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一心想幹出一番事業來。在他堂兄弟完顏亶當皇帝的時候,他被封為海陵王。

完顏亶是金國的第三個皇帝。他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孫子,16歲的時候就做了皇帝。曆史上稱他為金熙宗。由於他很年輕,國家的大權都控製在兀術等老女真族的貴族手裏。

公元1184年,兀術死了,金熙宗也已經31歲了。他已經能管理自己的國家了。可是,那些女真貴族還是不把權力還給他。聯合他的親信,把一些對他們不利的大臣和他們的全家都殺光了,還把他們的金銀財寶全都沒收起來。很多大臣以為金熙宗下一個將殺他們,心裏非常害怕,更加怨恨金熙宗。

海陵王完顏亮一看有機可乘,非常高興。公元1149年12月的一天夜裏,完顏亮聯合一些怨恨金熙宗的大臣,帶領著幾個士兵衝進皇宮。殺死了金熙宗。完顏亮做了皇帝。他成為金國第四個皇帝。

於是,海陵王就決定殺掉那些想和他爭做皇帝的人和那些跟他一起殺害熙宗的人。這時候,很多大臣還蒙在鼓裏。他們認為他們幫海陵王做皇帝,海陵王一定會對他們很好。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完顏亮殺掉一些同他不和的老貴族,權力就全部掌握在他自己手裏了。他認為漢族的文化比女真族的文化先進多了,就開始進行改革。以前,皇帝要和大臣坐下來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這叫議事製度。完顏亮認為這樣很麻煩,會妨礙他做事情,就把這項製度廢除了。皇帝自己一個人作決定,不再和大臣們一起商量了。他規定,在中央政府裏隻設尚書省和樞密使。這兩個機構都要聽皇帝的指揮。海陵王還讓一批有才幹的漢族人和契丹人到朝廷當官,完顏亮自己很努力地學習漢族的文化。

金國的都城在上京會寧府(現在的黑龍江省阿城縣南部)。這地方偏僻,離南宋很遠,他向南宋發動進攻。完顏亮決定把都城遷到燕京(現在的北京市)。

海陵王讓人把營建新都城的規劃圖獻上來給他看。古代的人有一種習慣,做什麼事都要符合陰陽五行。有人就按照陰陽五行繪製了一張營建燕京宮殿的規劃圖,獻給完顏亮。這個人說隻有按照陰陽五行去建造宮殿,國家才會興旺發達。海陵王一聽就不高興了。他對大臣們說:“國家的前途是好是壞,要看皇帝是不是英明,而不在於是否符合陰陽五行,即使修建宮殿的地方很好,讓夏桀和商紂這樣的暴君住進去,國家也要滅亡的,像堯和舜這樣好的領袖,不管他的宮殿在哪裏,國家都會興旺發達的。”海陵王不要那張按照迷信繪出來的規劃圖。不久,海陵王派了賢明的張浩去燕京主持營建新都城,限定他要在3年之內把新都城修建好。

張浩在朝廷裏做尚書右丞。他的老家是渤海郡。張浩也和完顏亮一樣,對漢族文化很感興趣而且很有研究。他特別擅長建築。海陵王知道張浩能幹,所以就派他去負責這項艱巨的工程。

張浩修建的燕京城在今天的北京宣武區以及偏西的地方。公元1153年,燕京城就修好了。燕京城是正方形的,四周總長為9裏30步,大概等於4550米。分內城和外城,內城就是皇宮,它的正門叫通天門。宮殿共有9重36殿。最前麵的叫大安殿,是皇帝接見外國客人的地方。大安殿的後麵有座太廟,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地方,西麵是大臣們工作的地方,叫尚書省。外城是官吏貴族居住的地方和做買賣的地方。外城共有12個城門,還建造了一些賓館,讓來金國的南宋使者和西夏使者居住。城外還修建了供皇帝和他的親人們遊玩的花園。花園裏有些東西一直保留到現在。現在北京北海的瓊華島、瑤玄樓就是那時候修建的。

