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清照現存的作品有詞78首、詩15首,她在文學史的地位與南宋詞人辛棄疾齊名。黃天蕩大捷

宋高宗和黃潛善、王伯彥軍投降派不僅不讓李綱、宗澤等人領導南宋官軍抗擊金軍,他們也不讓各地的起義軍和金軍打仗。並強迫他們解散。這樣,由於南宋投降派的破壞,起義軍一個個地失敗了。宋高宗軍投降派的這些行為,使金軍很高興。公元1129年,金國軍隊在兀術的帶領下大舉向南宋襲來。高宗聽到金國已大兵壓境的消息,急忙從建康跑到鎮江,又從鎮江逃到常州,最後,來到杭州。

南宋小朝廷出逃之前,著名抗金將領韓世忠曾極力諫阻,說“國家已失兩河、山東,如果再放棄江淮地區,哪裏還有存身之地呢?”韓世忠等抗戰派將領的話沒能改變高宗逃跑的主意,但是卻迫使高宗被迫下令做出一些防禦準備。隻是防禦活動準備得太倉促了,又逢金國南侵初期士氣正銳,南宋的守軍一與金兵交戰便接連吃敗仗,沿江防線很快崩潰。

江南戰場的金兵分作兩路南下,準備渡江。西路金兵由黃州渡江,江東宣撫使劉光世望風而逃。金兵順利進入江西、湖南、湖北,橫行幾千裏,如入無人之境。東路是兀術親率的主力軍,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並占領建康。

高宗聽到消息,又慌忙從杭州逃到越州,從越州逃到明州,從明州逃到定海,然後乘船在大海上漂泊。南宋小朝廷哪還有顏麵可言。金兵對退避逃跑的南宋政權窮追不舍,先後占領杭州、明州,直奔高宗而去。

金軍在進兵過程中一路燒殺掠搶,使江淮一帶這個宋朝最富庶的穀倉遭受無情的戰火,損失極其慘重。

金兀術的軍隊自渡江以後遇到愛國將士和人民大眾的抵抗,逐漸成了強弩之末。兀術怕出現意想不到的局麵,遂決定揮師北撤。嶽飛、韓世忠等此時開始布兵設伏,準備阻擊金兵,予敵人以重創。其間,發生了韓世忠和他的夫人梁紅玉共同指揮下的赫赫有名的黃天蕩大戰。

韓世忠,字良臣,綏德(今陝西延安)人。他18歲從軍,氣力過人,英勇擅戰,在戰鬥中屢建戰功,曾受封武勝昭慶軍節度使。他的夫人梁紅玉,是個女中豪傑,通曉兵書武藝,能夠協助韓世忠指揮軍隊,共同作戰。

韓世忠聽說金兀術北撤的消息以後,開始思索戰鬥計劃,截擊金兵。當時,韓世忠手中部隊不過8000餘人,不能硬拚,隻可巧戰。韓世忠冥思苦想之後,心中生出一條妙計。他把軍隊分作三部分,一部分進駐青龍鎮(今江蘇青浦縣北),一部分進駐江灣(今江蘇寶山縣南江灣鎮),一部分進駐海口。其實,這是一個虛設的布置,韓世忠的策略是誘惑金兀術,逼其從鎮江撤退,然後調集自己的軍隊至鎮江,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阻擊。

公元1130年元宵節,韓世忠得知金兵已到,命令手下張燈結彩,慶祝元宵,以麻痹敵人。同時,不動聲色地將主力部隊轉移到鎮江,在那裏設下天羅地網。

兀術聽了探子的報告,果然中計。他決定從鎮江渡江北上。一方麵,他不想讓處在急於撤退時的己方軍隊與宋兵過多糾纏,所以取道鎮江,以為那裏沒有韓世忠的部隊。另一方麵,他手握10萬重兵,想即便碰上韓世忠的區區8000軍隊取勝也不在話下,輕敵思想十分嚴重。

