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場浴血奮戰,金兵個個勇猛抵抗,但傷亡更加慘重了,郭蝦蟆第二日才回到府中,老遠他聽到府中傳出哭聲,一股不祥之感湧上心頭,他進了後衙,看到堂中停著具屍體,竟是他的夫人,不禁淚如雨下,下人拿過來井氏留下的血書,郭蝦蟆打開一看,上麵寫著八個字:妾不累君,殉節先去。郭蝦蟆草草埋藏了井氏後,他又召來守城諸將說:“韃子攻城,如今我們有兩條路可走,或死、或降,你們自己選擇吧。”眾將異口同聲:“寧死不降。”蒙古軍又攻城了,城牆已經殘破不堪,他們從豁口湧了進來,攻到帥府處,這時剩下的金兵都紅了眼,拚命與蒙古兵撕殺,可蒙古兵不斷湧進城來,金將士已所剩無幾,郭蝦蟆和將士們隻好跳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宋鎮江府(今江蘇鎮江)的監獄裏,關著一個叫畢資倫的囚犯,他本是金泗州城守將,宋軍攻泗州,他想跳城自殺,可沒有死,隻摔斷了雙腿,被宋軍俘虜。宋朝廷想招降他,可他誓死不降。每隔幾天,他就被提審一次,而且問著同樣的話:“畢資倫,你還是降了我大宋吧,保你高官厚祿,享不盡的榮華。”開始他還破口大罵,後來幹脆就不吱聲了。這次他又被帶到堂上,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獄官改了說辭,對畢資論說:“畢大人如此忠心為國,想必對金國的消息一定感興趣。”畢資倫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有話快說。”獄官說:“你們大金已經亡國了,皇上都上吊自殺了,你還硬撐著什麼。”畢資倫一聽,猶如五雷轟頂,呆立半晌,對獄官說:“我願歸降,可要容我去江邊拜祭。”這下可樂壞了獄官,他趕緊上秉報去了。等到畢次倫到江邊拜祭完之後,他就跳入了江中慷慨殉國了。紅襖軍起義
公元1211年,金內政混亂,又遭蒙古軍不斷攻擊,人民流離失所,山東境內的農民紛紛起義。有個叫楊安兒的人,是山東益都府人,原以販賣馬鞍為生,後又聯合一夥人占山做了強盜。被金軍討伐,便歸順了朝廷,後來楊安兒見金朝大勢已去,危在旦夕,便悄悄回到了山東,與他的結拜兄弟張汝楫一起召集舊部,豎起反金大旗,楊安兒讓義軍以穿紅襖為標誌,所以被稱為紅襖軍。紅襖軍在山東一帶攻下了許多州縣,殺官斬吏,開倉賑貧,河北、山東的小股義軍也紛紛響應。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又名四娘子,武藝高強、有智有謀,是楊安兒的得力助手。
楊安兒為了擴充實力,派楊妙真去淮河邀那裏的紅襖軍頭領李全共商大事。到了李家寨,楊妙真見到李全後,兩人談得頗為投機,李全見楊妙真雖為女流,但舉手投足間卻顯出勃勃英氣,心中暗生愛慕。
貞佑三年,金朝為剿滅紅襖軍,派山東路統軍撫使仆散安貞來到益都,仆散安貞到益都後,立即發兵出擊,由於紅襖軍沒有準備,倉促應戰,雖有3萬多人馬,但被偷襲的金軍給隔離成小塊,經過一夜的血戰,楊安兒和楊妙真,率軍突圍向北去了,仆散安貞派人馬繼續追擊。
楊安兒在去往登州的路上,邊與金軍作戰邊召集餘部,又有許多奴隸和平民也來投靠,紅襖軍的人馬很快又壯大起來,萊州和登州刺史先後投降,楊安兒在萊州自稱皇帝,設置官署。任耿格為相,方郭三為元帥。方郭三很快攻下密州(今山東諸城),李全和劉二姐的紅襖軍也與之相呼應,一時間鬧得天翻地覆。
