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研究(1 / 3)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研究

教育管理

作者:鄒豔平

摘要:大學四年是人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而一年級作為四年大學生活的起點,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是極為重要和極其必要的。本文主要從高校角度出發,分析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並就如何增強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進行探索。

關鍵詞:大學新生 職業生涯規劃 實效性

按照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大學階段當屬於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是“選擇職業,設定人生目標,製定人生計劃,樹立良好形象以及堅持學習”。因此大學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整個人生的職業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一年級是四年大學生活的起點,也是職業生涯的早期準備階段。這個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於幫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及早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確立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為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然而,當前大學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總體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職業目標定位不符合自身實際,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力較差。那麼,作為育人部門的高校,該如何提升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分析

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要求》中明確規定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高校教學計劃。一時間,國內很多高校開始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在大學新生中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大學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夠

筆者通過對授課班級的調查,發現隻有少數幾個學生在高中了解過職業規劃,並做過自我認知方麵的相關測試,絕大多數的同學是第一次聽說職業生涯規劃。而且同學們都存在“我們才大一,談職業生涯規劃是不是早了點,四年之後的事情誰知道呢”這樣的心理。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是擺在高校教育者們麵前的難題。

2.大學新生對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不夠

由於大學新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處於形成和完善階段,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不是很了解,高中又缺乏相關的職業規劃教育,所以很多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的時候,並沒有根據對自身的認知來選擇,對專業未來的對口職業,也缺乏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3.大學新生職業目標定位不符合自身實際

職業目標的設定,應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環境等信息作為依據,它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而當前大學新生在製定職業目標時,由於對自身認知和專業認知的不清晰,出現職業目標設定過高和不符合自身實際的現象。

4.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力較差

一個好的規劃最終需要落實到行動上。當前很多新生在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撰寫之後,就將其束之高閣。規劃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不利於職業目標的實現。

二、影響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效性的原因

1.高校對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不夠

受傳統就業指導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高校把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同於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教育,重在指導學生如何掌握求職技巧,從而順利就業,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了解職業環境以及思考職業生涯決策,即對大學新生這部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比較缺失。當然,也有一些高校對大學新生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大多以理論教學為主,不能實際解決學生所麵臨的各種問題。另外,很多高校尚未成立專門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隻是由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來附帶完成,在人、財、物的投入上也不夠,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