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陸遊在死之前唯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還沒有統一中國。兒孫們為他的愛國熱情所感動,無不聲淚俱下。

陸遊86歲抱恨辭世了,但他留下的詩篇卻成為一位愛國詩人赤子之心的寫照。陳亮與辛棄疾

陳亮是南宋時期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曾被譽為“人中之龍,文中之虎”。他是永康(今四川省灌縣)人,青少年時期便喜讀兵書、研究軍事,所以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積極主張抗金,反對投降賣國,屈辱苟安,斥責秦檜的議和是邪議。多次上書議論時政,被當權者視為“狂怪”,一生三次被誣入獄。

公元1178年,陳亮向孝宗皇帝上奏道:“朝廷自南渡以來,仍循祖宗舊法,趙鼎等人不懂變改的道理。秦檜破壞抗戰、殘害忠良、諂媚外敵,死有餘辜……”孝宗將陳亮的奏書貼在朝堂,讓群臣過目,目的是要大臣們學習陳亮的精神,更好地為朝廷做事。但是,一些大臣對陳亮的直言快語難以接受,尋機反攻。

有一天,陳亮同幾位朋友在家飲酒閑談。因他多次上奏皇帝未見回音,心中不快,此時借著酒勁譏諷儒生們:“今世的儒生們,自命不凡,整日高談闊論什麼人性、天命,其實他們懂什麼是性命?為什麼在敵人麵前奴顏婢膝……”

不料,這些話傳到一位儒生耳中,他馬上到刑部告發,說他辱罵當朝。刑部逮捕了陳亮,斥問道:“好大膽的陳亮,竟敢辱罵本朝,圖謀不軌;快快從實招來!”陳亮據理力爭,答道:“儒生們阻撓抗戰,鼓吹苟且偷安,不是圖謀不軌,而我要求抗戰,保衛江山社稷反倒有罪?這是什麼天理王法?”

刑部審官見陳亮不認罪,命令獄卒嚴刑拷打。陳亮被打得渾身是血,仍不服軟。大理寺便以“謀為不軌”的罪名報送孝宗皇帝批準。孝宗皇帝知道陳亮的才華與眾不同,所以見到大理寺要求治罪的奏折後很生氣,說:“秀才吃醉酒說點狂話,有什麼罪?”然後孝宗將奏折撕碎扔在地上。

大理寺的官員見皇帝動了怒,哪裏還敢治陳亮的罪,隻好不情願地將他釋放。陳亮出獄以後,仍然到處演說他的政治觀點,朱熹聽到後又氣又怕,他的門徒設法誣陷陳亮。

朱熹是兩漢以來封建社會影響最大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其著有《四書集論》、《朱子遺注》等書,理學造詣極深。他以維護三綱五常為由,反對抗戰。他年輕時也讚同抗戰,中年以後則發生了變化。公元1183年三月,陳亮又被陷害入獄,但關押兩個月找不到證據,隻好再次無罪釋放。陳亮出獄後,朱熹給他寫信,勸他不要與儒生做對,要用儒道約束自己,不然得罪人太多,不會有好下場。陳亮堅持自己的主張,回信予以反擊。辛棄疾卻十分讚賞陳亮、支持陳亮。公元1188年,陳亮前往罷官的辛棄疾家探望辛棄疾。老友相見,話語投機。不論政治觀點還是學術論點完全吻合。辛棄疾的創作以詞為主,他的詞集《稼軒詞》愛國思想和戰鬥精神是其主要內容。他的詞中,大量地表現了國恥未雪,壯誌未酬的無限感慨。陳亮對辛棄疾的人品詞風,非常欽佩。

兩人談得很投機並一同遊覽鵝湖山,並且邀請朱熹出來遊玩。目的是要說服來意。可惜朱熹沒來。陳亮一直在辛棄疾處住了十來天,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陳亮走後不久接到辛棄疾寄來的詞,其中有一句把陳亮比做諸葛亮:“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陳亮也寫詞回贈:“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

陳亮雖然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但在軟弱無能腐敗透頂的南宋朝廷統治下,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難有用武之地。在百般無奈之中,陳亮隱居鄉間專心著書,過著清貧而充實的生活。陳亮的著作編為《龍川文集》,其學說為永康學派。他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立場對朱熹的唯心論說進行了有力的批判。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當韓侂胄北伐的時候,金朝內部也已經十分腐敗。北方的蒙古族也逐漸強大起來。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斡音wò)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會,公推鐵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並稱他為成吉思汗。

鐵木真本來是蒙古族孛兒隻斤部酋長也速該的兒子。鐵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殺害的。他幼年的時候,金王朝統治者對蒙古族人民實行殘酷統治,各部落之間也互相爭鬥,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難。

鐵木真九歲那年,也速該把鐵木真帶到一個朋友家訂親。他把鐵木真留在朋友家裏獨自回家,趕了一段路,肚子餓得慌,想找點東西吃,正好看見有一批塔塔兒部人在草原上舉行宴會。他下馬走進人群,按照當地風俗,參加了塔塔兒人的宴會。塔塔兒部和孛兒隻斤部有過爭鬥。也速該沒想到這一層,塔塔兒部卻有人認出了也速該,偷偷地在也速該吃的食物裏放了毒藥。也速該在離開宴會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住,他忍著疼痛趕回家裏,就被毒死了。

也速該一死,孛兒隻斤部沒了首領,原來歸附也速該的泰亦赤部脫離了他們,還帶走了不少也速該的奴隸和牲畜。泰亦赤部的首領怕鐵木真長大後向他們報仇,就帶領人馬捉拿鐵木真,想把他殺害。鐵木真得到消息,連忙逃到一座森林裏。

