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作好後,他讓樂官師曠來調音。師曠調了一整天,也不能調出曲調來。
晉平公非常不滿意,就埋怨師曠不會調琴。師曠回答說:“一張琴,大弦為主,小弦為輔,大弦小弦各有各的用途。它們彼此相互配合,才能合成音律;它們有條不紊,才能奏出和諧悅耳的音樂。您現在把琴弦做的完全一樣,破壞了它們應有的結構。這樣的琴是不能夠調得好的!”
約定俗成
【釋義】“約定俗成”比喻人們經過長期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某種事物的名稱、形式或某種社會習俗。
【出處】此典出自《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正名》一文,是荀況用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闡明“名”“實”關係的重要文章。他批判了孔子提出的“以名正實”的唯心主義的正名思想,提出了由“實”決定“名”,“名”是“實”的反映的唯物主義的思想。荀況指出:事物的名稱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也就是說,事物的名稱是根據人們的共同意向而製定的,因此被人們所承認和遵守。
老嫗能解
【釋義】形容文章通俗易懂。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的詩大多反映的是下層勞苦大眾的生活,一直為世人所推崇。
白居易寫的詩都很通俗易懂。據說,白居易每寫完一首詩後,要拿到鄰裏去念給那些老太太們聽,如果老太太能夠聽懂了,說明詩寫得通俗易懂,可以定稿;如果老太太有些地方聽不懂,說明還要修改,白居易就會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太太們能聽得懂為止。
西施至姣
【釋義】這個成語的主旨,在於宣揚“處勢”的重要。
【出處】此典出自《慎子·外篇逸文》:“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則見者皆走;易之以玄緆,則行者皆止。由是觀之,則元緆色之助也,姣者辭之,則色厭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西施,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了,如果給她戴上鬼怪的假麵具,看見她的人就都嚇跑了;如果給她換上美麗的細布衣裳,那麼,行路的人都會停下來凝望的。由此看來,美麗的細衣裳能夠助長她的美色,如果漂亮的人不穿它,那麼,她的美貌也就會因而減色了。
兩部鼓吹
【釋義】“兩部鼓吹”形容閑居自樂,也可以用來形容蛙鳴。
【出處】此典出自《南齊書·孔稚珪傳》:“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杌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人叫孔稚珪,字德璋,學識廣博,很有文才,能寫出絕妙的文章。齊高帝(蕭道成)在稱帝前,就任孔稚珪為記室參軍,與江淹共掌軍中文書,齊高帝(蕭道成)稱帝後,孔稚珪曾經擔任南郡太守、都官尚書、太子詹事等職。
孔稚珪不喜歡處理世俗事務,在自己的住宅周圍盡情營造山水園林,經常一個人憑幾而坐,自飲自樂,無所事事。他的庭院裏雜草叢生,也從不剪除,草叢中有群蛙鳴叫。有人問他說:“你想做陳蕃嗎?”陳蕃,字仲舉,東漢人,曾任太尉、太傅,被封為高陽侯。陳番年少時胸懷大誌,不愛打掃,庭院裏雜草叢生,屋子裏也是亂七八糟。父親的朋友問他說:“為什麼不打掃一下再接待客人呢?”陳蕃說:“大丈夫處世。應當為國家掃除天下,何必在乎打掃一間屋子?”人們都認為他非常有誌氣,就十分賞識他。孔稚珪聽到人家把他比作陳蕃,就笑著說:“我隻是把蛙聲當做兩部鼓吹的樂隊,為什麼要效法陳蕃呢。”
伯牙鼓琴
【釋義】“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形容琴曲高妙;或指朋友間心意相通。又用“知音”比喻知己朋友。
【出處】此典出自《呂氏春秋》:“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春秋時有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是名聞天下的彈琴高手。
伯牙善於彈琴,而他的朋友鍾子期則善於聽琴。一次,伯牙彈起一支曲子,意在吟詠高山。鍾子期聽到琴聲抑揚頓挫、剛勁有力,就說:“好啊!這一曲氣勢磅礴,就像泰山一樣巍峨峻拔。”伯牙又彈起另一支曲子,意在吟詠流水。鍾子期聽到琴聲舒緩自如、流暢明快,就讚歎道:“妙嗬!這一曲浩浩蕩蕩,就像江河水奔流不息!”
