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注釋]
[1]居敬:存有敬重之心。勖:勉勵。
[2]齟齬:比喻意見不合。
[3]攘臂:伸出胳膊,挽起袖子。
[4]無乃:有“恐怕”、“大概”之意。
[5]膚泛:淺薄輕浮。
[6]飴:疑為“怡”。不怡,不愉快。
[7]魚肉爭逐:比喻用暴力相爭奪。
[8]尤:更;尤其。
[9]管鮑:春秋時管仲與鮑叔牙交情深厚,後因稱知交友情為管鮑。
[10]秦越:春秋時秦、越二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較遠,所以常以秦越比喻疏遠者。
[11]閭閻:泛指民間。
[12]素稔:素來熟悉。
[13]:毀傷;齟齬;傾軋。
[14]懷柔:能籠絡別人使之歸附自己。
[15]服遠:使遠方之人順服。
[16]懦:懦弱。
[17]衝淡:平和淡泊。
[18]虛懷:形容心懷寬廣。
[19]便佞:花言巧語;阿諛逢迎。
[20]詭譎:離奇古怪;奇異多變。
[21]悍:忌恨;蠻橫。
[22]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秋毫:比喻微小的事情。
[23]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24]礪:磨礪。歟:文言助詞,表示疑問。
[譯文]
前次我以靜養身心、恭敬處世對你加以勉勵,這是我一生的經驗之談。近來聽說你為討論學問與仲麋、定庵意見不合,甚至發展到像庸俗低下的人那樣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對罵的情狀,這恐怕不是文明的舉動。朋友相交之道,至今一天天趨於淺薄輕浮。有才識的人之間交往之所以淡如水、因為他們能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相互爭權奪利,臨難而出賣朋友的人,更是無恥之徒。這些人的心裏隻知自己是對的,而認為友朋多是錯的。於是,今天彼此親密無間,明天相互又如陌路。仲麇、定庵自恃有才而瞧不起別人,社會上的人常常對他們譏笑議論。對於他們順著自己的意氣不肯服人的姿態,我也素來知悉。但你不應當自貶人格,也與他們一起叫囂以至於相互毀傷。一個人如果處處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並令人信服,便能使遠處的人順服。這樣不是甘於懦弱,而是涵養有素、平和淡泊的結果。有涵養就會做到虛懷若穀、寬宏大量。能平和淡泊,就會做到安靜沉著而明白事理。即使碰到邪魔也不會失去方向,即使碰到花言巧語也不會被迷惑心性,即使碰到詭譎多變的事也不會受到挫折,即使碰到凶狠蠻橫的人也不會有絲毫畏懼。這樣就會做到與人無爭,於自己則令學問有長進。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就能做到目光敏銳,觀察入微,連最微小的東西也能看到,處處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而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處處覺得自己胸懷有不寬廣的地方而努力求其寬廣,以誠信待人,以恒敬為準則,那些沒有意義的爭執就可以避免了。你也能修複過去與別人之間的小小怨恨,進而達到相互磨礪,提高道德,修習學業的境界嗎?
[評析]
彭玉麟耐心告誡其侄,處於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為人處世應當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處處以寬容大度的姿態去對待別人。這種為人處世觀,重在嚴格要求自己。
能嚴格要求自己則進益有期
[原文]
來書謂與仲麋、定庵爭論,都是自己不是處,可見反省有工夫[1]。凡人以誠信待人,何致人不信我?以恒敬待人,何致人不禮我?一旦有怨隙,悻悻然便竭其憤忿[2]。憤忿之餘,乃口出惡言,何忘親辱身如是哉?今能銳改,即是進益可期矣。良慰!良慰!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動,檢查其中的錯誤。
[2]悻悻然:怨恨憤怒的樣子。
[譯文]
你在來信中說與仲麋、定庵發生爭論,都是自己的不對,可見你在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個人如果能夠以誠信待人,何至於別人會不信服我?如果能以恒敬去對待別人,何至於別人會不以禮待我?一旦與人發生怨恨嫌隙,憤憤然就要徹底發作。生氣憤怒之餘失去理智,就會口出惡言。何至於忘掉雙親、沾汙己身到了如此地步呢?你今天能夠銳意改過,這便說明你的進步是有希望的。對此,我感到非常高興,非常高興。
[評析]
彭玉麟在篇中繼續勉勵其侄加強自身修養,以使進德修業之事日有收益。這種抓住重點耐心指點的家教方法,很有現實意義。
做官不要意氣用事
[原文]
吾衰,幸及見侄之奮翮雲霄[1],但少年初出仕[2],切忌意氣用事。宦途風波惡,不浮則溺。又如荊棘叢中走,牽衣掛襟,有寸步難行之慨。侄能想及此,便能畏天而敬人,不失職而愛民勤政者矣。吾家運氣不能算佳,汝兄未能替吾得力,但看孫兒。吾恐於名位極盛時不克其始終,時時顛墜[3],又恐泄福澤太多而累及子孫[4],乃今思之或功過能相抵者歟[5]?汝父育民得仁聲,宜其有後也。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奮翮:振翅高飛。
