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音hū)很快回信,力主曹操堅持下去,不能撤軍。他在信中說:“我軍與袁軍的對陣,形勢有點像當年楚、漢相爭的局麵,現在正是尋找戰機的時候,千萬不能退軍!”
曹操覺得信中的話說到他心裏去了,他命令全軍將士一定要死守陣地,他再也不提撤兵了。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的部將徐晃抓到了袁軍一個偵探,他供認一個重要消息:“袁紹派大將軍韓猛運軍糧來了,派我先來探路。”曹操的謀士荀攸知道以後,要曹操派兵劫住袁軍運糧車,全部予以燒毀。
袁紹的謀士審配知道糧車被劫燒以後,對他說:“打仗以糧食為重,烏巢是屯放糧草重地,必須派重兵把守。”袁紹立即派大將淳於瓊率領兩萬精兵加強烏巢護糧兵力。但淳於瓊是個酒鬼,脾氣暴躁,動則鞭苔士兵。他到烏巢以後,每日酗酒,將士們怕他,無人敢勸。袁紹派貪酒將軍護糧,結果誤了大事。
袁紹帳下謀士許攸,是曹操舊友,他截獲了曹操送給許昌荀彧的密信,信中說:“軍中糧草已經用完,望速運糧來。”跑去對袁紹說:“曹操軍糧用盡,他的精兵盡在官渡,許昌必然空虛。主公派支軍隊襲擊許昌,曹操老巢即可搗毀。”但袁紹不信任許攸,因為他剛得到審配從鄴城發來的文書,其中揭發許攸在冀州任職時受人賄賂,他聽許攸獻計以後,不但不給予嘉獎,反而怒衝衝地斥責他:“你的行為不端,有什麼臉麵向我獻計?你與曹操是舊交,想為曹賊行騙嗎?退下,以後不許見我。”
許攸滿以為可以邀功,想不到袁紹給他當頭一棒,他退出帳外,仰天長歎:“天啦!忠言逆耳啊!”他反複考慮,覺得袁紹昏庸無能,遲早必敗,不值得為他效忠,當晚就潛出營去投曹操。
夜深人靜,曹操正躺在床上無法入睡,為軍中缺糧發愁,他聽說許攸深夜求見,高興得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光腳出帳迎接,挽著他的臂膀走入大帳,然後朝他拜伏在地上叩頭不已。許攸慌忙扶起曹操說:“您是漢朝丞相,我不過是一個平民百姓,您何必這樣謙恭?”曹操說:“我們是故友,何必分官職上下尊卑呢?”許攸異常感動:“唉,我不會擇主,在袁紹手下謀事,言不聽、計不從,今天特來投奔您啊!”
曹操說:“您肯來我這裏,我的事業就成功了,請您教我破袁紹的計謀。”許攸說:“我有一計,可使袁紹百萬之眾不戰自滅。”他告訴曹操,袁紹的軍糧輜重都積存在烏巢,由一個酒鬼將軍防守,隻要派一支精兵,偽裝成袁軍蔣奇部去烏巢護糧,就可乘機燒掉袁紹軍糧。袁軍無糧,不戰自潰。”
曹操十分高興,立即親選五千精兵,偽裝袁軍,連夜趕往烏巢燒糧。沿途哨兵查問時,他們一律回答說“蔣奇將軍奉命去烏巢護糧”,沒有遇到任何懷疑和阻攔,順利通過警戒。曹軍在報曉時分到達烏巢,立即擊鼓衝入糧倉營寨放火。刹時火光衝天,寨內大亂。守將淳於瓊這時正醉倒在床上酣睡,被吵醒後他正要出去查問,立即被曹軍捉獲。曹軍橫衝直闖,見糧囤就燒,見袁兵就殺;烏巢糧倉頃刻化為灰燼,護糧軍士非死即逃。
袁紹見曹軍去烏巢燒糧,估計曹營空虛,便派兵去劫寨,但被曹操預先安排好的伏兵殺得大敗而歸。袁紹70萬大軍沒有了糧食,立時大亂。袁軍內部發生分裂,大將張郃、高覽率所屬部隊投降曹操。曹軍趁機發起總攻,把袁軍殺得落花流水,袁紹父子僅帶800騎兵逃回河北。
官渡之戰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跡,為曹操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便氣急病死,曹操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領袖人物。孫策占據江東
曹操和袁紹在北方爭雄稱霸的時候,孫氏兄弟也逐漸在江東形成了自己的地盤,而且權勢也一天天壯大起來,建立了政權。孫氏兄弟在江東的政權是由哥哥孫策打下基礎的。又在弟弟孫權的手中得到了鞏固。
