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桃園結義

正當曹操的勢力日益擴大的時候,劉備的勢力也漸漸發展起來。劉備是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字玄德,據說是西漢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不過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境已經很貧苦,隻能靠和母親一起編賣草席、麻鞋過日子。後來,靠同族人的幫助,才拜老師讀了一點書。可是他不大愛讀書,卻喜歡結交豪傑。

東漢靈帝末年,社會發生動亂,劉備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縣)富商張世平、蘇雙的幫助,招募義兵,組織地主自衛武裝。關羽、張飛前來應募。

張飛字翼德,是劉備的同鄉。他性情暴躁,但為人直率,有什麼就說什麼。他有一身武藝,好見義勇為。

關羽字雲長,是河東解良(今山西省解虞縣)人,年輕的時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有一回,他因出於義憤殺了一惡霸,背迫離家逃出潼關。關羽過了潼關,東行到涿郡,結識了張飛。恰好劉備招兵,他倆就去報名了。劉備看他們武藝高強,很有才幹,對他們特別親切。就和他們在花紅葉綠的桃園裏結拜為兄弟。劉備是老大,關羽是老二,張飛最小。他們對天發誓,表示要同心協力,幹出一番事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桃園結義”的故事。

劉、關、張桃園結義後,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打製兵器,擴充自己的武裝力量。他們三個帶著招募來的士兵,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東漢政府就派劉備做安喜縣(今河北省定縣)縣尉,主管一縣的軍事。

劉備剛剛上任幾個月,代表郡守督察下屬各縣官吏的督郵就來到安喜。這位督郵大人貪贓成性。劉備沒給他送禮,督郵因此拒絕見他。劉備火氣大,決定辭官不幹,就帶上關羽、張飛,拿著縣尉的大印,到督郵的住處去了。

督郵以為劉備送禮來了,很高興地出來見他。結果看到劉備兩手空空,臉色當時就變了,輕蔑地問他:“你是什麼出身?”劉備毫不含糊地說:“我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後代,因為平定黃巾有功被任為安喜縣尉。”督郵大怒,說:“劉備,你敢冒稱宗室,冒領戰功!我這次就是受朝廷之命來查處你這種人的!”劉備更不客氣,他讓張飛衝上去,不由分說地揪住督郵就打。直到劉備看差不多了,才讓住手。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投奔公孫瓚。他們在公孫瓚那兒討伐了叛亂稱帝的張純、張舉,立下戰功。朝廷不但免了劉備打督郵的罪,反而任命他為別部司馬。後來,又任命他為平原相,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

劉備三兄弟帶上趙雲,一起去上任了。趙雲,字子龍,常山郡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他身強體壯,武藝超群,為人正派。他和劉備哥仨情同手足。一天,他們收到陶謙的求援信。陶謙是徐州牧,他的部將張闓貪圖錢財,搶走了曹操父親的全部財寶,並殺了曹家老小。曹操恨得咬牙切齒,當即下令,三軍戴孝出征,立誓要殺死陶謙。陶謙抵擋不住,便求救於劉備。於是劉備帶領三千人馬前去援救,逼走了曹操。

陶謙對劉備感激不盡。他認為劉備確是個人才,就給劉備四千人馬,請他留下來幫助自己。劉備感到陶謙非常誠懇,而平原又沒什麼可留戀的,就答應了。陶謙立劉備為豫州刺史,請劉備駐紮在小沛。從此劉備就以小沛為基地,平時注意發展生產,整頓治安,操練兵馬。後來,陶謙死了,劉備繼任徐州牧。被曹操打敗的呂布、陳宮前來投奔劉備。劉備讓呂布屯兵小沛。

不久,袁術為了擴充地盤,發兵徐州。劉備安排張飛和下邳相曹豹鎮守下邳,自己同關羽進軍到盱眙(xūyí)迎戰。袁術和劉備交戰一個多月,不能取勝,就以20萬斛軍糧、500匹戰馬為交換,約請呂布襲擊徐州,同滅劉備。呂布本來就是個反複無常的人,看到有利可圖,就接受了袁術的條件,乘著張飛酒醉,攻占了下邳。張飛帶著少數人去找劉備、關羽。