[2]出仕:做官。
[3]顛墜:顛倒墜毀。
[4]泄:泄漏。
[5]歟:文言助詞,表示疑問。
[譯文]
我已經年老力衰,幸好看到侄兒你能夠奮發有為,隻是少年人初出外做官,千萬注意不要意氣用事。做官這條道路風波險惡,不浮則溺,不是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就是丟官喪職,一跌千丈。做官又如在荊棘叢中行走,牽衣掛襟,困難重重,讓人有寸步難行之感慨。侄兒你能夠想清楚這其中的道理,便能做到畏天而敬人,不失職而愛民勤政了。我們家的運氣不能算很好,你的哥哥未能替我出力,隻有把希望寄托在孫子們身上了。我害怕於功名地位極盛之時不能夠做到善始善終,所以時時憂慮會顛倒墜毀而不能保持晚節,又害怕泄漏福澤太多而累及子孫後代,於是今天考慮這個問題,或許能夠做到功過相抵吧?你的父親愛撫民眾得到了仁義的名聲,理應後繼有人。
[評析]
彭玉麟以自己名位太高,生怕不能保持晚節,所以他諄諄告誡其侄,做官這條路很難走,應當小心謹慎,時刻以“愛民勤政”為己任。這是他自身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對子侄輩寄予的一片殷切期望之情。
望刻苦力學以為通儒
[原文]
汝父以不羈之性[1],誤軍令而論斬。吾宗有後,血胤在爾[2]。汝父少不學,督率過嚴輒跅弛[3],餘切誡之,以其凶終恐覆吾祚。今幸老朽可保首領而令名未為渠傷[4],足可慰己。汝年雖稚,有跨灶之譽[5]。接爾安稟,覺字體骨秀得之天,文法高邁疑素習[6]。吾祖孫間,何不可曲致其情[7],乃類孔氏道不垂伯鯉而及子思耶[8]?今後但求汝不應科舉,不習刀馬,隱於窮荒,讀破萬卷書為通儒,於願已奢。緬懷殺戒[9],令吾悾忡[10]。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不羈:不服管束。
[2]血胤:血脈後嗣。
[3]跅弛:放蕩。
[4]渠:他。
[5]跨灶:比喻子勝過父。
[6]高邁:超逸。
[7]曲致:婉轉傳達。
[8]孔氏:指春秋時思想家孔丘。伯鯉:指孔子的兒子。子思:指孔子的孫子。
[9]緬懷:追想以往的事。
[10]悾忡:誠懇;憂愁。
[譯文]
你的父親因為不服管束的性格,以致延誤軍令而被斬首。我們彭家有後代的話,血脈後嗣就在於你了。你的父親少年時候不認真學習,我對他督率過嚴,他就放蕩不當一回事,對他剴切地加以告誡,是因為擔心他凶狠之性最終會傾覆我的福氣。今有幸在我年紀老了之時,還可以保全一身而名聲沒有被他損害,這是足以欣慰的事情。你的年紀雖然還小,但有子勝於父之譽。接到你的來信,覺得字體骨秀得之於先天的聰明,文法超逸又好像訓練有素。我和你祖孫兩人之間,何不婉轉傳遞其情,像孔子的思想不傳給他的兒子伯鯉而傳及他的孫子子思呢?今後但求你不要去應試科舉,不要去學習刀劍弓馬,隱居於窮鄉僻壤,讀破萬卷書,做一個了解古今的通儒,這樣的要求對於我的心願來說已經太高了。回想起斬殺你父親時的情景,我內心實在感到憂慮不安。
[評析]
彭玉麟在其子因違軍令論斬之後,把希望寄托在孫子的身上,明確告誡他不要去應試科舉,不要從軍打仗,一心做學問,將來成為一個學貫古今的通儒。這一思想是彭玉麟厭惡仕途的真實寫照。
力戒驕奢養身心
[原文]
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習於常也。吾家素清貧,今雖致高爵[1],而餘未能忘情於敝袍[2]。跨馬巡行,芒鞵一雙輒相隨[3]。每見世家子弟驕奢淫佚[4],恨不能一一擒而置之法。乃讀《老子》運夷雲[5]:“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則又付之浩歎而已。汝來書不願錦衣玉食,良足與語儉德。然頤指氣使[6],飽食暖衣而無所事者猶覺奢。小婢一人,用供汝祖母驅使。老仆司門戶,彼亦人子,以貧而來依,不宜妄加呼叱[7]。犯過溫喻之[8],蒲鞭示責[9],仁者為之。能如是,彼未必不樂為之用,爾其慎守餘言。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爵:爵位;官爵。
[2]敝袍:破舊的袍子。
[3]芒鞵:草鞋。
[4]世家子弟:做大官人家的子弟。
[5]《老子》:亦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道家學派主要著作。
[6]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來指揮人。常以形容指揮別人時的傲慢態度。
[7]呼叱:呼喚斥責。
[8]溫喻:情詞誠懇地告知。
[9]蒲鞭:用香蒲草做成的鞭子。
[譯文]
富貴的人不學奢而知道奢,貧窮的人不學儉而知道儉,這是習以為常的緣故。我們家向來清貧,今天我雖達到了高位,但我沒有忘記當老百姓穿破舊袍子時的生活。跨馬巡行各地,腳上總是穿著草鞋一雙。每當我見到官宦人家的子弟驕橫奢侈而又縱欲放蕩,恨不得把他們一一抓起來置之於法。但讀《老子》運夷篇說:“富貴了又驕傲,自己會招來禍害。”對此,我隻有付之浩歎而已。你在來信中說不願錦衣美食,的確足以和你談論“儉德”二字。然而,你對下人頤指氣使,自己飽食暖衣而無所事事則更加讓人覺得奢侈浪費。家中小婢一人,是用來服侍你祖母的。老仆人主管家中事務,他也是別人的兒子,因為貧困而依附於我們家,不宜對他妄加呼喝指斥。犯了過錯,可以誠懇地告訴他如何改正,用香蒲草做的鞭子稍示責罰就行了。總之,要以仁慈之心去對待他。你能夠對他做到這樣的話,他未必不樂於為你服務,你應當謹守我對你說的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