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展現了一個愛國誌士的英雄氣概,是文天祥英勇無畏,赤膽忠心的寫照。

文天祥被押到大都,投入監牢。度過了三年階下囚的生活。這期間,元朝統治者想盡一切辦法勸其投降,他們搬來宋朝的降臣勸文天祥投降,遭到拒絕,又強迫他寫信勸張世傑投降,也被他拒絕了。甚至連9歲的皇帝趙隰都搬來了,可文天祥毫不動搖,寧死不屈。

一天,忽必烈親自召見他。文天祥見了忽必烈,昂首挺胸不肯下拜。忽必烈說:“如果你能歸順我,我就讓你做宰相。”可是文天祥毫不理會,忽必烈又問他想要什麼,文天祥回答說:“除了死,我什麼都不要。”忽必烈一點辦法也沒有,隻好命令把他帶回牢房。

在獄中,文天祥被惡劣的生存條件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的意誌卻一天比一天更堅強。他還寫了一篇氣吞山河的《正氣歌》,歌頌了曆代忠臣義士的崇高氣節,也顯示了自己視死如歸的決心。

公元1283年,文天祥在拒絕了元太祖忽必烈的親自勸降後,被元朝統治者決定處死。

在走向刑場的路上,披枷帶鎖的文天祥麵色不改,神色安然。他問旁邊的百姓:“哪邊是南方?”然後向南一拜,再拜,從容就刑。

就這樣,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義。後世的人們無法忘記他,也無法忘記他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充滿正氣的詩篇,一直流傳至今。張世傑死守涯山

蒙古滅亡金朝之後,就派兵攻打南宋。公元1271年,忽必烈遷都到燕京,改各大都。正式建國號為元,加緊了對南宋的功勢。不久,南宋首都臨安被元軍攻破以後,大將李庭芝、薑才守衛揚州,陸秀夫、張世傑在廣東沿海繼續抵抗元軍,來保衛南宋的天下,他們在兩淮、湖南、四川等地同元軍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抗元鬥爭。

南宋有個將領名叫夏貴,投降了元朝。夏貴從前的一個家童,名叫洪福,在他投降時,正在守衛鎮巢軍(現在的安徽省巢縣)。夏貴派人去勸洪福投降,洪福拒絕跟夏貴一塊兒投降,還把來勸的人殺了。後來城被攻破,洪福被元軍俘虜了,他還痛罵夏貴不忠,要求麵向南而死,表明自己沒有背叛宋朝。

李庭芝、薑才鎮守揚州,元軍攻了很久都沒有攻下來,就拿來謝太後命令向元朝投降的詔書。李庭芝回答說:“我隻知道奉詔守城,從來沒聽說過要奉詔投降。”後來,謝太後北上經過揚州時,元軍又讓謝太後命令李庭芝和薑才投降。謝太後下詔說:“現在我和皇帝都已經投降了元軍。你還為誰守城呢?”李庭芝不答話,命令士兵放箭,當場射死招降而來的使者,其他人狼狽逃走了。隨後,他們又帶4萬人出城襲擊元軍,想奪回謝太後和皇帝恭宗。但是經過激烈的戰鬥,沒有成功,隻好回到揚州城裏。

在一次戰鬥中,元軍主帥阿術派人去勸薑才投降,薑才說道:“我寧可死掉,也不做投降的將軍!”後來,元世祖忽必烈又派人招降,李庭芝大怒,把使者殺死,燒掉元世祖的招降詔書,元軍見李庭芝、薑才不肯投降,就派大軍將揚州團團圍住,晝夜功城。由於揚州被圍了很長時間,城裏的糧食都吃光了,李庭芝和薑才就跟士兵一塊兒,煮牛皮等東西充饑,有的士兵殺死自己的兒子充饑。但是,揚州軍民仍然不肯投降,繼續抵抗元軍的進攻。後來,趙昰在福州做了皇帝,命令李庭芝和薑才帶兵去保衛福州,當他們走到泰州的時候,又被元軍包圍。不久李庭芝、薑才被元軍俘虜,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