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朝
(公元1271~公元1368年)
蒙古統一概況
蒙古的興起
蒙古族源於東胡,唐朝稱蒙兀室韋,是東胡語係室韋的一支。蒙兀是唐代對蒙古的譯名,其後文獻中的萌古、盲骨子、韃靼等名,均指蒙古。世居黑龍江上遊額爾古納河東南地帶。8世紀後在鄂嫩河和克魯倫河流域放牧,屬唐朝燕然都護府管轄,兩宋時先後隸屬遼、金。自突厥、回紇衰亡後,大漠南北散居著眾多部落,蒙古部是其中一個部落,後蒙古征服各部,統稱蒙古諸部。
蒙古諸部大都過著遊牧生活,“黑車白帳,隨水草放牧”。他們經曆了漫長的原始氏族社會階段。11至12世紀時蒙古族私有製開始發展,向階級社會過渡。12世紀初成吉思汗的曾祖合不勒始稱汗,形成蒙古部集團。隨著生產力發展,社會上出現貧富分化,通過大批戰俘和人口買賣,奴隸人數大增,從而形成那顏(官人)、哈剌楚(牧民)、孛斡勒(奴隸)等階級和階層。當時蒙古草原有近百個部落,其中勢力最強的是塔塔兒、蒙古、克烈、篾兒乞、乃蠻諸部。各部落的那顏為了掠奪牧場、牲畜和奴隸,互相展開激烈戰爭,攻殺不止。金朝統治者也利用各部族間的矛盾製造其內部衝突,讓他們在廝殺中削弱,以便分而治之。諸部的混戰,以及金統治者對蒙古族殘酷的民族壓迫(當時金人經常強索或掠取他們的財富,金世宗時每隔三年出兵一次,逢人便殺,稱為“減丁”),使得蒙古族人民生活極端困苦,他們迫切要求結束混戰狀態,以反對金的統治,實現統一和安定。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
公元1162年,蒙古尼倫部孛兒隻斤氏族的首領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妻子訶額侖生了一個男孩。恰巧生孩子的那天,也速該擒獲了兩個塔塔兒人,其中一個名叫鐵木真。為了紀念他這次突襲的戰功,也速該就把剛生下的兒子取名叫鐵木真。鐵木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
鐵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在動亂的歲月中度過的。他的父親也速該繼忽圖刺汗之後成為蒙古尼倫部的首領,因為長期以來一直與塔塔兒部發生爭鬥,所以結下了很深的仇恨。後來,塔塔兒部借機殺死了也速該。也速該之死造成了尼倫部的分裂,許多部眾都脫離了尼倫部的統治,並且派人去殺鐵木真。十三歲的鐵木真和三個弟弟隨母親逃往鄂嫩河濱,過著顛沛流離的漁獵生活。
鐵木真長大後,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策略和經驗。他知道單憑自己幾個人的力量是不能打敗敵人的,隻有利用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取得一些部落奴隸主的支持,才能壯大自己的力量,打敗自己的敵人。於是,他忍痛把妻子的嫁妝黑貂裘獻給克烈部的脫斡裏勒汗,作為取得他支持的進見物。脫斡裏勒汗則願意幫助鐵木真重新召集以前離散的親屬和部眾。鐵木真還爭取了紮答刺部首領劄木合薛禪對他的支持。
鐵木真為了向蔑兒乞人報仇,就約定脫斡裏勒汗和劄木合一起出兵攻打蔑兒乞人。三方約定:脫斡裏勒汗出兵二萬,劄木合出兵一萬,鐵木真帶領住在鄂嫩河上的原來屬於他的一萬軍隊,共同會師。他們很快就擊敗了蔑兒乞人,迫使蔑兒乞人從色楞格河方向逃去,大批蔑兒乞人成了俘虜,許多男子遭到屠殺,而婦女則留下來做他們的妻子、奴婢,兒童留下來做奴隸,掠奪來的牲畜成了鐵木真的財產。為了報答脫斡裏勒汗和劄木合的恩德,鐵木真把脫斡裏勒汗當做自己的父親,並把擄來的蔑兒乞人送給他當奴隸。鐵木真通過這次勝利,實力大大加強了,許多舊時的屬民、那可兒、奴隸,也紛紛重新投靠他。
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鐵木真被一部分蒙古尼倫部的奴隸主們擁戴為汗。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和防止鄰部的襲擊,他重新整頓了軍隊,成立了專門警衛他的侍衛隊,建立了保護、訓練戰馬以及管理戰車等專門機構,使戰鬥力有了提高,為未來的統一戰爭作了種種準備。
鐵木真的壯大引起了劄木合的不快。恰好劄木合的弟弟紿察兒因掠奪鐵木真部下的馬群而被殺了。劄木合便集合其所屬的劄答剌的13部3萬之眾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也將他的3萬士兵分成十三翼迎戰劄木合。雙方戰於答蘭巴勒主惕地方(今克魯倫河畔)。這就是蒙古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會戰結果,鐵木真失敗,被迫退到鄂嫩河去。劄木合用極其殘酷的手段把戰俘處死了,引起了劄木合部下許多人的不滿,他們脫離劄木合,投奔了鐵木真。因此,鐵木真雖然在“十三翼之戰”中戰敗了,但由於劄木合部下的許多奴隸主、屬民和奴隸成了鐵木真新的支持者,鐵木真反而更壯大了。
