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就在耶律阿保機一心對外的時候,他的幾個弟弟正密謀篡奪他的王位了。耶律阿保機有五個弟弟,他們是刺葛、迭刺、寅底石、安端和蘇。二弟刺葛在大哥阿保機剛當王時,也很高興,他想,現在可汗由耶律家當,每三年推舉一次,自己排行老二,也有當可汗的機會。可是,阿保機做了三年可汗,沒人提出推選他,現在阿保機已當了五年可汗,還沒有讓位的意思,刺葛忍耐不下去了,找三弟迭刺、五弟安端商量準備篡位。
不料,有一天安端在二哥刺葛家喝醉酒回家,告訴妻子粘睦姑他們要謀反的事,粘睦姑思考再三,還是自首為上,便悄悄來見阿保機和他夫人述律平,密報了這件事。阿保機夫婦當即派人把老五安端抓來審問,安端無奈,隻好招認。刺葛、迭刺、寅底石也被抓起來。
一些大臣和述律平都建議阿保機將這兄弟幾人殺掉,而阿保機沒有這樣做。耶律阿保機率眾臣以及被抓起來的刺葛、迭刺、寅底石、安端四人登上一座山崗,擺設香案,刺葛等四人跪在香案前,心中惶恐不安,做好了被斬首的思想準備。
阿保機走過來,將他們四人拉起來,問道:“你們知罪了嗎?”刺葛忙答:“罪臣知罪,罪臣知罪。”阿保機帶著感情說:“別人尚且輔佐我成大業,你們是我手足兄弟,怎麼可以謀反作亂?今且寬恕你們,再勿生不軌之心。如有悔過之意,請對蒼天起誓!”刺葛等兄弟四人忙又跪下,發了誓言:“如再有異心起事,天地不容!”然後,叩頭謝恩。阿保機讓二弟刺葛到迭刺部去做官,刺葛感激不盡地赴任去了。
一場未遂的叛亂平息了,阿保機首先感謝粘睦姑,封她為晉國夫人。一年以後,也就是阿保機第二個任期屆滿之際,刺葛見他仍無退位之意,再次與迭刺、安端、寅底石等一起率兵造反。阿保機此時正率大軍南征班師途中,得到報告,說刺葛等人帶叛軍阻擋北歸之路。阿保機立即召集幾位心腹大臣商議,有的說,幹脆廢除三年一代的製度,效仿中原帝製;有的反對說若廢除此古製,恐其餘七部的大人不服。莫如趁七部大人尚在軍中,讓他們繼續推舉大王連任,使刺葛處於孤立地位,則不戰而勝。阿保機同意後一種意見,做了必要的準備。
得到眾臣擁護阿保機再次連任,刺葛知道自己陷入孤立境地,隻好再次認罪。耶律阿保機見到刺葛三番兩次言而無信,下定誅除他的決心。阿保機率領大軍,先捉住了安端、迭刺兩個弟弟,不久,又追上北逃的刺葛和寅底石。阿保機把參與叛亂的骨幹29人車裂,把刺葛等四兄弟杖刑之後釋放。這次內亂,給契丹造成重大損失。
兩年以後,在阿保機任可汗的第十年(公元916年),二月初一,阿保機決定登基做皇帝,二月十一日,舉行了登極儀式,阿保機為大聖大明天皇帝,述律平為應天大明地皇後。年號為神冊元年,立耶律倍為太子。首領選舉製度從此結束。
阿保機在這個新成立的國家裏,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他派人創造了契丹文字,製訂了法律;對那些在契丹統治下的漢族人民,依舊依照漢族的法律治理。他還模仿漢族的城市,在潢河(今西拉木倫河)沿岸建造京城,稱為上京。此外,阿保機還采取一些發展農業和商業的措施。這些做法在當時都是有進步意義的。阿保機稱帝建國,是契丹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從此,契丹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契丹建國以後,阿保機不斷向周圍各族進行大規模的擴張。那時候,中原地區正處於五代十國統治時期,群雄割據,不斷混戰。阿保機利用這個機會,侵入河北東北部,攻占了許多州縣。接著,他又消滅了遼河流域一帶靺鞨(音móhé)族建立的渤海政權,統一了大漠南北和東北廣大地區。他領導的契丹,成為當時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
916年,阿保機建國時,國號是“契丹”。到公元947年,阿保機的二弟耶律德光把國號改為遼,這就是遼王朝。
宋朝 中華上下五千年 宋朝
宋朝(960~1279)是繼分襲割據的五代十國之後出現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封建王朝。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於開封。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厲行中央集權,消滅各地分裂割據勢力,統一全國。鑒於五代十國的軍閥擁兵割據,趙匡胤削奪將帥兵權,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並設立中央禁軍,將各地精兵收歸京城禁軍管轄,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中央集權。
宋代經濟十分繁榮,耕地擴大,水利興修,農業產量增加。手工業進步顯著,瓷器、造紙、紡織、印刷等部門極為興盛。城市興起,商業發達,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綿紡織業的發展是手工業發展史上的大事。
