬名騎兵護送他回國。還派人先後送去了34萬斛糧食接濟匈奴人。
漢宣帝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元帝即位。沒幾年,匈奴郅支單於侵略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聯合西域各國,打下了郅支城,殺了郅支單於。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於又一次到長安來。他為了表示要和漢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請求漢元帝答應他跟漢朝結親。漢元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以前,漢朝與匈奴和親,都得選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次,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代替公主。他吩咐太監到後宮傳話:“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對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好像飛鳥被關進了籠子,失去了自由。都盼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可是現在要遠出塞外,嫁到匈奴去,那裏天寒地凍,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大不一樣,因此,她們又都猶豫起來,不願意報名應選。
有個叫王嬙的宮女,出身於小康家庭,幼年念過幾年書,學名叫做昭君。她剛被選入宮中不久,還沒見過皇帝。聽說匈奴要與漢朝和親,覺得這是關係到匈奴和漢朝友好的大事,便報名應征到匈奴去。經辦這件事情的官員,稟明了元帝。元帝吩咐為王昭君準備嫁妝,並且找了匈奴女人,給王昭君講解匈奴的生活習慣,教她學習匈奴語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樂器。王昭君聰明勤學,沒有多久,就都學會了。
到了結婚那天,新郎呼韓邪單於按照漢朝的風俗習慣,親自來長安迎娶新娘王昭君。新郎新娘拜見了漢元帝。漢元帝賞賜他們許多財物,並設宴為他們送行。新郎新娘離開長安去匈奴的時候,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裏長亭。王昭君抱著琵琶,騎在馬上,內心交織著歡樂和憂愁的情緒出發了。王昭君在馬上思索了一陣,很快地就把自己這種矛盾的心情譜成了一首曲子,一邊走著一邊彈奏起來,人們把這首曲子稱為《昭君怨》。其實,這首曲子的內容並不完全是憂愁怨恨的情緒。後來有人把王昭君叫做漢明妃,《昭君怨》就又被人叫做《明妃曲》。
王昭君出塞到了匈奴,幫助呼韓邪發展匈奴的生產事業,改革了一些牧民的風俗習慣。從王昭君到匈奴時候起,匈奴人學會了使用從漢朝輸入的農業生產工具,逐步發展了農業生產,基本上解決了糧食的自給。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畜牧業更加發達,出現了人畜兩旺的繁榮景象。
王昭君是匈奴單於的妻子,地位與漢朝的皇後差不多,出塞以後,便不能輕易回到漢朝。可是王昭君非常熱愛和思念自己的父母之邦。經常派人送信回來,有時還叫單於派使者送些匈奴的土特產奉獻給漢朝皇帝。漢朝皇帝也回贈一些金銀珠寶和綢緞。
王昭君年老的時候立下遺囑,要求在她死後安葬在歸化(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郊外,墳墓要坐北朝南,讓她能夠遙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以後,她的子女們在歸化郊外選了一塊向陽的水草豐茂的小坡地,為她修建了墳墓。沙漠地區寒冷幹燥,大多數地方隻在夏季很短的一段時間才長青草。可是,據說昭君墓得天獨厚,墓上的草生長期特別長,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青蔥蔥的。因此,後人就把昭君墓稱為“青塚”。
王昭君為了漢族和匈奴族的友好,自願遠嫁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長期和睦相處,60多年沒打仗,昭君為祖國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做出了貢獻。她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受到後人的稱讚。王莽篡漢改製
王昭君出塞的那一年,漢元帝得重病去世了,他活了42歲。
漢元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劉驁即位,史稱漢成帝。漢成帝是個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後朝廷的大權逐漸落在外戚手裏。成帝的母親、皇太後王政君有8個兄弟,除一個兄弟王曼早年死去外,其他7個都被封為侯。其中最大的王鳳還被封為大將軍。
王鳳掌了大權,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十分驕橫奢侈。隻有他的侄兒王莽,沒有那種驕奢的習氣,讀書也很盡力,把四書五經讀得個滾瓜爛熟。他像平常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人們都說王家子弟數王莽最好。
對於擔任大司馬大將軍的大伯王鳳,王莽像孝敬自己的父親那樣孝敬他。王鳳病重的時候,王莽親嚐湯藥,端屎端尿,不嫌髒,不怕累。王鳳被王莽的這種行為感動了,臨死以前,他向皇太後和漢成帝推薦王莽。這樣,王莽才被任命為黃門郎,接著被提拔為射聲校尉。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由於叔叔王商的推薦,王莽拜為新都侯、光祿大夫。又過幾年,他的叔叔、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年老退休,王莽就代替他做了大司馬,掌握了朝政大權。
王莽是王家的第五個大司馬,前四個都是他的伯伯叔叔。為了使自己的名聲能夠超過他的前輩,王莽恭謹勤勞,不知疲倦地工作。他還很注意招攬人才,有許多讀書人慕名而來投奔他,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都一概收用,委以官職。為了收服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裏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裏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這樣,王莽舍己為人、克己奉公、勤儉樸素的名聲就傳開了。