不久,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反抗金朝,金章宗命丞相完顏襄約克烈部的脫斡裏勒汗和鐵木真合兵進攻塔塔兒。蔑古真大敗並被殺死,塔塔兒的部民和牲畜全部被脫斡裏勒汗和鐵木真擄獲。完顏襄打了勝仗,十分高興,因而封脫斡裏勒汗為“王”,從此脫斡裏勒汗就稱為“王汗”;封鐵木真為“劄兀忽裏”(前鋒司令官),鐵木真正式接受了金朝的封職。這樣,鐵木真在蒙古尼倫各部中的威信更高,權力更大,他懲罰和處死了幾個不聽指揮與他作對的奴隸主,並收管了他們的部眾。後來成為成吉思汗“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就是在這時由他的父親送來做奴隸的。
鐵木真在漠北高原上崛起後,與其他蒙古各部的矛盾越來越大。公元1201年,合答斤、撒勒隻兀、豁羅剌思、朵兒邊、塔塔兒、翁吉剌、蔑兒乞、斡亦剌、泰赤烏等十一部的首領在阿魯灰地方(今內蒙古烏爾虎河)集會,共推劄木合為古兒汗(天下之主的意思)。劄木合稱汗後迅速出兵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聯合王汗對抗劄木合,結果劄木合的軍隊大敗。王汗乘勝追擊劄木合,鐵木真乘勝追擊泰赤烏部,取得了勝利。
公元1202年,鐵木真又發動了對塔塔兒殘部的戰爭。結果,塔塔兒人被全殲,部民都成了鐵木真的俘虜,他們或是被殺,或是淪為奴隸。塔塔兒部的消滅標誌著東部蒙古各部已被鐵木真征服。
這樣,鐵木真的勁敵就剩下西部蒙古各部了,而西部蒙古各部中最靠近鐵木真的就是強大的克烈部。王汗對鐵木真的壯大也感到了威脅,加上逃亡的劄木合的挑撥,王汗決定先發製人,對鐵木真發動襲擊。但是,由於王汗部下的兩個牧民透露了消息,鐵木真已作好了戰鬥的準備。王汗的攻擊沒有摧垮鐵木真,反使自己的兒子桑昆受了箭傷。然而,王汗畢竟兵多將廣,實力雄厚,鐵木真是經不起這種消耗戰的,因而不得不把部隊撤走,並派人向王汗求和。這時,鐵木真抓緊時機,繼續擴充力量,準備伺機決戰。當他發現王汗思想麻痹、失去警惕時,發動了突然襲擊,占領了王汗的金帳。王汗敗逃,在鄂爾渾河畔被乃蠻人所殺。他的兒子桑昆一直逃到合失合兒(今新疆喀什),也被當地人殺了。從此,強大的克烈部完全瓦解。克烈部的敗亡為鐵木真統一全蒙古掃除了最大的障礙。所以,對王汗作戰的勝利是鐵木真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攻滅克烈部王汗後,剩下的敵人還有乃蠻人、蔑兒乞人,南方的汪古人以及其他一些小部落。其中蔑兒乞人是世仇,乃蠻人是最有力量的大部落。
克烈部敗亡後,到處流竄的劄木合隻好投奔到乃蠻人那裏去棲身了。乃蠻是一個文化發達、建立了政權的大部落,當時的統治者叫塔陽汗。塔陽汗得知克烈部被消滅、鐵木真統一了大半個蒙古的消息後非常惶恐,加上劄木合的挑撥,決定以鐵木真為敵。他采取的對策是:南聯汪古,上下夾擊。但是汪古人不願與鐵木真結怨,反而把塔陽汗的計謀告訴了鐵木真。鐵木真知道這個消息後,知道與乃蠻的戰爭不可避免,於是一麵通過中亞的商人摸清乃蠻的軍隊實力和部署,一麵再次整頓自己的軍隊,以增強戰鬥力。他把自己的軍隊按十人、百人、千人組織起來,任命自己的親信當百夫長和千夫長;設置“扯兒必”(把總)管理輜重;挑選精兵組成“怯薛”(護衛軍);又從精兵中挑選上千名勇士當前鋒。這樣一支機動靈活、配合協調的軍隊,是非常適應草原作戰的需要的。
公元1204年夏,鐵木真率領大軍出征乃蠻。鐵木真駐軍於哈勒哈河畔的建忒該山;塔陽汗則糾集蔑兒乞、克烈、塔塔兒、哈答斤等殘部及斡亦刺、朵魯班、散隻兀諸部,聲勢頗大,紮營於杭愛山。當鐵木真與手下眾將領商量出征時,有人就認為夏天馬瘦,不宜行軍,主張緩至秋天時再征。鐵木真采納了其弟別裏古台的意見,認為正可利用乃蠻輕敵而不備之機出兵,必獲全勝。雙方擺好陣容後,恰巧鐵木真軍營中有一匹瘦馬受驚逃入乃蠻營中。塔陽汗一看鐵木真的馬瘦成這樣子,就更加輕敵。他親自躍馬索戰,鐵木真擺好陣勢準備迎戰。這時跟隨塔陽汗一起上陣的劄木合,看到鐵木真的軍容十分整肅,簡直今非昔比,知道交戰後凶多吉少,就偷偷地溜走了。這一天,戰鬥十分激烈、殘酷。到下午時,塔陽汗的軍隊漸漸招架不住,塔陽汗也遭擒被殺。於是形勢急轉直下,乃蠻軍隊頓時潰散,在黑夜中到處奔逃,墜崖身死者不計其數。隻有少數軍隊在塔陽汗的兒子古出魯克率領下逃到西遼境內。這場大戰之後,乃蠻的百姓都成了鐵木真的俘虜,追隨塔陽汗的朵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隻兀等部也紛紛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