宋代科技與文化藝術極為輝煌,科技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三大發明的開發應用。南宋時的造船業極為發達。此外,沈括的《夢溪筆談》為公認的古代科技名著。在哲學領域,以程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理學體係的形成,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宋代詞的創作達到高峰,蘇軾、柳永等人被稱作一代詞宗。宋代繪畫造詣極高,出現了趙佶、張擇端、米芾、李公麟等大畫家。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宋徽宗統治時,是宋代政治最為腐朽、黑暗的時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開封,宋朝政權傾覆,史稱北宋。公元1127年,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後又建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經濟發達,但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繁重,階級矛盾尖銳,人民的反抗連綿不斷。公元1279年,南宋終於被元軍消滅。趙匡胤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正月,周朝大將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奪取周朝大權,改周為宋,做了宋朝皇帝。
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出身於武官家庭,祖父當過營、薊、涿等州的刺史。父親趙弘殷,是後唐的一名禁軍軍官。趙匡胤生於洛陽,並在那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趙匡胤生長在動蕩不安、群雄角逐的五代十國時期。那時,武功往往是人們往上爬的最好階梯,也是人們建功立業的唯一途徑。趙匡胤受家庭的熏陶和社會的影響,孩童時就喜歡擺弄刀槍,做打仗的遊戲。長大後,年輕的趙匡胤毅然選擇了精練武藝以求功名的道路。因此,他對刀槍劍斧、騎馬射箭都比較熟悉。少年時期,他曾馴服一匹烈馬,聲名遠揚。
公元948年,22歲的趙匡胤離家出走。起初,他曾去投奔與他父親有舊交的防禦使王彥超。但未被王彥超收留;後來,他又投奔隨州刺史董本,因為董本的兒子瞧不起他而離開隨州。這時,趙匡胤已身無分文,連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一天,趙匡胤投宿在一所廟中,廟中和尚見他如此貧困潦倒,但舉止談吐又頗具雄才大略,便開導他說:“我給你一點路費,你向北走,會有好運的。”傳說,當趙匡胤走到河南商丘的高辛廟時,見到一個占卜者,便湊上去,問訊自己的前程。他先問能否當一名小兵,卜顯示“不吉”;又問能否當一名刺史,卜又顯示“不吉”。他不解,再問能否當皇帝,卜上顯示:“吉”!於是,他向南投到後漢樞密史郭威的帳下,郭威見趙匡胤氣質不凡,便留在軍中。
公元951年,趙匡胤與一批將領擁立郭威,奪取後漢政權,建立後周。在推翻後漢的過程中,趙匡胤因為作戰有功,後來被提拔為禁軍軍官,這激發了他繼續往上發展的勇氣。公元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趙匡胤又因智勇雙全、連戰連勝,先後被提升為“殿前都禦侯”、“殿前都指揮使”,成為禁衛軍的高級將官。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周世宗柴榮親征淮南,趙匡胤隨駕南征,又立下大功,占領了南唐的滁州。在滁州,趙匡胤部下捉到100多名百姓,指認他們為盜匪,準備斬首示眾。新來滁州上任的軍事判官趙普卻不同意全殺,他說:“你不審問清楚就一律處死,如有被誣陷者,豈不誤傷人命?”趙匡胤說:“這裏的百姓,都是俘虜,我將他們全都赦免無罪,已經夠仁義了。可他們這些人還要做盜匪,不動刑罰,就不能儆戒他人。”
趙普不同意趙匡胤的說法,反駁道:“南唐雖屬敵國,但百姓有什麼錯?你既然想一統中原,為何要把這裏百姓看作俘虜?”趙匡胤無言爭辯,隻好說:“你若不怕辛苦,就煩請代為審理這些人吧!”趙普對這100多平民認真查問,絕大多數沒有作盜匪的證據,除個別有物證定罪外,其餘無罪釋放。百姓們非常高興,稱讚趙普英明。趙匡胤由此對趙普格外信任,凡有大事,必同他商量。
周兵攻占滁州,南唐國主李煜害怕了,向柴榮求和未果,便命齊王李景達為帥帶6萬兵馬直奔揚州。揚州當時的守將是韓令坤,忙向滁州求援。趙匡胤率兵來到六合,準備去支援揚州,但韓令坤已撤出揚州,趙匡胤聞訊,捎信批評了韓令坤。韓令坤立即下令回兵揚州,與唐將張孟俊遭遇。周兵各個勇敢善戰,唐兵大敗,張孟俊被活捉。
過了幾天,唐兵主帥李景達發兵攻周。趙匡胤率兵迎戰。趙匡胤發現有幾位兵士畏懼不前,便用劍在他們的皮笠上砍出痕跡,做為記號。這一仗,雙方不分勝負。收兵後,趙匡胤將皮笠上有劍痕的兵士斬了,通報全軍。第二天再戰,周兵以一當十,殺得唐兵一敗塗地,最終平定南唐。
周軍節節勝利,直逼幽州,但柴榮大病臥床,不能繼續指揮作戰,隻好撤軍。趙匡胤隨柴榮皇帝征遼有功,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衛軍,兼檢校太傅,不久又增加了歸德(今河南商丘市)軍節度使一職,權力越來越大。
公元959年,後周周世宗病亡,周恭帝柴宗訓年幼。這時的趙匡胤由於屢建戰功,聲望日高,他除了典掌禁軍外,還兼宋州歸德節度使(今河南商丘),負責防守京師。於是,當年占卜時得來的一顆當皇帝的心願,便開始萌發,並很快膨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