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譯文]

我與你們兄弟都麵臨著家庭極盛之後的境況,完全依賴心中有持盈保泰、應付時勢變化的治家理論方略,才可以延續曾氏家風,不僅我們曾家人的一舉一動不可發生絲毫錯誤,而且一語一言也要思考周全。至於骨肉兄弟之間,尤其應當相親相愛,相忍相讓,才不至於為他人的言語所迷惑。兒子如侄兒,侄兒如兒子,同是父母輩血脈相通而來,不必有分彼此的想法……你們與曾氏堂兄弟相互學習效法,大家都朝著有體有用、經文糾武的大業去磨煉自己。然而,我認為下手工夫彌補其所達不到的方法,則在於每天堅持操習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提高學識才能的方法,自然可以積聚精神於渾厚之中,指考檢驗於細微之際,儲備其分用於微末者,以此準備為做大事業之用。不僅在補救國家方麵起的作用巨大而且深遠,即使對於一身思想言行深厚淳樸,紮根在內心深處,得到的幸福也就無窮無盡了。

栗、紀瑞堂兄弟倆在安靜謹慎的問題上性情最為接近,而在舉止方麵,手舞足蹈,恰恰在這兩個方麵還缺少磨煉,下的工夫不夠。我也希望他們都磨煉這方麵的工夫,在此我最希望侄兒你效法孔聖人教訓他的子弟們那樣自己先體驗,以身作則作出榜樣,這樣你的弟弟們也就無不師法你成功的經驗,你們的子弟也會取法你們,這實在是曾氏家庭久遠之福,而我的思想也就會被日益發揚光大了。

我對於經典之學理解最為膚淺,而於自然界的興盛衰亡、人世間的冷暖變故、國家的治亂關鍵,體悟已有很長時間,理解最為深刻。我希望侄兒你將理解我所囑咐你的道理看得非常重要。如是這樣,就可使曾氏家族源遠流長,永不衰敗。

[評析]

曾國荃在篇中叮囑侄兒曾紀澤,要在修身處世方麵為曾氏子弟作出榜樣。不僅要在日常生活細微處下工夫,更應在治國平天下方麵下大力氣;不僅要求曾紀澤本人做到如此,而且要影響弟弟們身體力行。在這裏,曾國荃內心深慮的是曾氏家風的墮落,深切期望“久遠之福”代代相傳。

存心以利世濟人為久遠之規

[原文]

吾近來體認以慈為孝之道理亦極精微,所以屢寄諭訓示科四[1]、科六[2],諒吾侄見之必不以為非。吾並望侄與諸弟皆早明此理,身體力行之。蓋人生在此[3],科名勳業、道德文章、貨利聲色皆是浮雲之過太虛[4],惟養生衛生,無災無害,生生不息,以承奉先世馨香俎豆[5],百世不替[6],方是實實在在得於己者[7],外此皆虛空之具,不必騖也[8]。不特富貴功名為無味之物,即道德文章亦如斯文一般[9],吃不得,穿不得。居其實而享其名者,則無後患;倘實不足以副其名者,則其後往往奇窮;而無偶有所遇者,不如專尚因果之說[10],存心以利世濟人為久遠之規。蓋自三代前後以至今茲[11],聖君賢相發跡久長,未有不從積善以獲餘慶者也[12]。

——節錄自《曾國荃全集》

[注釋]

[1]科四:指曾國荃的長子曾紀瑞。

[2]科六:指曾國荃的二兒子曾紀官。

[3]蓋:承上文說明原因。

[4]太虛:深玄之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5]馨香俎豆:香美禮器。

[6]替:衰敗;更迭。

[7]方:才;方才。

[8]鶩:同“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