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滎陽公與同宗族伯叔輩從小居官守職之處,從不求人舉薦,應為後代年輕人所警戒。我叔父舜從,曾在會稽這個地方任官試職,有人譏笑他是不求知的人,我叔父回答得很好,說隻知勤於分內應執掌之事,至於其他就不敢不謹慎從事,這就叫做求知了。

韓魏公琦在留守北京大名府時,久久使用一個品級低下的武階官,這個武階官曾多次要求到主管的官府去注授差遣,韓魏公不願意讓他離去,這樣過了幾年,這個武階官怨恨韓魏公不放他離去,就稟告韓魏公說:“我隻有求得注授差遣才算是真正的做官,如果久留衙門,隻能算是一個奴仆了。”韓魏公笑著屏退其他在場的人然後對他說:“你還記得某年、某月、某日,盜竊官銀數十兩,放在懷中藏起來麼?唯獨我知道,他人不知道。我之所以不放你離去,正是怕你當官以後不謹慎,必然會敗壞官聲的。”這一武階官聽了以後愧謝不已。韓魏公的寬宏大度使人心服口服到了這個程度。

唐充之廣仁經常提到前輩的話:後生之輩不能忍受恥辱,還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聽到了別人的秘密議論,不能寬容忍耐而隨便泄露出去的,也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

理學家程顥曾對楊丈中立說:我過去做縣官的時候,凡經常活動的地方,都貼上“視民如傷”四字,希望時刻看到它,反省自己。又說,我常愧對此四宇。

滎陽公曾經說過,朝廷獎勵進言者,固然是美意,然而聽信進言人所講的一切的時候,也不可不加以謹慎審察。如果事事都聽從進言人的話,不加以考核,那麼就是相信別人說的壞話和誣陷,不是接納善言了。如歐陽叔弼最為沉靜緘默,自正獻公主持國政,常常憂慮他不來;而劉安世與他相反,攻擊叔弼,認為他是奔競執政的權臣。劉安世號稱當時的賢者,尚且失誤到這個地步,更何況他人呢?根據這個就可以知道聽言的道理,不可不謹慎審查的。

宋徽宗崇寧初年,滎陽公因受了降級處分而謫居到符離這個地方。趙仲長公是滎陽公的長婿,常常從汝陰前來看望。滎陽公的表弟楊瑰寶公,也因上書朝廷得罪權臣而降級監符離酒稅。楊公侍奉滎陽公如親兄,趙公侍奉滎陽公如嚴父。兩人白天晚上都守候在滎陽公身邊,滎陽公患病,趙公執湯藥於床前,屏住呼吸問候,一刻也不曾間斷,滎陽公硬叫他離開他才離去。楊公這個人慷慨獨立於當世,對人對事未曾稍有屈服;趙公這個人謹厚篤實,常常效法古人,兩人都是當時的英傑。

範文正公仲淹很重視培養讀書人,能做的事都做了,然而,一旦發現有亂法敗眾的,也一定不會原諒。範文正公與韓琦同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的時候,有一讀書人向一官妓發怒,用磁瓦傷損了官妓的麵部,用墨塗在官妓的臉上,這個官妓向官府告發了他。文正公立即傳來這個讀書人按法律施了杖刑,在施用杖刑時對他說:“你既壞了別人的一生,現在也應當壞你一生。”人們沒有不服文正公這一公正的處理的。

宋哲宗紹聖、宋徽宗崇寧年間,一些有名望的大臣升遷和貶降相繼不斷,然而他們對自身的處境不怎麼放在心上。龔彥和貶謫化州,步行前往貶所,沿途以在扇上題字乞求盤費,不把這個看作困難。張庭堅貶謫象州,所居房屋僅隻一間,且上漏下濕,屋中間以簾隔開,家人住在簾子隔開的裏間,庭堅自己腳踩木屐端坐在簾外,白天看佛經,完全沒有厭倦的神情。所有這些有名望的諸公,都是在平時心中杜絕了富貴之念,所以碰上什麼事情自然清淡到這種程度。如果忘不了世俗之念,存在求富貴的心思,遇到艱難和困境,或者不加克製地盡其所欲,或者堅毅忍耐,也必然會有不快活的麵容和勉強的神情了。鄒誌完侍郎曾稱讚張庭堅說:他這個人為人謙和,是天地間和氣熏烝所成,接近他就會感覺到和氣襲人。