金帝完顏珣被眼下的亂世攪得心神不寧。湊巧的是皇宮降德殿的鴟尾被大風刮了下來摔得粉碎,完顏珣命散留家為左翼軍,以完顏訛論為右翼軍,自己率中路大軍,殺向萊州。楊安兒命徐汝賢出城迎戰,紅襖軍人數雖多,但多數是新召的農民,戰鬥能力差,兩軍在昌邑城東相遇,經過一場混戰,義軍死傷數萬,徐汝賢帶領剩餘人馬向東北退去。紅襖軍大將史潑立率20萬大軍在萊州城東列陣,也被金軍擊敗,退守城中,楊安兒見出兵不能取勝,便緊閉城門,命徐汝賢守東麵,史潑立守西麵,楊妙真守北麵,耿格守南麵,鼓勵士兵齊心抗敵。
仆散安貞率軍在城外紮營,他見萊州城高大堅固,怕是一時攻不下來,便施下一計,派手下幾個原來萊州城的士兵做奸細,結果很快就裏應外合,攻下了萊州。
楊妙真血染戰袍,率領3000多紅襖軍殺出重圍,到了密州境內,打算與方郭三會合,不料方郭三已壯烈犧牲,無奈隻有又向南行,一路上不斷傳來壞消息:“泰安紅襖軍首領劉二姐被擒處死”、“李全失守穆陵關”。聲勢浩大的紅襖軍如今被殺得七零八落。越過營州境後,她遇到了李全的部下,得知李全現已到了磨旗山,她這才稍稍鬆了口氣,他們很快來到了磨旗山,李全率一支紅襖軍列隊相迎二人並馬進山。
楊妙真和李全情投意和,結成了夫妻,兩隊人馬合並後,又擴大了義軍的力量,磨旗山便成了紅襖軍的據點。不久楊妙真得知:哥哥楊安兒在岠嵎山遭叛徒曲成襲擊,墜水犧牲。楊妙真悲痛萬分。立誌一定要為哥哥報仇,她與李全一起攻下了營州城。一日,他們夫妻二人正在談論如何才能重振紅襖軍,卻收到了黑旗軍李旺的求援信,李旺是李全的本家兄弟,也是紅襖軍的一支,在膠西縣一帶活動,因為他打的旗是黑色的,所以又稱黑旗軍。李全和楊妙真商量後決定出兵援助,第二日一早,李全請點了一萬人馬,日夜兼程趕往膠西。
膠西是個小縣城,城裏本來糧食就少,李旺和他的軍隊已被困在這裏二個多月,如今糧草皆空,李旺猶如籠中的困獸,在縣衙大堂中踱來踱去。這時金派人到膠西城勸李旺投降,李旺大怒,命人綁了來使,押到縣衙對麵的空場上,他把百姓和官兵都召集到這裏,李旺站在高處,對大家說:“各位兄弟父老,我們膠西城被金狗圍困,如今粒米皆無,紇石烈牙吾塔派人來勸降,大家說我們降是不降?”軍民一片呼聲:“不降,我們寧死不降!”於是李旺割了來使的耳朵和鼻子,讓他回去報信。
紇石烈牙吾塔見自己的手下變成這個模樣回來,勃然大怒,下令攻城,李旺率眾拚死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壯烈陣亡。
李全人馬還未及趕到,聽說膠西被攻破的消息,隻好退兵,金軍乘勝攻打營州,李全與楊妙真帶兵歸順了南宋。
紅襖軍的另一支隊伍由劉二祖領導,活躍在魯南泰安、臨沂一帶。劉二祖於1215年於沂蒙山犧牲,部將彭義斌領導起義軍繼續戰鬥,曾發展到數十萬人,1225年(至大二年)彭義斌在內黃王馬山(河北讚呈縣)與蒙古軍戰鬥中被俘犧牲,紅襖軍最後失敗。誤國殃民的賈似道
賈似道,浙江台州人,南宋末年誤國權奸。他少年落魄,整天遊蕩,飲酒賭博,不務正業。後來依靠父蔭,當了個嘉興司倉(掌管倉庫)的小官。他的姐姐被選入宮中,成為宋理宗寵愛的貴妃後,賈似道當上了“國舅”,從此官運亨通。在1234年以後的幾年當中,賈似道被陸續提拔為籍田令、太常丞、軍器監、太宗正丞等京官。