孫策和孫權的父親是袁術的部下孫堅。孫堅在年少時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能,成名後他為朝廷立了不少戰功。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術派孫堅去攻打荊州的劉表。劉表派部將黃祖迎戰。不料孫堅卻在峴(音xiàn)山(今湖北省襄陽城外)中了黃祖的埋伏,被亂箭射中,戰死在沙場上,年僅37歲。當時,孫堅的長子孫策隻有17歲,他隻能投靠父親的上司袁術,袁術失去愛將,很是傷心,又見孫策少年英俊,心裏很是喜歡。
就在孫策投靠袁術後不久,揚州刺史劉繇(音yóu)以優勢兵力侵占孫策舅舅吳景管理的丹陽,情況很是危急。孫策就要求袁術借兵給他去討伐劉繇,幫助舅舅解脫困境。袁術也認為劉繇的行為損害了自己的江東的利益,於是就借給孫策一千人馬。
孫策就在進軍江東的途中不斷招兵買馬,他又得到了好朋友周瑜的援助,補充了糧食及其他必備的物資,加強了自己的力量。在進攻劉繇的過程中,他在牛渚(今安徽省當塗縣采石磯)打敗了劉繇的部將張英;又在秣陵打敗了笮(音zé)融;最後終於趕走了劉繇,解救了處境困難的舅舅吳景,並且控製了江東的一大塊地盤。為了爭取民心,取悅於江東人民,他嚴格了部隊紀律,不許士兵搶劫百姓的財物,也不許虐待俘虜。十幾天的工夫,就有兩萬多人投奔孫策。孫策在江東人民的鼓勵和支持下,乘勝攻下了吳郡,占領了會稽和其他四個郡,自任會稽太守。從此,他就與袁術斷絕了一切聯係,開始在江東稱霸。
年輕有為的孫策是不滿足於僅僅占領江東六郡的,他想要渡江與曹操爭奪地盤。吳郡太守許貢看出了孫策的心思,就悄悄地派人給曹操通風報信,不料,送信人在渡江的時候被孫策的士兵查出來了,孫策得到報告以後,就想了個辦法把許貢騙了來,拉出去殺了,許貢的家屬和奴仆慌忙逃命,更是一心想報仇雪恨。
一天,孫策帶了一些士兵在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郊外打獵,忽然,他看見一隻鹿在前麵跑,就趕快催馬追了上去。追到樹林的深處,卻看見了三個持槍帶弓箭的人等在那裏。孫策正想開口盤問他們,其中一個已經舉槍刺殺過來。孫策趕快揮劍應付,砍倒了他,卻不防臉頰中了另一個人一箭。那個人大聲地叫道:“為我們的主人許貢報仇!”當孫策的衛兵趕來殺死了刺客時,孫策已滿麵流血,傷勢嚴重。
由於刺客的箭頭上塗了毒藥,所以孫策的傷勢越來越重起來,他也知道活不了多久了。一天,他把弟弟孫權、長史張昭叫到跟前,吩咐後事。他對弟弟孫權說:“我大概活不多久了,江東的事業以後就由你來掌握了,你應該時時想起父親和我創業的艱難,一定要多依靠張昭、周瑜,遇到什麼大事情一定要常常與他們商量。一定要重用有才幹、有能力的人,不要在強暴麵前屈服,千萬要記住我們創業的艱辛,要用一切力量保住江東的勢力!”說完,他用手示意印綬掛在孫權的脖子上,孫權強忍巨大的悲痛,勸慰著哥哥。
在孫策死後,年僅19歲的孫權,在長史張昭的幫助下逐漸開始掌握起軍政大權。不幾天,孫策的好朋友周瑜也從巴丘趕回吳郡,來輔佐年輕的孫權。當時,周瑜正擔任守護軍、江夏太守,兵權在握,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物。周瑜見孫權是一個年輕而又不驕傲自滿的人,很是高興。他認為孫權很可能是個大有作為的人,他謙虛了一番,又向孫權推薦了臨淮東城人魯肅,說他相當有才能。孫權就趕忙派周瑜把魯肅請來,於是孫權的身邊又添了一個出謀劃策的幫手。
孫權開始掌握江東政權的時候,江東剛剛經過戰亂,政局卻不很穩定,百姓也不相信這個年輕的首領,所以人心惶惶,這對孫權來說確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江東許多有名望的人都對孫權持觀望態度,有人懷疑他的統治能否長久,甚至有人進行了公開的反叛。廬江太守李術就是公開反叛的人之一。在這個緊要的危急關頭,孫權迅速調動了軍隊,一舉消滅了李術,把李術部下的3萬多人全部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滅掉李術這件事使大家看出孫權的氣魄、膽略和決策的果斷。於是江東的局勢就穩定下來了。
