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往事

往事

作者:張亞雄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質文明進一步發展,信用卡的廣泛使用成為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

現代社會,如果手中沒有一張信用卡,那簡直類似原始人行走在未來世界。信用卡的產生為每個人帶來無需隨身攜帶大量現金的便利,也為經濟社會刺激消費、增加消費信貸、解決現金流問題提供支持。大眾化的消費信貸被認為是美國戰後長期保持相對於歐洲、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繁榮與增長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信用卡,甚至被稱為經濟社會僅次於貨幣的一大重要發明。

“懶人”推動世界

信用卡的誕生與很多發明一樣,是由“懶人”推動的。行為嚴謹的人應該不會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忘記帶錢包,如果發生了也一定是三省其身避免下次再發生類似的事件。但是,認為“懶惰有理”、“糊塗有理”的人卻朝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生活怎麼可能一直那麼嚴謹呢?為什麼一定要用錢包呢?

1949年,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小額信貸公司的老板弗蘭克·麥克納瑪拉就是這樣一個推動世界的“懶人”。在一次請客就餐後發現自己居然沒帶錢包,隻能打電話讓妻子前來結賬。尷尬之餘他發現很多人都經曆過類似事情,作為一個“懶人”,他並沒有認為忘帶錢包是一件與其身份不符的非常糟糕的事情,而是開始思考,能不能想個辦法讓結賬可以不用錢包、乃至發明一種現金的替代物呢?

擁有執念的人往往會取得讓人意料不到的成功。麥克納瑪拉第二年拉上好友施奈德創立了“大來吃貨俱樂部”(Diners Club),大來吃貨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到指定27間餐廳就可以記賬消費,不必付現金,實現了“懶人”不必帶錢包的願望。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

這是一種僅在有限的商業機構之間通用的商業信用卡,無須通過銀行辦理,也沒有借貸的功能。因為“賒賬”的功能基於對個人的信用和支付能力的擔保,因此被稱為信用卡。

吃貨的賺錢之道

麥克納瑪拉是個商人,商人開公司是為了賺錢,那麼,吃貨俱樂部的卡片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麥克納瑪拉和施奈德商量著,不應該從持卡人那裏收錢,而是要從餐廳收錢。餐廳因為持卡人帶來的消費而給公司一個折扣作為報酬。那麼,商家是否願意呢?他們為此調研了十家餐館,九家拒絕了,隻有一家餐廳表示願意給出7%的折扣費。

這家餐廳的老板絕對沒有想到,他基於“利人利己”的慷慨成就了偉大的信用卡的誕生。在這家餐廳老板的鼓勵下,吃貨俱樂部有了底氣,正式為自己的會員開始發行大來吃貨卡(Diners Card) 。世界上第一張普適信用卡的商業模式就這樣誕生了。今天,所有商戶接受信用卡時都要為信用卡係統提供的服務付出折扣費,這一切都是從大來吃貨卡開始的。

大來吃貨俱樂部的運氣不錯,它最早獲得了一批5000人的銷售經理的持卡用戶。銷售經理非常喜歡吃貨卡的概念,因為這可以使他們方便地了解手下推銷員應酬花銷的支出,控製銷售成本。與此同時,吃貨俱樂部除了發展餐廳作為商家對象,還發展了航空公司來為會員提供折扣。當然,航空公司的折扣比例低,不可能提供7%的折扣費,一是因為機票價格更高,二是航空公司實力更強,更有談判的實力。可見折扣費的高低完全根據市場的接受程度來定,從第一家餐廳老板自己提出可接受比例開始就是如此。

商家的折扣費是吃貨俱樂部初創時期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直到幾年後公司積累了足夠的商家和用戶之後,才開始收取年費。雖然不高,一年隻有3美元,但是公司直到此時才真正扭虧為盈,實現了盈利。

大來吃貨卡在發卡一周年時持卡人達到了4.2萬,五年後俱樂部的年交易額超過了2.9億美元,特約商戶已達到9000家,而且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旅行和娛樂類商戶。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史無前例的商業創意,大來卡既是簽名即可賒賬的簽賬卡(charge card),又是可以在所有的簽約商戶使用的普適卡(General Purpose card,簡稱GP card),兼顧了簽約商戶和持卡人雙方的利益,使得商戶折扣和年費兩項收入都能隨著發卡數的增多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