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2 / 3)

在古代印度,最受人歡迎的講故事的形式是詩歌與散文相結合。估計佛本生故事也是這樣。後來收入大藏經的時候,隻收了詩歌這一部分。詩歌中有連續成為故事的;可是也有不少詩歌如果沒有散文敘述,就不明白所講的是什麼。因此,宣傳佛教教義的僧侶就隻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散文加以補充。在巴利文《佛本生故事》中,詩歌與散文常有矛盾,而詩歌的語言總比散文顯得古老,原因就在這裏。

至於這些故事的內容是比較複雜的。不客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神、是人,還是鳥獸,他們的思想感情都是當時人的思想感情。內容有的可提高人們的鬥爭勇氣,改善鬥爭方法;有的教人以處世之道;有的諷刺當時的統治者;有的嘲笑外道;有的宣傳逆來順受、絕對忍讓、絕對犧牲,也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對這些故事,我們應該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佛本生故事大致有五個組成部分:

一、今生故事,即說明佛陀講述前生故事的地點和緣由;

二、前生故事,即講述佛陀的前生故事;

三、謁頌詩,既有總結性質的,也有描述性質的,一般出現在前生故事中,有時也出現在今生故事中;

四、注釋偈頌詩之文字;

五、對應,即將前生故事中的角色與今生故事的人物對應起來。

故事中的前生故事以及出現在前生故事中的偈頌詩,是每篇佛本生故事中的最古老部分,文學性也最強。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國家裏,象斯裏蘭卡、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等等,全體古代的書都比不上《佛本生故事》這一部書這樣受到歡迎。一直到今天,這些國家的人民還經常昕人講述這些故事,往往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佛本生故事中著名的故事及其主要內容:

真理本生

該故事述說菩薩轉生國迦屍國波羅奈城一個商隊長,帶著五百輛車四處經商。另還有一個商隊長的傻兒子也擁有五百輛車經商。他們都準備離開波羅奈城去做生意。

菩薩怕與傻兒子同時出發會有許多麻煩,因此與那傻兒子商量先後出發。傻兒子認為先行有許多便當之處,故決定先走。菩薩遂同意後走。

在途中,那傻兒子遇到了由夜叉裝扮成的君王車隊,並被這支車隊欺騙,受盡幹旱之苦,又遭夜叉襲擊人亡車毀,全商隊覆滅。

一個率月後,菩薩的商隊也進入險境,但小心謹慎早有提防。後夜叉以故伎重演,想騙菩薩,但菩薩知道這裏是幹旱險境,沒聽信他的騙局,並料到這君王一定不是好人,對叉的陰謀有所警覺。他們繼續向前,發現了傻兒子商隊覆亡的慘象,更是加倍警惕。在行進中入夜後即徹夜警戒,使夜叉不敢妄動。天明後,菩薩命令眾人整理行裝,繼續趕路。他們終於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做成一筆成功的生意,然後又安然返回波羅奈城。

這則故事頌揚了菩薩的智慧與警惕。

祭羊本生

該故事述說婆羅門有位老師,吩咐學生殺山羊祭祖。這隻山羊原本因殺山羊祭祖而遭惡報,由人轉生為羊,被人宰殺後又轉生山羊,如此巳有四百九十九次。

這山羊勸大家吸取教訓,別做殺生的蠢事,以致難逃惡報。眾人聽後,頗受感動,遂不再殺山羊祭祖。而這隻山羊若再遭一次殺頭,滿五百次即可脫出罪惡,轉生為人,但為了教育別人不殺生,便放棄了這次機會。

它的善良受感動了天神,終於讓雷電擊裂山石,借山石迸發之力,砍下山羊的頭,使之解脫。

這時菩薩正轉生為樹神,目睹一切,感到眾生知道殺生的果報,不會再殺生了,十分髙興,並乘興念偈雲:“倘若眾生知,痛苦之根源,不會再殺生,以免道災難。”眾人聽了菩薩的妙音,更恪守菩薩的告誡,廣行善事。後眾人都升入天國。

這則故事說明菩薩善於利用機緣宜講佛旨。

女顏象本生

該故事述說波羅奈國有隻國象,名女顏,以性情溫和、善良而受到國人的愛護。但有兒次聽了一群強盜聚在象廄的殘忍、凶暴、冷酷的談話內容後,女顏象也變得殘忍、凶暴、冷酷無情,用鼻子將象夫摔死,且見人就發怒。

這時菩薩在羅奈國充當大臣,受國王委托,前去觀察女顏象,終於發現象是因為受壞人的影響才變壞。菩薩探明曾有強盜於夜晚聚象廄談話,便稟報國王。國王遂派一些有德行的沙門、婆羅門坐在象廄旁,大談不應殺生,應寬容、慈愛、憐憫。女顏象聽了幾夜後,便漸漸變好,重新萌發出善與愛之心。國王聽後很高興,菩薩趁機闡明其中原由。國王心想:“菩薩真聰明,甚至通曉動物的脾性!”於是賜予他以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