《左傳》上也說:平民的生計在於勤勞,勤勞就不會匱乏。根據這個就可以知道勤勞是立身為善的根本;不勤不勞,萬事都是不成的。現在平民百姓隻要勤勞的,必然沒有挨凍受餓的憂患,雖不親近別人,人們亦信任他們。懶惰成性的那些人,必然會有忍饑受寒的憂慮,想親近別人,人們也不會任用他們。

宋太宗、真宗時代,睢陽這個地方有一位戚先生,名同文,字同文,具有常人達不到的德行,鄉人都受了他的感化。睢陽開始建學,是由同文主持的,文正公與嵇內翰穎的父親稽適,都曾經師事文同。戚綸是同文的次子。居處門前有一口大井,每到正月十五夜,因為慶祝元宵節玩燈,熱鬧異常,遊人很多,於是他坐在井旁,擔心遊人跌落入井中,守到夜深。……文正公最初跟從戚先生學習,誌趣廣泛而與眾不同。開始學習時,並不知自己是範家子弟,當有人告訴他以後,他回到家來問自己的母親,確實如此。於是說:“我既然是範家子弟,就不好再接受朱家的資助,因而對朱家的資助力辭不受。”因沒有人資助,生活十分貧困,每天買糧食一升,煮熟放冷,用刀畫為四塊,作為一天的飯食。有一個方士見了,對他產生憐憫之心,教他燒金的方法,並給他一兩金,又留下一兩金對他說:“等到我的兒子來取的時候就給他。”第二年,方士的兒子來取金,文正公把方士的授金法,連同金二兩,皆封好不曾動過的,全部還給了他。文正公勉勵自己的品行竟達到了這個程度。後來文正公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封贈繼父朱氏,然後歸宗恢複範姓。

[評析]

呂本中出身於一個累世為北宋朝大官的家庭,親自接觸過許多名臣、名學者,見聞廣博。南渡後著手整理自己過去所見所聞,將一些名人、學者為學做人的遺聞軼事,正論格言,輯錄成《童蒙訓》一書,作為後世教育子弟之用。所以《童蒙訓》與一般人的家訓不同,它是許多前賢、名家教育青年後代、教育門生故舊的經驗總結,時至今日人們仍可從中汲取若幹有益的東西。

關澮家訓

[撰主簡介]

關澮(生卒年不詳),字聖功。北宋錢塘(今浙江境內)人。飽學之士。宋徽宗政和年間曾書壁以戒其子弟。

書壁以戒子弟

[原文]

樂道人之善,惡稱人之惡。

——節錄自《戒子通錄》

[譯文]

樂於說別人所做的好事,討厭四處去傳別人不好的地方。

[評析]

關澮在家訓中告誡自己的子弟:“樂道人之善,惡稱人之惡”。如果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籠統地這麼強調固然是不對的,甚至是有害的。但是,如果在人民內部,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這麼引導,這麼提倡,仍是今天所需要的。

江端友家訓

[撰主簡介]

江端友(生卒年不詳),字子我。宋代開封陳留(今河南境內)人。北宋欽宗靖康初年因吳敏引見,賜進士出身,任承務郎,為諸王宮教授。北宋滅亡後,渡江寓居桐廬(今浙江省境內)之鸕鶿源。後擢至太常少卿。著有《自然庵集》(一名《七裏先生自然庵集》)。

戒子數事

[原文]

夜臥不眠,常須息心定誌[1],勿妄籌畫無益之事及起邪思[2]。凡飲食知所從來:五穀則人牛稼穡之艱難[3],天地風雨之順成[4],變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則殺生斷命,其苦難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況過擇好惡又生嗔恚乎[5]?……門外窮人無數,有盡力辛勤而不得一飽者,有終日饑而不能得食者。吾無功坐食[6],安可更有所擇[7]?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8],亦進學之一助也[9]。

食已無事,經史文典謾讀一、二篇[10],皆有益於人,勝別用心也[11]。

與人交遊,宜擇端雅之士[12],若雜交終必有悔[13],且久而與之俱化[14],終身欲為善士不可得矣。

談議勿深及他人是非,相與意了[15],知其為是為非而已。棋弈雅戲猶曰無妨[16],毋及婦人嬉笑無節,敗人誌意[17]。此最不可也。

既不自重[18],必為有識所輕[19]。人而為人所輕,無不自取之也。汝等誌之[20]!