金兵大隊人馬上了船,來到鎮江境內。兀術出船一看,猛吃一驚:江麵上到處是韓世忠的戰船,船上旌旗密布。但一想到對方兵士數目與自己相差懸殊,兀術又很快穩住情緒。他下令金兵開船衝過去。可不料韓世忠早已將戰船層層排開,萬箭齊發。金兀術看到一時無法衝破宋兵防線,自己反而一下子損失了不少兵將,便下令收兵。兀術隻想盡快撤兵,他修書給韓世忠,願留下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讓韓世忠放他過江,遭到嚴詞拒絕。金兀術隻得與對手議下交戰日期。韓世宗和夫人梁紅玉商議後,聽取了梁紅玉的建議,把金軍引到黃天蕩予以殲滅。

第二天,宋金雙方如約在江上對陣。隨著“咚咚”的戰鼓,宋軍箭矢疾飛,無數金兵中箭落水。宋兵又把點著的火把扔將過去,許多金船冒起了濃煙。金兀術見此狀,已無心戀戰,慌忙之中向一條岔河駛去。他哪裏知道,這條路是韓世忠和梁紅玉特意為他留的,岔河後麵,就是黃天蕩。

金兀術領兵進了黃天蕩,以為找到了逃路,拚命向更深處開船駛去。但船駛了一段時間,金兀術一看周圍地形才如夢方醒,大呼上當。原來,這黃天蕩是個斷頭港,形狀如梨一般,那條岔河是進出黃天蕩的唯一通道。韓世忠、梁紅玉此時早已率軍把岔河堵得嚴嚴實實,金兀術這回是插翅難逃了。

金兀術無奈當中,再派人到宋軍中求和,說隻要放金兵一條生路,多少財寶都樂意奉獻。韓世忠聽了一聲冷笑,他對使者說:“回去告訴你的主帥,金兵侵犯中原,毀我江山。放你們過去,隻有兩個條件:一還我徽、欽二帝,二還我中原疆土。否則,從我這裏,你們休想過江!”。

金兀術聽說之後很沮喪。他身邊的謀士出了一個主意,用重金懸賞當地村民,說不定還能找到出黃天蕩的方法。金兵悄悄派人潛上岸,帶著財寶向附近村民求計。萬萬沒想到,村民之中真有一個卑鄙小人,為了錢財向金兵獻計:“黃天蕩還有一條小岔河,隻因日久淤塞,早已廢棄。如果將其淤泥挖開,可以出去。”

金兀術大喜過望,用錢打發走獻計之人,隨即令士兵連夜暗中開通那條舊的河道。就這樣,被困黃天蕩48天,傷亡慘重的金兀術之軍逃了出去。韓世忠本想困死金兀術,沒想到功虧一簣,後悔莫及。

黃天蕩一戰,韓世忠以8000兵士重創金兀術10萬大軍,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扭轉了南宋一味逃竄的頹勢,意義非同尋常。梁紅玉在戰鬥中擂鼓戰金兵,巾幗不讓須眉,成為我國古代女將的一個代表人物。梁紅玉的故事後來被改編成戲曲,多年來盛演不衰,她的英勇抗敵的精神更是被後人敬仰。黃天蕩一戰後,韓世忠又接連在幾次戰役中擊敗金軍。之後,韓世忠駐軍楚州十餘年,金人不敢南犯,但他手下的軍隊,其實僅隻有三萬人。

韓世忠後來官拜樞密使、福國公。他為人憨厚正直,嶽飛遭冤枉,被捕入獄,朝廷大臣無一人敢於出來替他辯白,惟獨韓世忠曾親自質問過秦檜。韓世忠一生久經戰場,曾多次負傷,十個手指頭僅保全下了四個完整的。鍾相楊麼起義

南宋王朝一麵對金朝屈辱求和,一麵加緊對人民剝削,加重稅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災難。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搶掠了一一遍。接著,有一個被金兵打敗的宋朝團練使孔彥舟,帶著一批敗兵殘卒又在潭州趁火打劫,催糧逼租。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在鍾相帶領下舉行了起義。

鍾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抗金民兵,沒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鄉組織農民自衛。它用宗教的形式在農民中宣傳,自稱“天大聖”,能夠解救人民的疾苦。他說:“現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貴賤貧富,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平等。”一些受盡官府、地主壓迫的農民,聽到這些話,怎麼不高興?大家把鍾相稱做“老爺”,要求入“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當孔彥舟的騷亂激起民憤的時候,鍾相就宣布起義。他自稱楚王,建立政權。附近各縣的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軍,鍾相分派起義軍攻占城池,焚燒官府,打擊豪強大戶,不出一個月,起義軍就占領了洞庭湖周圍十九個縣。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彥舟擔任捉殺使,鎮壓起義軍。孔彥舟知道正麵攻打敵不過鍾相,就先派一批奸細,假裝成貧民,混進鍾相起義軍隊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彥舟發起進攻,埋伏在內部的奸細裏應外合,起義軍措手不及,打了敗仗,鍾相和他的兒子鍾子昂被捕,遭到殺害。