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派使者到江東,要孫權送一個兒子到許昌去做人質,以表示兩家和好。孫權召集文武官員商議。長史張昭是個文官,很害怕打仗,他主張把人送過去。但周瑜反對他的意見,就說:“如果按照長史的意見,送人質到許昌去,那麼我們就成為曹操的附庸,就受他控製了。”他頓了頓,轉臉對孫權說:“您哥哥也曾說過不要向任何強暴屈服,才能完成稱霸江東的大業。現在,如果我們送去人質,就違背了你哥哥的遺願,我們稱霸江東的大業也要斷送了。現在我們占有江東六郡,這裏物產豐富,兵糧充足,而且人心穩定,我們有什麼理由要給曹操送人質呢?”孫權也同意周瑜的觀點,他認為不應當在曹操的威脅之下屈服,周瑜這一番話,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堅決拒絕了曹操的要求。
在這些文官武將的精誠輔佐下,孫權用心管理政事,努力增強軍事實力。從此,由孫策開創的稱霸江東大業,在孫權的手中逐漸得到了鞏固。諸葛亮隆中對策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在荊州住了幾年,劉表一直把他當上等賓客來招待。但是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裏總是悶悶不樂。劉備心裏總在考慮著長遠的打算。為了這個,他想尋找個好助手,幫他完成大業。
他聽說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很客氣地接待他,問他的來意。劉備說:“不瞞先生說,我是專誠來向您請教天下大勢的。”司馬徽聽了,嗬嗬大笑起來,說:“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懂得什麼天下大勢。要談天下大勢,得靠有才能的俊傑。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劉備急著問臥龍、鳳雛是誰,司馬徽告訴他: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劉備向司馬徽道了謝,回到新野。正好有一個讀書人來見他。劉備一看他舉止大方,以為他不是臥龍,就是鳳雛,熱情地接待了他。經過一番談話,才知道這個人名叫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告訴劉備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從徐庶那裏知道了諸葛亮的情況,原來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水縣南)。他少年的時候,父親死了。他叔父諸葛玄跟劉表是朋友,就帶著他到荊州來。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定居下來,搭個茅屋,一麵耕地種莊稼,一麵讀書,過著他恬淡的生活。那時,他年紀隻有二十七歲,但是學問淵博,見識豐富,朋友們都很欽佩他。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諸葛亮得知劉備要來拜訪他,故意躲開。劉備到了那裏,撲了個空,跟劉備一起去的關羽、張飛都感到不耐煩。但是劉備卻記住徐庶的話,耐著性子去請,一次見不到,第二次再去;兩次不見,第三次又去請他。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裏接待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