又有一天,伯牙與鍾子期到泰山之北遊玩,遇上了一場暴雨,他們隻好跑到山岩下麵避雨。伯牙便拿出琴來彈奏。開始時,彈的是山風陣陣,大雨淋漓;然後表現風聲更緊,暴雨如注;最後彈出山崩石裂,驚天動地……每奏一曲,鍾子期便用準確的語言將樂曲的意境一一描繪出來。伯牙感慨萬分:“你對琴聲的理解力實在太奇妙了!對曲子的描繪與我的心思完全一致。我無論有什麼心思都逃不過你的耳朵。你真是一個難得的知音嗬!”
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於是就拉斷了琴弦,摔碎了琴。他說:“知音都沒有了,我還彈什麼琴呢?”從此他終生不再鼓琴。
餘音繞梁
【釋義】餘音:樂曲結束後留在耳邊的聲音,仍繞著屋梁回蕩。形容動人的音樂或話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無窮。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湯問》。
韓娥是戰國時韓國一個有名的歌女。她不僅人長得美麗,而且歌聲也悠揚悅耳。
有一次,韓娥來到齊國的臨淄都城,在西城門賣唱維持生活。她優美的歌聲使圍觀的人們聽得出了神,雖然韓娥唱完了歌已經離開,可是她那悅耳的歌聲好久也不消失,仿佛仍在屋梁周圍蕩漾回響,大家以為她並沒有走呢!幾天後,仍有人不時來到韓娥唱歌的地方,希望她再次出現。
別開生麵
【釋義】生麵:新的麵目。使原來已經暗淡模糊的畫麵重放光彩。比喻另創新局麵、風格或形式。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
唐代有個名氣很大的畫家,叫曹霸,他特別擅長人物、馬匹畫,並經常被召進宮去,為唐玄宗當場作畫。
長安城裏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淩煙閣。淩煙閣四壁畫著幾幅唐朝開國功臣的肖像。這些肖像是唐初大畫家閻立本的作品,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70多年過去了,淩煙閣中的功臣像大部分已經剝落,色澤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一天玄宗想起了曹霸,就派人召他進宮,讓他把全部功臣的肖像重新畫過。
曹霸來到淩煙閣上,全神貫注地開始創作。幾天後,24幅功臣肖像就全部畫好了,其中畫得最生動逼真的是褒國公段誌宏、鄂國公尉遲敬德,這兩位功臣都是著名的武將,曹霸把他們畫得神采飛揚,英姿颯爽,似乎頭發須眉都在聳動,好像正要衝上陣去與敵人廝殺。唐玄宗非常滿意,給了曹霸很多賞賜,並且封他當左武衛將軍。
但是,好景不長,曹霸因一件小事被削職為民,再加上“安史之亂”,他顛沛流離,生活困苦,最後落得了給路人畫像謀生的地步。
這時,著名的大詩人杜甫也避亂來到成都,住在城郊浣花溪畔的草堂裏。有一天,杜甫在朋友家中看到曹霸的《九馬圖》,就進城去四處尋訪他,終於在街頭見到了曹霸。杜甫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就寫了一首《丹青引》送給他。杜甫在詩中高度評價了曹霸的藝術成就,稱頌他:
淩煙功臣少顏色,
將軍下筆開生麵。
後來,“筆開生麵”演化為成語“別開生麵”。
妙畫通靈
【釋義】“妙畫通靈”本來是表現顧愷之為人超脫的故事。後人以“妙畫通靈”一詞形容畫品絕妙,世上少有或形容畫家技藝高超。
【出處】此典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雲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
顧愷之(公元341~402年),字長康,晉代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是東晉時代的傑出畫家。他雖然博學犯錯誤,但卻相信虛無縹緲的神靈變化之術,因而時常鬧出笑話來。
