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局勢分析(1 / 2)

從現在開始,耶律楚雄可不敢掉以輕心了,更不可能去遊山玩水了。

耶律楚材此時要嚴陣以待了,確保把兩支隊伍都順利地帶到邊境去,和他父皇的大軍彙合。耶律楚雄漸漸感覺到,他的壓力就要來了。

這是難以避免的。不過,耶律楚雄很有先見之明地安排了更多的探子,前往四麵八方摸清情況。由於韓震庭的隊伍一直走的是小道,因此不太能引起外人的注意,而耶律楚雄親自率領的這一支隊伍,卻是從始至終都很招搖地走在官道上,一心就想向敵方表示,契丹的運糧大軍在這裏!耶律楚雄的吸引戰術越是成功,韓震庭就越安全。其實,在他們出發前的一夜,韓震庭和耶律楚雄爭執了很久,韓震庭任務,應該讓他帶領冒牌隊伍來吸引敵方注意,而耶律楚雄帶著糧草走相對安全的小道,畢竟,耶律楚雄身為皇子,不應該去冒任何危險,把風險留給主子,這可不是臣子所為。但是耶律楚雄認為,既然大家都知道是他——四王子耶律楚雄回上京派兵調糧的,敵方就隻會注意返回邊境的皇子,而不會去在意居然還有一個臣子和皇子走的路線不一樣。不得不承認,耶律楚雄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帶領的這一支隊伍成功地吸引了烏古部的全部注意力,誰也沒有想到,真正的糧草不在耶律楚雄手上!更是沒有人想到,耶律楚雄居然有這麼大的膽子,不親自押運糧草!要知道,一旦糧草有失,二十萬契丹大軍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這一次,契丹就會必敗了!

其實,在耶律楚雄出了上京城不久,在仙樂鎮停靠的時候,就已經有烏古部奸細跟上他們了。幾名奸細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在上京城中自始至終都隻聽著四王子府,盯著耶律楚雄,根本沒有注意到提前一日出發的韓震庭。他們跟蹤耶律楚雄到皇宮門口,跟蹤他去狩獵場,跟蹤他回到四王子府,甚至在晚上還曾經跟蹤他到過醉花樓,可是就是沒有把韓震庭放在眼裏!這是烏古部人一個致命的錯誤!其實,當時的北方各部落,除了早已開始學習漢文化、逐漸強大起來的契丹族之外,其他各部盟都是相對落後的。作戰,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硬拚,真刀真槍的拚,卻很少使用什麼計謀,更加難以識破契丹人的計謀。

於是,在上路的大部分時間裏,韓震庭都是快速地帶著隊伍前進,沒有受到任何阻擾。而跟蹤耶律楚雄的烏古部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知道,當耶律楚雄還在契丹境內的時候,就算他們展開行動,多半兒也不會成功。一則,近在咫尺的耶律倍一定會派兵相求,無論如何,契丹人也不會讓他們的糧草有失的;二則,在契丹境內,他們隻會孤軍奮戰,而一旦到了靠近烏古部邊境的地方,他們就可以和烏古部的軍隊相互照應。

在離耶律楚雄的隊伍幾十公裏的地方,山間小道上,有一支不知名的隊伍正在迅速地朝著烏古部邊境進發。這,就是韓震庭所帶的真正的運糧隊。韓震庭騎著一匹高大的蒙古馬,跑了一段路之後,又停在路邊等待著他的車隊先通過,還時不時地查看著周圍山林中的動靜。這一路,韓震庭都是這麼過來的。好在到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受到任何阻撓,並沒有遇到任何險情。這也是出發之前他和耶律楚雄謀劃好的,山間小道和官道之間的直線距離隻有十幾公裏,而就是耶律楚雄速度慢一點,他們之間最多也就相隔三、四十公裏而已,因此,一旦韓震庭的部隊遇襲,除了他本身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之外,耶律楚雄還可以派出他的親兵隊,半個時辰之內就可以到達保護地點。耶律楚雄的親兵隊,或者說,整個契丹皇室不管是耶律阿保機、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還是耶律楚雄本人,都有這樣的習慣,組建一支人數並不多的、自己專有的親兵隊。這支隊伍的成員,有的是這些皇子從街邊撿來的,養到十幾歲,教會他們十八般武藝,然後加入的,耶律謹就是這樣的情況,他雖然也姓“耶律”,可是卻並非貴族,而是耶律阿保機在戰場上撿來的,賜給了耶律楚雄;有的是從戰敗的俘虜中挑選而來的,當然,這個挑選是有很嚴格的要求的,他們首先是非常敬重耶律阿保機,想要加入這一支英勇的契丹軍隊,其次就是驍勇善戰;而更多的,則是他們在自己契丹軍隊中挑選出來的精英。而所有這些親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契丹、對耶律阿保機、對他們的主子都是絕對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