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撫堂大笑說:“這個辦法很好!”即便照計而行。果然各路諸侯,見驪山燃起烽火,連忙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匆匆興兵馳至驪山。幽王這時正在山頂與褒姒設宴,飲酒作樂。褒姒見山下各路諸侯從四麵八方跑得汗及重衾,來到山下,可是並沒發生什麼變故,大家都麵麵相覷,詫異不已。

幽王隨即傳旨:“敬告各路諸侯,並無外寇入侵,不勞諸公跋涉,請即回師。”大家懶洋洋的偃旗息鼓,各回本國去了。

褒姒見諸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並沒有什麼事,覺得愚笨得可笑,果然開顏一笑。

幽王說:“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公之妙計也。”乃賞賜虢公千金。

後來犬戎犯鎬京,幽王再舉烽火,諸侯仍然以為是開玩笑,就沒有前來救援,西周乃亡。

千金擲帽

“千金擲帽”形容狂放不羈。

此典出自《新唐書·袁耽傳》。

晉代人袁耽,字彥道,青年時代才華出眾,狂放不羈,受到士人的稱道。桓溫青年時期以賭博為戲,經常同賭徒來往,結果家裏的財產都被他輸光了,還負債累累,他想振作起來,但是又無計可施,真讓他一籌莫展。為此,桓溫打算向袁耽求援,而袁耽正處於居喪期間,桓溫就試探著把自己的請求告訴了袁耽。沒想到袁耽沒有表現出一點為難的神情,立即換下喪服,懷揣布帽,跟著桓溫去找債主賭博。袁耽素有善賭的名聲,債主隻聽說過他,卻不認識他。債主對袁耽說:“你不應該裝扮成袁彥道的樣子。”於是,他們開始賭博,擲一次籌碼就輸贏十萬錢,後來又增加到百萬錢。這時袁耽投下籌碼,大呼小叫,摸出布帽扔到地上,說:“你還認識袁彥道嗎?”

千裏送鵝毛

“千裏送鵝毛”形容禮物也許很輕微,送禮的人卻懷著一片真誠,其中的情意是很值得珍重的。

此典出自宋代·歐陽修《梅聖俞寄銀杳》:“鵝毛贈千裏,所重以其人。”

唐朝時候,有個地方官得到一隻天鵝,他連忙派了手下一個叫緬伯高的人趕赴京城,將天鵝獻給皇帝。

緬伯高在去京城的路途上,精心照料著那隻天鵝。一天,他來到沔陽湖。經過幾天不斷地趕路,人和天鵝都很困乏。見到碧波蕩漾的湖水,緬伯高精神一振,天鵝更是撲著翅膀想衝入水中。緬伯高心想,不如在這裏休息一下,讓天鵝在湖裏洗洗澡,快活快活。

於是,他就把天鵝放進湖水裏,用手緊緊抓住,讓它在水裏洗澡。誰知天鵝見了水,高興極了,拚命地扇著雙翅。緬伯高一不小心鬆了手,讓天鵝掙脫開去,他趕緊去追趕,天鵝卻展開美麗的翅膀飛到了天空。緬伯高追了一陣,什麼也沒撈到,隻拾到了天鵝身上掉下來的一根雪白的羽毛。天鵝飛跑了,可嚇壞了緬伯高。他不敢回去見他的上司,隻好硬著頭皮來到京城,向皇帝獻上一根鵝毛。皇帝和滿朝文武見他送上一根鵝毛,都覺得非常奇怪。緬伯高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還順口念了幾句詩道:“上複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裏送鵝毛。”

皇帝聽後,覺得其情可恕,誠心可嘉,就沒有處罰緬伯高。

切齒拊心

“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了極點,恨不得剖其心、食其心之意。

此典出自《戰國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今乃得聞教。”

燕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逃跑回去後,看到秦國大將王翦攻破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一直打到燕國的南邊國境。燕太子為了擺脫困境,就請來了荊軻,一起商討對策。他對荊軻說:“秦兵將要打過易水了,到那時,即使我願意長期陪伴先生,也不可能了。”荊軻說:“聽說秦王懸賞捉拿樊於期將軍,誰捉到賜金千斤,封侯萬戶。今樊於期將軍避難投奔了燕,如果我們把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非常高興地接見我,我就乘機刺死秦王以報答太子。”太子丹說:“樊將軍因無處容身才來投奔我,我不能為了私利而傷害長者,請荊卿再想想其他的辦法。”