有一次,顧愷之站在畫櫃前,把畫櫃前麵封糊、題署完畢,寄放在友人桓玄那裏。而這些畫都是他非常珍惜的。桓玄卻從後麵打開櫃子,偷偷地把畫取走了,然後又把櫃子封閉好,使之同原來一模一樣,又還給顧愷之,騙他說,畫櫃從沒有打開過。顧愷之看見畫櫃前麵的封條、題署一點也沒有變,隻是櫃子裏的畫沒有了,不住地說妙畫通神,變化而去,就像成仙一樣,沒有流露出一點疑惑的神色。
妙筆生花
【釋義】“妙筆生花”意思是用來稱讚別人傑出的寫作天才。
【出處】此典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
唐代詩人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傳說,他少年時做過一夢,夢見他的筆頭上生了花。於是後來便天才贍溢,文思敏捷,鬥酒百篇,超群出眾。
可是今天看來,李白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並不是因為那個奇怪的夢,而是他豐富的經曆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換來的。
懷璧其罪
【釋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指本來沒有罪的人由於有了一些錢財,引起有些人的覬覦,如果不拿出來,就會弄得人財兩空。後來人們用“懷璧其罪”比喻人因多財而得禍。也寫作“懷壁為罪”。
【出處】此典出自《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戰國時,齊國有一個大臣叫張醜,在燕國做人質,燕王打算殺死他,他乘機逃走了。即將逃離燕國邊界時,卻被守邊界的小吏捉住。這時張醜急中生智,恐嚇小吏說:“燕王要殺死我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人說我藏有寶珠;他想得我的寶珠,但我現在已經沒有寶珠了,燕王不肯相信我。現在你把我捉住,我在燕王麵前隻要說是你奪了我的寶珠,吞到肚子裏去了,到那時候,燕王一定會殺死你,剖開你的肚子;割你的腸子,君王們都是貪得無厭的人,隻知道財利,我遲早總要死,但是你的腸也要一寸寸被割斷呢!”守邊的小吏被他說得有點害怕起來,於是就把他放走了。
沉魚落雁
【釋義】形容美貌的女子,使魚下沉,雁落下來,無人敢與之比美。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齊物論》。
春秋時,吳國打敗了越國,越國君主越王勾踐也被吳王闔閭俘虜了,起初送去做馬夫,後因人說情才放他回國。回國後,越王勾踐一心想洗雪恥辱,一方麵臥薪嚐膽激勵自己,一方麵物色美女,想用美人計腐蝕吳王的誌氣。諸暨苧蘿村的美女西施,每日在溪邊浣紗,溪中的魚,見到西施的美麗,也覺得羞慚,不敢浮上水麵,都沉到水底去。後來範蠡找到她,把她獻給吳王。果然迷惑了吳王,無心料理國政,於是勾踐養精蓄銳,終於一舉攻陷吳國。
漢元帝時,挑選天下的美女入宮。當時美女王昭君被選為第一。但佞臣毛延壽因沒有得到賄賂,故意把昭君畫得很醜,使她得不到皇帝的寵愛。夜深鬱悶,昭君彈琶琶遣興,被元帝聽見尋聲而去,見麵之後驚為天人,問其緣故,元帝乃將昭君封為明妃,並下旨將延壽斬首。延壽聞訊,逃至匈奴,並將昭君圖像獻於呼韓邪單於,單於見圖乃教唆使者來索昭君。元帝大怒不允,但昭君深明大義,以國事民命為重,慨然前往,元帝無奈,隻好答應。臨行前元帝親送至灞陵橋上,此時正好有一群雁子在空中飛過,見到昭君美如天仙,趕緊躲到森林去了。
後來人們便用“沉魚落雁”這個成語來形容美女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