漢成帝死後,不出10年,換了兩個皇帝——哀帝和平帝。漢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9歲,王政君以太皇太後身份臨朝,王莽為大司馬,總攬朝政。
這時的皇室中,僅還有成帝、哀帝的外戚,以及王莽自己的一個叔叔王立,能夠與王莽相爭權。為防止他們對王莽的權力構成的潛在威脅變成現實,王莽通過逼他們自殺等各種方法,把他們一個個清除或擠走了。然後,王莽又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親信,讓他們做了大官。王莽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後,這樣,他又多了“國丈”這一身分,地位更加顯赫了。
公元2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由於多少年來,貴族、豪強不斷兼並土地,剝削農民,逢到災荒,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都騷動起來。為了緩和老百姓對朝廷和官吏的憤恨,王莽建議公家節約糧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100萬錢,30頃地,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他這樣一起頭,有些貴族、大臣也隻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錢來。王莽也因此而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太皇太後把新野的2萬多頃地賞給王莽,他推辭了。然後,王莽就派8個心腹大臣到各地方去宣揚王莽怎麼怎麼虛心,怎樣怎樣謙讓。當時,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並土地的豪強,一聽王莽連封給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後封他。有人還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文字歌頌王莽。王莽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
王莽的地位一天天提高,漢平帝也一年年長大了,他已經長到14歲了,多少懂得了一些事情。漢平帝看出王莽的野心不小,內心又是害怕,又是怨恨。
王莽也漸漸感到逐漸成年的平帝可能對自己的權力擴張構成不利,因此一直也在尋找機會殺害平帝。
有一天,大臣們給漢平帝祝壽。王莽親自獻上一杯毒酒。漢平帝沒有懷疑,接過來喝了……第二天,宮裏傳出話來,說漢平帝得了重病,沒有幾天就死了。王莽還當眾使勁痛哭了一場。
漢平帝死的時候才14歲,當然沒有兒子。王莽從劉家的宗室裏找了一個兩歲的幼兒為皇太子,叫做孺子嬰。王莽自稱“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有些文武官員想做開國元勳,迎合王莽的心意,勸王莽即位做皇帝。一直以推讓出名的王莽這會兒也不再推讓了。於是,王莽向太皇太後去討漢朝皇帝的玉璽。太皇太後這才大吃一驚,不肯把玉璽交出來。後來被逼得沒法子,隻好氣憤地把玉璽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稱皇帝。改國號叫“新”,王莽自稱“新皇帝”,都城仍在長安。這樣,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治了210年,到這時就結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以後,為了顯示他的威德,也為了鞏固統治,解決西漢末年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矛盾,實行了一係列製度上的變革,這在曆史上叫做“王莽改製”。
王莽改製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改變土地製度。他規定全國的土地都不允許自由買賣,而由政府按人口重新分配。這實際上是把奴隸社會時期的井田製重新又搬了回來。在奴隸製社會裏實行井田製,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但當時已是封建社會,如果還要實行井田製,就會限製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從而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結果,土地製度變革實施不到3年,就被王莽無奈地下令取消,土地自由買賣可照舊進行。
王莽還推行了幾次貨幣製度變革,結果也是改來改去,甚至於把古代一度用作交易媒介的貝殼也規定作為貨幣使用,逼著老百姓兌換來兌換去,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最後,錢越改越小,無形中老百姓手中的錢都被搜刮光了。商人也都不敢做買賣了。
王莽還施行了其他一些製度變革,可是到頭來除了擾民以外,什麼也行不通,結果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王莽為了轉移人民的視線,就派兵去征伐匈奴、高麗、西南夷和西域,這就又引起了各部族的反對。同時,浩大的軍費開支又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在王莽這些倒行逆施的反動統治下,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當時全國各地又普遍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在北方由於鬧饑荒,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在南方人們成群結隊到沼澤地裏去挖野菜來充饑。關中地方四處流亡的幾十萬饑民,因為得不到救濟,餓死的占十分之七八。王莽又加重捐稅,縱容殘酷的官吏,對老百姓加重刑罰。這樣,社會矛盾就進一步激化了。綠林赤眉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