——節錄自《戒子通錄》

[注釋]

[1]息心:排除雜念。定誌:堅定意誌。

[2]妄:胡亂。邪思:不正當的想法與念頭。

[3]五穀:五種穀物。但說法不一。《周禮·天官·疾醫》中以麻、菽、麥、稷、黍為五穀;《周禮·夏官·職方氏》中以黍、稷、菽、麥、稻為五穀等等。後來統稱穀物為五穀,不一定限於五種。稼穡:種穀曰稼,收割曰穡。泛指農業勞動。

[4]順成:指年穀豐熟。

[5]嗔恚:嗔怒怨恨。

[6]坐食:不勞而食。

[7]安可:怎麼可以。

[8]欲:貪欲。其內涵包括物欲、情欲和色欲。

[9]進學:使學有進益。

[10]文典:文章典籍。謾讀:謾通“漫”,廣泛的意思。漫讀,即廣泛地閱讀。

[11]用心:使用心力。

[12]端雅:端莊文雅。

[13]雜交:此處應釋為不分良莠、不加選擇地結交朋友。

[14]化:改變;變化。

[15]相與:共;交互;彼此。《易·鹹》:“柔上而剛下,二氣感興以相與。”意了:心裏明白。

[16]棋弈:圍棋。雅戲:高雅的博戲。

[17]誌意:誌氣和意向、意趣。

[18]自重:指尊重自己的人格。

[19]有識:指有卓識遠見的人。《史記·季布傳》:“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闚陛下也。”

[20]誌:本指誌向,立誌。此處作“記”、“識”解,即記識事物。《莊子·逍遙遊》篇雲:“《齊諧》者,誌怪者也。”

[譯文]

當夜晚躺在床上不能入眠的時候,常常要排除雜念並堅定自己的意誌,不要胡亂去思考一些無益的事和產生不正當的想法與念頭。

凡是我們需要的飲食必須知道它是怎麼來的:人們所需的穀物經過了人們的努力、耕牛的拉犁、種穀收割等農業勞動的艱苦困難,經過天地風雨等自然條件的幫助而豐熟,由生的變成熟食,都不容易。人們所需的肉食經過宰殺牲畜,斷送許多牲畜的生命,再加工烹製而成,其苦痛難以述說。想起這些,會讓人沒有食欲,更何況過於選擇好惡又會生嗔怒怨恨呢?……門庭以外的窮人多得不計其數,有的一年到頭盡力辛勤勞動而得不到一頓飽飯,有的一天到晚餓著肚皮而無法弄到吃的東西。我沒有做出什麼成績卻不勞而食,怎麼可以挑剔呢?如果人們真能如此,不但可以減少貪欲而容易滿足,就是對學有進益也是一大幫助。

飯後沒有什麼事,經史文章典籍應廣泛閱讀一二篇,對人身心都是有益的,勝過在別的地方用心。

結交朋友,最好選擇端莊文雅的人,如果不分良莠、不加選擇地結交朋友,總有一天會後悔的,而且時間長了變得同他一樣了,一輩子再想成為善良的人也就不可能了。

談論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隨便深入地評論他人的是與非,隻要彼此心裏明白,知道別人誰對誰不對就行了。愛好圍棋、雅戲還可以說沒有妨礙,不要涉及與婦人戲樂而沒有節製,那樣會敗壞人的誌氣和意趣,這是最不可以的。

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必然會被一些有卓識遠見的人輕視。一個人被他人所輕視,沒有不是自取的。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

[評析]

江端友在這篇家訓中諄諄告誡兒子:夜晚在床上不能有雜念,不應起邪念;飲食必須知道它的由來,以減少貪欲;讀書有益,廣泛涉獵經史典籍文章;交友必加選擇,交好友可以使自己成為善良之士;不要隨便議論人,更不能隨便議論別人的是與非;自己必須自重,別人才會看得起等等。總之,從衣食住行,到讀書做人,江端友對兒子樣樣啟迪,件件勉勵,事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