燕京城的南麵有一條叫蘆溝橋的河流,總是發大水,淹沒旁邊的農田和村莊。完顏亮想要把它治理好,不讓它再給人民造成災難,而且還要在上麵修建一座橋梁。海陵王沒來得及修,就去世了。後來,金章宗才把蘆溝橋建好。這是一座石橋,橋的欄杆上有很多石獅子,千姿百態、雄偉壯觀。橋頭還有兩頭石頭大象,頂柱了欄杆。現在蘆溝橋還橫在蘆溝河上,已經好幾百年了。“蘆溝賞月”也成為老北京一景。

公元1153年,燕京城剛竣工,海陵王就把都城從上京遷了過去,把燕京命名為中都,把開封定為南京。中都設有大興府,意思是說他的國家要在這裏興旺發達。

完顏亮不僅把皇宮遷到燕京,他還命令女真族人也往南遷到河北河南這些地方去居住。為了幫那些遷走的人安家,海陵王還分給他們土地,給他們錢財。這樣,女真族人就和漢族人居住在一起了,女真族人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把金國建成了一個封建國家。

完顏亮對促進女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但他遷京的目的是為攻打宋朝,卻是不可取的。書生虞允文退敵

紹興和議以後,宋金雙方有二十年沒有發生戰爭。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對於這個偏安的局麵十分滿意,在臨安修築起豪華的宮殿府第,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把收複失地的事忘記得一幹二淨。

在這段時間裏,金朝統治集團發生內訌,貴族完顏亮殺死了金熙宗,自立為帝,曆史上稱為海陵王。完顏亮把金朝的京都從上京遷到燕京,一心想發動戰爭,消滅南宋。

完顏亮準備發兵的風聲,傳到臨安。有些官員要朝廷早作準備,反而被宋高宗斥責是造謠生事。有一次,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臨安,宋高宗叫大臣張燾接待。張燾想從施宜生那裏探聽消息。施宜生原來是宋朝的官員,也想透露點消息給張燾,但是旁邊有金朝的隨從官員,不好明說,隻好暗示說:“今天北風可刮得厲害啊!”又拿起幾案上的筆說:“筆來,筆來!”(“筆”和“畢”同音,“畢來”,就是都來的意思。)

張燾得到施宜生的暗示,連忙把金兵要大舉南下的消息告訴宋高宗,但是宋高宗隻當耳邊風。

公元1161年九月,完顏亮做好一切準備,發動全國六十萬兵力,組成三十二個軍,全部出動,進攻南宋。出發之前,完顏亮趾高氣揚地跟將領們說:“從前梁王(指兀術)進攻宋朝,費了多少時間,沒取得勝利。我這次出征,多則一百天,少則一個月,一定能掃平南方。”

完顏亮的大軍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帥劉琦正在生病,派副帥王權到淮西壽春防守。王權貪生怕死,聽到金兵南下,根本沒想抵抗。完顏亮渡過淮河,王權還沒見到金兵的人影兒,早已聞風逃奔,一直逃過長江,到采石才停下來。

宋高宗聽到王權兵敗,才害怕起來。他把王權撤了職,另派李顯忠代替王權的職務,並且派宰相葉義問親自去視察江淮守軍。葉義問不敢親自上前線,改派一個中書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勞采石的宋軍將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權已經走了,接替他職務的李顯忠卻還沒到。對岸的金兵正在準備渡江,宋軍沒有主將,人心惶惶,秩序混亂。虞允文到了江邊,隻見宋軍兵士三三兩兩垂頭喪氣地坐在路旁,把馬鞍和盔甲丟在一旁。

