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國內旅遊業收入因素的分析
經濟縱橫
作者:張楊玉婷
[摘 要] 目前,旅遊業正在發展為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中國旅遊產業已有長足的進步,並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更好地發揮旅遊業的作用,有必要加強對旅遊收入的計量分析。文章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 通過模型建立與調整, 對影響我國國內旅遊總收入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揭示我國旅遊業收入的特征,並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國內旅遊收入;檢驗;建議
[作者簡介] 張楊玉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中圖分類號] F590.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3-0010-0003
一、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旅遊業發展迅速,旅遊消費需求總量迅速增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次數將達到19.82億人次,大致相當於每個國民一年出遊1.5次,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30436.6億元,相當於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7%左右,僅國內旅遊的貢獻就足以確立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
“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推出,使得國民的非工作時間更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勢必為國民創造更多的出遊機會。中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旅遊資源供給充足。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中國旅遊業前景輝煌,事實也證明了我國旅遊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
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旅遊業研究
葉銀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內旅遊收入的計量經濟學分析》)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對中國旅遊業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以及閑暇時間三者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認為法定節假日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均可帶動旅遊業收入增長。王鑫(西南財經政法大學,《關於影響我國國內旅遊收入的計量經濟學分析》)則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影響社會收入分配及經濟活動,物價水平上升或下降將對總收入帶來影響。故在該模型中引入旅遊價格指數P 這個變量,探究P對旅遊總收入Y 的影響,並且將旅遊業發展狀況和旅行者的可支配收入考慮進去。從得到的檢驗結果看,旅遊價格指數和旅遊從業人員人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旅遊收入。
從現有文獻看,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對中國旅遊業進行研究的文獻不多。筆者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對比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選取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每年旅遊人次為變量,並且加入了旅遊從業人員人數、全國的旅行社數量以及星級酒店數量這兩個變量,探究這些因素對國內旅遊收入的影響,繼而對旅遊行業的投資方向提出建議。
三、影響旅遊業因素的計量分析
影響我國旅遊收入的因素主要是:
經濟發展總體狀況。國家經濟發展總體狀況是影響各行業發展的基本因素,旅遊業迅速發展從根本上還是得益於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生活水平越高,恩格爾係數就越小,人們在娛樂等方麵的支出比例就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越大。
旅行人數以及人次。龐大的旅遊人數以及旅遊人次是直接有效拉動旅遊業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的因素,可以用國內遊客年均人次為解釋變量;旅遊花費。消費者是否願意旅行要受到旅遊成本的影響,可以采用旅遊人均花費為解釋變量。
旅遊業發展狀況。
在此選取全國旅行社數量這一前人沒有引用過的數據,作為代表旅遊業發展狀況的變量,而飯店業是旅遊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其規模和質量是衡量區域旅遊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將星級酒店數量也加入到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