袁術也是個言而無信的人,他並不是真要給呂布軍糧、戰馬。呂布便與劉備講和。隻不過他們互相換了一個位子,呂布占了徐州,劉備到了下邳。袁術看到呂劉講和,對自己占領徐州不利,就故計重演,多方拉攏呂布,與其結成兒女親家,挑撥呂劉關係。呂布聽信了袁術,帶兵去打劉備。

劉備已經兵損將折,敵不過呂布,就帶著關羽、張飛,以及一些親屬官員,連夜逃到許都,投奔曹操,曹操熱情地收留了他們。劉備住在曹操那裏,心裏老想著發展自己的勢力,他知道曹操對他放心不下,便裝出庸庸碌碌的樣子,他從不關心天下大事,整天隻知道澆水種菜。關羽、張飛不理解劉備為什麼變成這樣,十分不滿。

有一天,劉備正在菜園裏澆水,曹操的部將許褚來找他,說曹公有請,讓他這就去。劉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心裏有些害怕,但還是硬著頭皮去了。曹操拉著劉備走到後花園,坐在一個小亭裏,一邊吃青梅酒,一邊暢談。

曹操問道:“玄德,您周遊四方,見多識廣,請問,誰稱得上是當代的英雄?”原來曹操是想在酒後,套劉備的實話,看他是不是也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劉備對此早有防備,故意說:“我哪配談英雄!”曹操說:“你不要謙虛,就說說吧。”

劉備隻好說:“淮南的袁術,已經稱帝,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笑笑,說:“他呀,不過是墳中的枯骨!”劉備又說:“河北的袁紹,占領了四個州,手下謀士多,武將勇,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又笑了笑,說:“袁紹表麵厲害,膽子卻很小;雖然善於謀劃,關鍵時刻卻猶豫不決。可算不上是英雄。”劉備又說:“劉表坐鎮荊州,被列為‘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嗎?”曹操不屑地說:“劉表徒有虛名而已,也不算不上英雄!”劉備接著又說:“孫策血氣方剛,已經成為江東領袖,是英雄吧!”曹操搖搖頭說:“孫策是憑著他父親孫堅的名望,算不得英雄。”劉備又舉了一些割據一方的軍閥,但曹操都不放在眼中,劉備無奈地說:“我孤陋寡聞,除了這些人,可實在不知道還有誰配稱英雄了。”

曹操指指自己,又指指劉備,說:“現在天下稱得上英雄的,隻有您和我兩人呀!”劉備心裏一嚇,手一鬆,筷子掉在地上。與此同時,驟然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劉備趕緊彎腰撿起筷子,謊稱:“好響的雷呀!把我嚇了一大跳!”曹操見打個雷就把劉備嚇成這樣子,以為他是個膽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劉備見曹操對自己有戒心,就想找個脫身機會,正巧曹操準備派人往徐州截堵袁術,就借口自己熟悉那兒的地形,騙得曹操放他出了許都。為了監視和牽製劉備,曹操派了許靈、路招兩位將軍同行。劉備大軍一到徐州,正趕上袁術的軍隊抵達下邳。劉備指揮大軍一路殺過去。袁術大敗而歸,不久就吐血身亡。於是劉備打發許靈、路招回去報信,實際上把他們支走,以免去監視。劉備乘勝進攻徐州。他們直抵下邳城,把駐守的車胄騙出城,並將其圍殺,進而順利地占領了徐州。

曹操聽說以後十分氣憤,決定馬上出兵討伐。劉備無力抵抗,隻得去投靠袁紹。盤踞在北方廣大地區的袁紹,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都很雄厚,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可是曹操占據著中原部分地區,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實力發展也很快。兩強對峙,必然要發生尖銳的衝突。官渡之戰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任命沮授為監軍,統率10萬大軍,從鄴城(河南安陽北)出發,進攻許昌。袁紹親率十餘萬冀州精兵到黃河北岸的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建立自己的指揮部。相隔曹操的駐地官渡(河南中軍縣東北)已不遠,袁紹企圖一舉消滅曹軍。