虞允文問他們說:“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們坐在這裏等什麼?”兵士們抬頭一看,見是一個文官,沒好氣地說:“將軍們都跑了,我們還打什麼杖?”虞允文看到隊伍這樣渙散,十分吃驚,覺得等李顯忠來已經來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軍將士,告訴他們說:“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這裏來勞軍的。你們隻要為國家立功,我一定上報朝廷,論功行賞。”

兵士們見虞允文出來作主,也打起精神來了。他們說:“我們吃盡金人的苦,誰不想抵抗。現在既然有您作主,我們願意拚命作戰。”有個跟隨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員悄悄地對虞允文說:“朝廷派您來勞軍,又不是要您督戰。別人把事辦得那麼糟,您何必背這個包袱呢?”虞允文氣憤地說:“這算什麼話!現在國家遭到危急,我怎麼能考慮自己的得失,逃避責任。”

虞允文是個書生,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但是愛國的責任心使他鼓起勇氣。他立刻命令步兵、騎兵都整好隊伍,排好陣勢,又把江麵的宋軍船隻分為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隱蔽在港汊裏作後備隊。

宋軍布置剛剛結束,金兵已經開始渡江。完顏亮親自指揮軍隊。幾百艘金軍大船迎著江風,滿載著金兵向南岸駛來。沒有多少時間,金兵已經陸續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時俊揮舞著雙刀,帶頭衝向敵陣。兵士們士氣高漲,拚命衝殺。金兵進軍以來,從沒有遭到過抵抗,一下子碰到這樣強大的敵手,全都垮下來了。

江麵上的宋軍戰船,也向金軍的大船衝去。宋軍的戰船雖小,但是很堅實,就像尖利的鋼刀一樣,插進金軍的船隊,把敵船攔腰截斷,敵船紛紛被撞沉。敵軍一半落在水裏淹死,一半還在頑抗。太陽下山了,天色暗下來,江麵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這時候,正好有一批從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來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們整好隊伍,發給他們許多戰旗和軍鼓,從山後麵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來。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看到山後無數旗幟在晃動,以為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紛紛逃命。

金軍遭到意料不到的慘敗,氣得完顏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氣全發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顏亮不會甘心失敗。當天夜裏,就把戰船分為兩隊,一隊開到上遊,一隊留在渡口。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完顏亮果然又派金軍渡江,虞允文指揮兩隊戰船夾擊。金兵嚐過虞允文的厲害,沒心思反抗。三百隻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軍放起一把火,把敵船全燒了。

完顏亮在采石渡江不成功,又把他們的兵士亂殺了一批,才帶著留下的人馬到揚州去,想到那裏去渡江。

宋軍在采石大勝之後,主將李顯忠才帶兵到達。李顯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揮作戰的情況,十分欽佩。虞允文對李顯忠說:“敵人在采石失敗之後,一定會到揚州去渡江。對岸鎮江那邊沒準備,情況很危險。您在這兒守著,我到那邊去看看。”

李顯忠馬上撥給虞允文一支人馬,由虞允文率領前往鎮江。

鎮江原來是由老將劉琦防守。那時候,劉琦已經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鎮江,先去探望劉琦。劉琦躺在床上,緊緊拉著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說:“國家養兵三十年,沒有立過一點戰功,想不到立大功的還是靠您這位書生,我們當將軍的實在太慚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陣,就回到軍營。他命令水軍在江邊演習。宋軍製造了一批車船,由兵士駕駛,在江邊的金山周圍巡邏,來回像飛一樣。北岸的金兵看了十分吃驚,趕快報告完顏亮。完顏亮大怒,把報告的人打了一頓板子。這時候,金兵打了幾次敗仗,都害怕作戰。有些將士暗地裏商量逃走,完顏亮發現後,下了命令:兵士逃亡的殺死將領,將領逃亡的殺死主將;並且宣布第二天全軍渡江,畏縮不前的處死。

金軍將士對完顏亮的殘酷統治再也無法忍受,還沒等完顏亮發出渡江命令,當天夜裏擁進完顏亮的大營,把他殺死。完顏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