荊軻知太子不忍傷害樊將軍,就背地裏去見樊於期說:“秦王讓你遭受的禍害太深了。父母宗族都被他們殺光了。現在秦王要以金千斤、萬戶邑來買你的腦袋,你看怎麼辦呢?”樊將軍仰頭呼天,淚如泉湧,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我每次想起這些,都會痛入骨髓,卻總想不出個辦法來。”荊軻說:“我有一個辦法,既可以解燕國之患,又可以報將軍的深仇。”樊於期連忙湊近荊軻問:“你有什麼辦法?”荊軻肅然,對樊於期說:“願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然後我就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以匕首刺殺他,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的恥辱也洗脫了,將軍覺得怎麼樣?”樊於期卷起袖子,湊近荊軻說:“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今乃得聞教。”(意思是:這是我白天黑夜咬牙捶胸的恨事,但不知如何能雪此恨,而今才得你的教誨。)

樊於期說完,就拔劍自刎了。

青梅竹馬

“青梅竹馬”這句成語通常與“兩小無猜”連用,形容男女幼童天真無邪地在一起玩耍。

此典出自唐代·李白《長幹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俊逸高暢,並且富有情感;有人曾說他,像天上的神仙,謫居在人世間一般。他有一首詩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機的情形,其中有二句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兩句詩中得來的。意思是說: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感情非常好,很少會發生打架、爭吵等事情。

傾國傾城

“傾國傾城”原指君主迷戀女色而亡國,後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此典出自《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的李夫人原先是個歌妓,她哥哥李延年深通音律,擅長歌舞,武帝非常喜歡他。有一次,李延年在武帝麵前,一麵舞蹈,一麵唱著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聽了,感慨起來說:“妙啊!世上難道有這樣的佳人嗎?”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馬上接口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人。”武帝把李延年的妹妹叫來一看,果然美麗非凡,而且擅長舞蹈。從此她深受寵愛,後來生了個男孩,就是後來的昌邑哀王。

李夫人年紀輕輕就死了。在她病危的時候,武帝前去看她,她把臉蒙在被中說:“我病久了,容貌很難看,不能見皇上。但求我死以後,你能多多照顧昌邑王和我的弟兄!”漢武帝說:“你的病很重,可能會難以痊愈,現在見我一麵,當麵把昌邑哀王和弟兄的事托付我,不是更好嗎?”李夫人說:“女人們沒有妝飾好,不能見君王。”武帝堅持說一定要見她一麵,她就索性翻過身去,哭了起來,也不說話了。武帝不高興地走了。她的姐妹責備她為什麼不與武帝見麵,她說:“皇上這樣寵愛我,隻是因為我平日的美貌。如果給他看見我的病態,他一定會厭惡我,甚至會把我拋棄,哪裏會再想念我,照顧我的弟兄呢?”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指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此典出自《晉書·王羲之列傳》:“未幾,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床坐,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歎曰:‘嗚乎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絕。”

王羲之和王獻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獻之有個哥哥名叫王徽之,兩人情投意合,感情很好。

王徽之生性散漫,自恃有才,非常任性,做事情喜歡我行我素,不喜歡做官。開始他在大司馬桓溫手下當參軍。他整天蓬頭垢麵,不梳洗整理,官袍子穿在身上連帶子都不係,別人看見他這副模樣,就常常嘲笑他。後來他給車騎將軍桓衝當騎兵參軍,仍舊是不聞不問,隻顧自己讀書吟詩,尋找樂趣。一天,桓衝問他:“你是管哪種差事的呀?”“好像是管騎兵戰馬吧?!”王徽之答道。

“那麼你管多少馬呀?”

“連馬我還不知道呢,哪裏知道馬數?”

“馬死了幾匹?”

“未知生,焉知死?”

桓衝看他這種如呆似癡的樣子,隻好歎著氣走開了。

有一次,王徽之聽說有一戶人家院裏,種了質地優良的竹子,便坐著車子去觀竹。主人把院子打掃幹淨,擺上椅子請他坐,可他隻顧看竹子,根本不理睬主人。別人對他的這種行為很不理解。

王徽之與弟弟王獻之關係非常好,兩人常在一塊讀書、作詩。王獻之從小喜歡寫字、畫畫,後來到朝廷做了中書令。

王徽之晚年棄官回到故鄉,正趕上弟弟獻之重病臥床。他非常傷心,便求巫師說:“聽說人的壽命是有定數的,活人可以把壽命借給死人,我的才能不如弟弟,我願意把自己的壽命借給他,我替他去死,讓弟弟再活幾年吧!”

巫師說:“不行啊,你的壽命也到了限數啦,無法給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