曹操當時是東漢獻帝時期的丞相,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巧用計謀,先後打敗了呂布、袁術和張繡等軍閥。這時北方僅剩的大軍閥就是袁紹。他據有冀、青、幽、並四州,兵多將廣,謀士很多,糧食充足。他見曹操勢力日強,一直想進攻許昌,與曹軍決戰。曹操則把袁紹視為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決心要鏟除他。雙方虎視眈眈,秣馬厲兵,尋求機會開戰。

曹操在打敗袁術以後,在一次議事會上向謀士們詢問討伐袁紹的良策。

著名謀士郭嘉說:“袁紹雖然兵多,但他不會用兵,而且軍紀鬆懈,戰鬥力不強;謀士雖多,但互相忌嫉;袁紹任人唯親,愛聽讒言,優柔寡斷,多謀少決,是非不分。”他認為袁軍有這麼多不利因素,兵將雖多,但沒有什麼可怕。與此相反,他認為曹操治軍嚴明,唯才是用,多謀善斷,雷厲風行,用兵如神,兵力雖少,定能以少勝多,打敗袁軍。

謀士們的分析與曹操的估計完全一致,袁紹在曹操心目中早有定論。他在不久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就認為“袁紹色厲內荏,優柔寡斷,缺少謀略,大事怕死,小利拚命,不是英雄”。

曹操真是料敵如神,以後的事變進程,完全和他與其謀士們料定的那樣:袁紹擁兵數十萬,但不會選擇戰機;謀士雖多,互相忌嫉,袁紹不辨是非,拒納良策。

當曹操在此以前,用20萬兵力攻打徐州時,劉備被困在小沛,派孫乾向袁紹求救,謀士田豐力主趁曹操後方空虛時,發兵突襲許昌,以解徐州之圍。但袁紹卻以小兒患病,無心過問戰事為由,對他的計謀漠然置之不理,氣得田豐直跺腳歎氣說:“看到別人危難而不顧,心裏隻有兒子,多好的戰機失掉了!”

劉備被曹操打敗以後來投袁紹,他一時高興,便要出兵攻打曹操。田豐認為時機不合適,他冒險進諫說:“現在曹操剛剛勝利,士氣正旺,不能現在和他打,應該等待時機出兵。”

袁紹決意不聽,田豐急得跪在地上叩頭說:“主公如果不聽我的話,肯定出師不利!”袁紹聽他這樣說,勃然大怒,怪他擾亂軍心和民心,竟要殺他,經劉備說情,才改為囚禁。

袁軍在和曹軍作戰中,互有勝負,最後,袁紹集中70萬大軍攻打官渡,企圖從這裏突破,去攻取許昌。曹操親自率7萬精兵來與他決戰。田豐在獄中知道消息以後,又致函袁紹,希望他不要輕易動兵,要等待時機,以免失利。這封信被一個與田豐作對的謀士逢紀看見,他冷言冷語挑唆說:“主人順應天意伐曹是正義之師,田豐為何說不吉利話?”袁紹聽了,更厭惡田豐,又要殺他,經部下勸阻才罷。他恨恨地說:“等我打敗了曹操,回來再治他的罪。”

袁軍和曹軍在官渡對峙達兩月之久,初期戰鬥,互有死傷。袁軍曾在城下築起土山,居高臨下,向城中士兵放箭,曹軍一度很驚慌,軍士們每天被迫躺在地上用擋箭牌防箭,以減少傷亡。曹軍有個謀士叫劉曄,他設計了一種“發石車”,又叫“霹靂車”,隻要對方一射箭,這裏就用發石車對付他們。一聲號令,拽動石車,炮石騰空飛起,準確地落在土山上,巨石如雨,把弓箭手砸傷或砸死,嚇得袁軍士兵以後不敢再利用土山射箭了。

大軍作戰,糧草先行。雙方對峙,從8月到9月底,日期一長,糧草供應異常緊張。曹軍漸漸感到疲乏,特別是糧食調運困難,不易及時保證供應。曹操一度想從官渡撤軍回許昌,但事關重大,他一時下不了決心,便寫信去征詢謀士荀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