鍾相被害後,起義軍推楊麼當首領,繼續和官軍作戰。楊麼原來名叫楊太,因為他年紀輕,當地群眾親密地稱他叫楊麼(“幼小”的意思)。起義軍在楊麼領導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營寨,又在湖裏和各個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隻,平時生產,戰時打仗,隊伍越來越壯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擔任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製造了大批車船,每船可裝載水軍一千人,由人踏車就可以使船進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揮水軍使用車船攻打起義軍水寨,水寨灘頭水淺,車船開進港汊,擱在淺灘裏動彈不得。起義軍趁勢發起攻擊,官軍兵士丟了車船逃走,車船全部落在起義軍手裏。

楊麼起義軍在洞庭湖建立了據點,隊伍發展到二十萬人,占領的地區也越來越廣。公元1133年四月,楊麼擁立鍾相的兒子鍾子儀作太子,楊麼自稱大聖天王,在起義軍占領的地方,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勞役賦稅,人民生活出現了興旺氣象。

南宋王朝把楊麼起義軍看作心腹大患,非把他們鎮壓下去方肯罷休。宋高宗又派王躞帶兵六萬進攻。王躞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進攻。起義軍用車船迎戰,車船高的有幾丈,來往如飛。他們又在船身前後左右都裝上了拍竿,拍竿上縛著一塊塊大石。官軍的小船一接近,他們就搖動拍竿,發出大石,把敵船打沉。車船上還發出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鴉”,和弓箭一起發射,打得官軍叫苦連天。

有一天,洞庭湖邊的江上,忽然出現了幾隻大車船,船上既不見旗幟槍械,也不見一個兵士。王躞的水軍將士見了,以為起義軍在上遊被官軍打敗,這幾條船是順流漂下來的,就指揮船隻靠近空船。兵士們爭先恐後地撐篙拉纖,把空船帶著往上遊駛去。哪料到到了湖麵寬廣的地方,幾隻大船裏突然發出一陣擂鼓聲、呐喊聲,船艙裏鑽出來的起義兵士踏動車船,橫衝直撞,把官軍的幾百隻小船全部撞碎沉沒在水裏,兩名將領落水丟了性命。其餘留在沙灘上的官軍步兵也遭到起義軍攻殺。僅這一天,就消滅了官軍一萬人,繳獲了大批武器盔甲。

這時候,王躞在大營裏等待消息,忽然來了一百多個穿新衣的農民軍,一麵走,一麵打著鼓板,吹著笛子,後麵還有人用竹竿擋著一卷文書。官軍以為一定是起義軍接受招安,送投降書來了,忙命令兵士不要放箭,派人把文書接過來。宋將把文書打開一看,裏麵是被起義軍繳獲的官府告示和印章。穿著新衣的起義兵士看他們上了當,哈哈大笑說:“你們的一萬水軍,前天晚上已經被我們殺得精光,衣甲、刀槍、旗號、錢糧,都是咱們的啦!”說著,都樂嗬嗬地又吹笛打鼓走了。王躞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

劉豫的偽齊政權在襄陽的官員李成,聽到起義軍節節勝利的消息,派人帶著金帛文書,到楊麼大寨遊說,要起義軍聯合進攻宋朝,說隻要攻占知州縣,就封他們做知州知縣,被起義軍拒絕。李成又派了三十五個人帶了官誥、金帶、錦袍來誘降,起義軍不再饒恕,把三十五名偽齊使者用酒灌醉後全部殺死。

南宋王朝和偽齊政權的“圍剿”誘降,都沒有使楊麼屈服,直到公元1135年,也就是起義的第六個年頭,宋高宗派宰相張浚親自督戰,又從抗金前線抽回了嶽飛軍隊。由於起義軍將領有人動搖叛變,楊麼大寨被官軍攻破,楊麼被俘後遭到殺害,堅持六年的起義終於失敗。完顏亮遷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