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一路軍魏拯民司令(上)
人物
作者:王波
朝鮮已故國家元首金日成在自傳《世紀之行》中,對抗聯一路軍司令魏拯民進行了滿懷深情地描述:“他的外貌,很像個大學教授,是個文人型、思索型的人。若不是鬧革命,他很可能是為科學研究、著書立說奉獻一生的人。魏拯民,作為一個人,是位出色的優秀人物,作為革命家,也是出類拔萃的優秀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永遠為人民所紀念的崇高而壯麗的一生。”
公正處理“民生團”事件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有維,1909年2月出生於山西屯留縣,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魏拯民被派往東北組織抗日救亡運動,先後擔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和中共東滿特委書記。
在東北抗聯14年的鬥爭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肅反、肅奸擴大化的事件,即反“民生團”事件,給東滿的抗日鬥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民生團”是1932年2月日本移民當局策劃批準、由朝鮮奸細、政客組成,專門對抗中共領導的東滿抗日武裝鬥爭的反革命組織。“民生團”鼓吹民族自治,破壞漢朝民族的團結,分裂中朝人民的抗日和聯合。 “民生團”出現後,立即引起了中共東滿特委的關注。
1932年8月,中共延吉縣委秘書老宋被日本憲兵抓捕,一周後被放回。縣委在審查老宋期間,通過審訊兩名日本俘虜,得知老宋是日本的密探。經審訊,老宋招出自己是“民生團”成員,還有20多名同夥。
據此,中共延吉縣委認為,“民生團”分子已經滲透到革命隊伍中了!於是,一場深入揭批“民生團”分子的運動在全縣開展起來,並迅速波及整個東滿地區。
1935年1月,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魏拯民作為省委特派員,被緊急派往東滿,負責調查處理反“民生團”的肅反、肅奸擴大化問題。他深入抗日敵後根據地,向當地幹部和群眾詢問情況,實際了解延邊地區的抗日鬥爭情況和反“民生團”鬥爭中的問題。
1935年2月27日至3月3日,魏拯民在汪清縣大荒崴召開了東滿特委、團特委第一次聯席擴大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東滿特委、團特委在貫徹反日統一戰線方針和反“民生團”鬥爭中出現的嚴重問題。經全體與會人員認真討論,會議通過了《關於執行中央政治路線與敵人鬥爭情況及今後的任務決議》和《反“民生團”鬥爭決議》。會議選出7人組成東滿特別委員會,魏拯民為特別委員會書記。大荒崴會議肯定了這一時期反“民生團”鬥爭的必要性,但要求“運用正確的策略消滅‘民生團’的組織,肅清‘民生團’影響,把東滿的黨、團從敵人的內外夾攻之下挽救出來,鞏固起來,擴大起來”。
1935年2月末3月初,召開了東滿黨團特委聯席擴大會議,魏拯民當選為特委書記。根據滿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全麵檢查了肅反擴大化和統一戰線工作中的左傾錯誤,研究製定了今後的工作方針和任務,通過了《東滿黨團特委第一次聯席擴大會議決議案》和《反“民生團”鬥爭決議》,從而糾正了在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黨的民族政策和國際主義政策方麵的錯誤,扭轉了局勢,穩定了局麵。
1935年3月21日,東滿特委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在汪清縣腰營溝,召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政委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魏拯民、王德泰、李學忠、金日成等11人,進一步討論了反“民生團”鬥爭的問題。會議強調,成立特委領導下的肅反委員會審問團,專門負責審查“民生團”案件;凡涉及“民生團”的案件,不論其情節輕重,均經由肅反委員會研究決定,各地黨組織不得任意裁決該地“民生團”案件,更不許任意捕人、殺人。這樣,就從根本上控製了反“民生團”鬥爭的規模和最後處置權。
魏拯民還親自釋放了因涉嫌是“民生團”成員在撫鬆縣馬鞍山被監禁審查的100多人,將他們重新編入抗聯部隊,並和金日成一起親自燒毀了“民生團”的全部材料。至此,在東滿開展三年之久的反“民生團”鬥爭終於停止了。這次糾“左”,保護了一大批朝鮮族黨員和朝鮮革命者,並將他們重新編入抗日聯軍,重新拿起武器投入抗日鬥爭。金日成曾念念不忘地說:“魏拯民是中國的革命家,是支持朝鮮的革命家,是為朝鮮革命煞費苦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