躲在森林裏的鐵木真忍住饑餓,走了出來。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後來,泰亦赤部的首領和百姓都在斡難河邊舉行宴會,隻留了一個年輕的看守監視他。鐵木真趁看守不防備,舉起木枷把看守砸昏了,逃了出來。鐵木真和他的母親、弟妹又躲進深山裏,靠捉土撥鼠、野鼠當飯吃,日子過得更艱苦了。

年輕的鐵木真為了恢複父親的事業,想盡辦法,漸漸把他們部落失散的親屬和百姓聚集擾來。在消滅了幾個部落之後,鐵木真的力量逐漸壯大起來。

鐵木真跟另一個部落的首領劄木合是朋友。他倆常常白天在樹蔭下舉行宴會,晚間睡在一起,要好得像親兄弟一樣。但是,後來鐵木真力量強大了,劄木合部下有人投奔鐵木真,劄木合很不高興。有一次,劄木合的弟弟搶奪鐵木真的馬群,被鐵木真部下殺了,雙方發生了衝突。劄木合集合了他統治的十三部一共三萬人馬攻打鐵木真。

鐵木真也不肯示弱,把部下的三萬人馬分成十三支隊伍,抵抗劄木合的進攻。雙方在斡難河邊的草原上展開了一場大戰,鐵木真抵擋不住,敗退了。劄木合把抓住的戰俘成批殺害。這件事引起劄木合部下的不滿,紛紛脫離劄木合投奔鐵木真,鐵木真雖然打了敗仗,實力反而更壯大了。鐵木真沒有忘記殺害他父親的仇人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沒有多久,蔑古真得罪了金朝,金朝派丞相完顏襄約鐵木真配合進攻塔塔兒部。鐵木真認為這是個報仇的好機會,就和金兵一起攻擊塔塔兒部,把塔塔兒部打得全軍覆沒,俘獲了大批人口和牲畜、輜重。

金王朝認為鐵木真立了功勞,封他做前鋒司令官。以後,鐵木真又經過幾次戰鬥,陸續消滅了蒙古高原剩餘的幾個部落,終於統一了全蒙古。

成吉思汗即位以後,建立了軍事和政治製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個強大的汗國。但是金朝還把蒙古當作它的附屬國,要成吉思汗向他們進貢。成吉思汗立誌要改變這種屈辱的地位。金章宗死後,太子完顏永濟即位,派使者到蒙古下詔書,要成吉思汗下拜接受。成吉思汗問使者新皇帝是誰,使者告訴他是永濟。成吉思汗輕蔑地吐了一口唾沫,說:“我原來以為中原主人是天上人做的,像這種庸碌無能的人也配做皇帝?”自那以後,成吉思汗就跟金朝決裂了。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決心大舉進攻金朝。他選了三千名精銳騎兵南下。金將胡少虎帶了三十萬金兵抵抗,被蒙古軍打得一敗塗地。接著,蒙古兵又打進居庸關,圍攻金朝的中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的四個兒子分兵幾路,所向無敵。

此時,金朝內部十分混亂,金主完顏永濟被殺,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和,獻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自此,蒙古兵力更強大了,成吉思汗稱霸天下的野心越來越大。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子窩闊台接替他做大汗。窩闊台按照成吉思汁的遺囑,向南宋借路,包圍金朝京城開封。公元1233年,蒙古軍攻破開封,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又聯合南宋圍攻蔡州。

金哀宗派使者向宋理宗(宋寧宗的繼子,名叫趙昀)求和,說:“金朝被滅,下一步就挨到宋國了;如果跟我們聯合,對金、宋兩國都有好處。”宋理宗沒有理睬他,金哀宗走投無路,隻好自殺,公元1234的,金朝在蒙、宋兩軍夾攻下滅亡。慷慨殉節的金將

公元1236年,金滅亡已經一年了。可是西北的鞏州(今甘肅隴西)城上,仍飄著大金的旗號。堅守此城的人叫郭蝦蟆,他是會州人,早年參軍,驍勇善戰,被升為臨洮路兵馬都總管。郭蝦蟆為人忠義耿直,堅決不向蒙古投降。綏德州(今陝西綏德縣)帥汪世顯歸降蒙古後,派過20幾個使者來勸降,都被郭蝦蟆命人亂棍打了出去。蒙古軍見勸降不成,便開始往鞏州調兵。郭蝦蟆知道一場生死存亡的大仗即將來臨,他積極備戰,為了守城,郭蝦蟆在城東北角的空地上搭了一座煉爐,收集城中所有的金屬用來鑄炮。

郭蝦蟆親自把熔化的金屬倒進沙模裏,終於又一門新炮鑄成了。眾人歡呼雀躍,這時城中掌管雜物的判官術甲巴圖魯來報:“大帥,卑職已收集了附近所有的糧食,也隻有十餘車。”郭蝦蟆說:“蒙古韃子已從臨洮、秦州向我撲來,我軍糧草不足,實在令人擔心,你去把城郊的牛、羊、馬匹統統趕進城來,以備充糧。”術甲巴圖魯立即照辦了。

很快蒙古軍便包圍了鞏州城,但幾次攻城都被城上的火炮打退了。郭蝦蟆親率人馬追殺,雙方對峙了近一個月,傷亡都很慘重。由於城裏糧食不足,士兵們已經開始吃馬肉了,郭蝦蟆知道蒙古不攻下鞏州是不會收兵的,他心情沉重的回到了帥府。郭蝦蟆的夫人井氏是個深明大義、性格剛烈的女子,她見郭蝦蟆回來,吩咐下人擺上酒飯。井氏舉起酒杯對郭蝦蟆說:“妾身敬老爺這杯酒,願老爺殺敵報國。”郭蝦蟆心中一熱,拿起酒杯一飲而盡。這時傳來蒙古軍攻城的消息,郭蝦蟆便匆匆應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