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本生故事(附錄)
佛本生故事,意思是釋迦牟尼如來佛前生的故事。古代印度相信輪回轉生。一個動物,既然降生,必有所為,或善或惡不出這兩途。有因必有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善因惡因決定了轉生後的好壞。如此輪回,永無止息。釋逝牟尼成佛以前,隻是一個菩薩,他還沒有跳出輪回中,必須經過無數次的轉生,才能成佛,菩薩過去轉生500多次,最後才得以成怫,本生故事就是如來佛降生前為菩薩時的種種輪回因緣。
這些故事,實際上絕大部分是古印度人民創造的寓言、童話等小故事,長期流傳於民間,生動活潑,寓意深遠,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古代國王們看準了這一點,於是就利用它,加以改造,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和百姓。各教派也看準這一點,也都想利用它來宣傳自己的教義。婆羅門教、耆那教都是這樣,佛教也不例外。
大部分故事與佛教並無直接關聯,但佛教徒把故事中的人、神、動物中的某一個指定為菩薩,即成佛本生故事;又因素材大多來自民間,思想感情比較健康。
佛教徒利用本生故事來宣傳教義,至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在這個時候建成的婆嚕提大塔和喿其大塔,周圍的石門上都有一些本生故事的浮雕,而且有的竟標出〗-對(巴利文,意即佛本生故事)這個專門術語。在以後的佛教石窟中,象阿旃陀石窟等,我們也可以找到不少有關本生故事的繪畫和浮雕。
佛教徒創造的本生故事,數目十分巨大。現在的巴利文《佛本生故事》共收有547個故事。這500多個故事,長短懸殊,內容也十分駁雜。其中有寓言、童話、短篇、奇聞軼事、笑話,也有滑稽故事、短篇小說、倫理故事、箴言、聖徒故事等,思想性和藝術性也相差甚多。
這些故事,雖然最初是在印度形成的,但是它們的影響卻決不限於印度。隨著小乘佛教的傳布,它們首先傳到斯裏蘭卡。在公元五世紀初時,佛本生故事在斯裏蘭卡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從那以後,佛本生故事在斯裏蘭卡文學史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00年前後,國王波羅摩波猴四世把佛本生故事從巴利文譯為僧伽羅文。到了13至14世紀的時候,斯裏蘭卡詩人做詩多取材於本生故事。
在緬甸,佛本生故事同樣很早就流傳開來。有用本地字母印的或抄的巴利文原本,有緬甸文的譯本,也有用緬甸文改寫的本子。佛教僧侶也用這些故事向人民群眾宣傳教義。在幾百年的長時間內,這些故事也是家喻戶嘵,深入人心。在古都蒲甘的許多古塔裏麵,牆上的浮雕全取材於本生故事。有的覓把將近550個故事一一用浮雕表現出來,蔚成佛本生故事浮雕的大觀。
在泰國的流傳情況也同緬甸一樣,既有巴利文原本,也有譯本和改寫本。許多佛教僧侶、文人學士常在佛本生故事裏取材。在14世紀建成的素可泰的大廟裏,浮雕上的故事也多半都是佛本生故事。
這此故事也同樣傳到了老撾和柬埔寨。老撾民族文學中,有一部名字叫做《加達甘》的佛話集,裏麵包括550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為人民大眾所喜愛,而且還影響了以後文學的發展,裏麵的故事就是巴利文《佛本生故事》中的內容。佛本生故事也流傳到了印度尼西亞,在9世紀建成的爪哇婆羅浮屠的大塔裏,浮雕也是取材於本生故事,這是古代印度尼西亞藝術寶庫之一。
近幾十年來,歐洲許多國家都從事於巴利文獻的研究。丹麥一個學者出版了巴利文《佛本生故事》的校勘本,引起了學者們的興趣,紛紛把本生故事譯成歐洲語言。德文和英文都有全譯本。
佛本生故事也流傳到了中國。漢譯大藏經裏有不少經的內容都是佛本生故事,如《撰集百緣經》、《賢愚經》、《雜寶藏經》等等都屬於這一類。這些經都不是從巴利文直接譯過來的,但確實是本生故事。在新疆發現的古代語言的殘卷中,也可以找到許多佛本生故事,比如吐火羅文裏麵就有。這說明,在1000多年以前,本生故事已經在新疆一帶流行了。今有據巴利文本譯的中文本《佛本生故事》刊行。
巴利文是古印度西部地區的一種方言。佛教是作為印度正統的婆羅門教的對立麵出現的,因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佛教徒用婆羅門語言一一梵文傳教,主張用各自的方言傳教。釋逝牟尼本人主要使用古印度東部地區的摩揭陀語布道說法。在釋迤牟尼圓寂後,佛教徒結集編纂的佛典“三藏”也是用的摩揭陀語。以後,摩揭陀語“三藏”失傳,而傳入斯裏蘭卡的巴利文“三藏”卻保存下來了。隨著佛教的發展,尤其是大乘佛教興起後,佛教徒漸漸違背佛陀釋迦牟尼的教導,使用起梵文來了。
印度佛教於公元一世紀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正值印度大乘佛教興起,所以,傳入中國的佛典主要是用梵文或混合梵文(與俗語相混合)撰寫的,作為小乘上座部的經典——巴利文“三藏”基本上沒有譯成漢語。巴利文本的《佛本生故事》屬於“三藏”中的經藏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