1259年7月,忽必烈領兵大舉渡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圍住。宋理宗十分恐慌,緊急命令各路宋軍援救鄂州;又任命賈似道擔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到漢陽督戰。賈似道在戰場。由於害怕蒙古軍的猛烈進攻,賈似道出戰不久就私下派遣宋京出使到忽必烈軍營求和,表示願意稱臣,交納歲幣。
忽必烈不允。11月,蒙古內部出現爭奪汗位的鬥爭,忽必烈聞訊,急於脫身返回漠北,去爭汗位,賈似道探知,再次遣宋京聯絡忽必烈,忽必烈這時答應賈似道的請求:劃江為界,南來向蒙古稱臣,每年向蒙古輸銀20萬兩,絹20萬匹。
第二年蒙古軍撤回北方。鄂州兵解,賈似道無恥地隱瞞了私自求降訂約的真相,卻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虜,吹噓各路宋軍取得大勝,宋理宗不辨真偽,專門下一道沼書,讚賞賈似道奮不顧身、指揮有方,加封他為少師、衛國公。
第二年,忽必烈即了汗位。他想起了在鄂州跟賈似道訂下的和議,就派使者郝經到南宋去,要求履行和約議定的條件。賈似道一聽郝經要到臨安來,怕他的騙局露餡,趕快派人把郝經等使者扣阻在真州(今江蘇儀征境內)途中。忽必烈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因那時候,蒙古內部發生了內訌,忽必烈需要全力對付內部的敵對勢力,沒有精力與南宋論理。
這樣以來,賈似道靠欺騙過日子,居然做了十多年的宰相。宋理宗死後,賈似道擁立禥(音qi)做皇帝,就是宋度宗。宋度宗荒淫昏庸,整天以沉湎於酒色,把朝政完全交給了賈似道,稱他為“師臣”,拜魏國公,地位高得沒人能跟他比。宋度宗還特許賈似道三天上朝一次,處理政事,後來改為每六天一次、十天一次。平時由吏人抱文書到賈公館請示,這個時候的賈似道跟皇帝已沒什麼兩樣了。
賈似道專權以後,閉口不談兵事,他白天出入清樓酒肆,西湖泛舟通宵不返。1270年,正當襄、樊被圍困,南宋前線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賈似道卻悠閑地躺在葛嶺私宅中,過著極端腐朽的生活。他還納宮女、娼妓、年輕貌美的尼姑為妾,日夜玩樂。賈似道又請來從前的賭友,關門賭博,不許別人偷看。他的一個侍妾的哥哥,來賈府探看妹妹,正站在大門口想進去,被賈似道看見,立即將他捆起來投入火中。
賈似道不僅荒淫、好賭,還愛養、鬥蟋蟀。一次他正在與眾多的侍妾蹲在地上興致勃勃地看鬥蟋蟀。一位狎客對他開玩笑說:“這也是相國的軍國大事嗎?”賈似道隻是笑笑,一點也不感到恥辱。賈似道對鬥蟋蟀很有研究,他著有《蟋蟀經》一書,專門介紹他養蟋蟀的經驗,後人痛恨地稱他為“蟋蟀宰相”。
賈似道還特別愛好珍寶、古玩。他將搜刮來的珍寶、古玩集中起來,特意建造“多寶閣”儲存,每天他都要去觀賞一次。為了搜刮這些東西,賈似道不擇手段,他聽說已故兵部尚書餘玠有一條價值很高的玉帶,專門派人去訪求,當他聽說這條玉帶已隨餘玠殉葬之後,居然命人掘墓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