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書館的地理分布與聯盟建設的思考(1 / 2)

圖書館的地理分布與聯盟建設的思考

公共管理

作者:李佳培

摘要:我國各級公共圖書館總數較少、區域內分布不均,尚無法滿足本區域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探尋用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聯盟“大聯盟”的方法推進區域內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解決地理分布不達標,發揮不同類型圖書館的特色,滿足多層次讀者的需求。

關鍵詞:圖書館聯盟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

一、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我國公共圖書館總數2003年為2709家,2012年為3076家,10年間增長了13.55%;藏書量2003年43776萬冊,2012年78852萬冊,增長了80.13%。從2010年到2011年,我國的文化事業費的投入從323.06億元增加到392.62億元,增長了21.5%,人均文化事業費也從2010年得24.11元增長到了2011年的29.14元,增長幅度達到20.9%。而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和重視力度,人民群眾也由此受益。

我國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過分集中於省市級大型圖書館,整體文獻資源分布不合理,文獻總量劇增,但每年公共圖書館數量增加較少,且布局變化不大。由於我國目前實際實行的是"各級政府分級設置圖書館"的管理體製,各級政府主要按省、市、縣行政區劃設置圖書館,一方麵,尚未實現對所有縣以上行政區劃的全覆蓋。如,我國尚有19.3%的地市沒有圖書館,12.2%的縣沒有圖書館。另一方麵,缺乏總體規劃,已建的各級圖書館之間在橫向和縱向上都缺乏有效的聯係與合作,難以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網絡服務體係,而且由於一些基層政府經濟實力薄弱,也造成大量基層圖書館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能滿足當地社會的實際需求。我國很多公共圖書館的設置布局缺乏統一規劃,公共圖書館網絡體係尚不健全[1]。

二、國外公共圖書館的地理布局與體係建設

1.國外公共圖書館的地理布局

國際圖聯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明確規定了圖書館的建築標準,即“在市內主要居民聚集區,3到4公裏的覆蓋範圍就設立一個較大的圖書館(中心館),離中心館1.5km左右需設立分館。不同的區域對距離的規定也會考慮到當地的地形、交通、和社區意識等不同因素作出調整。而從圖書館學理論的角度分析,輻射半徑以2公裏內為最優。通常,一個普通人的步行速度約為5公裏/小時,那麼圖書館的輻射半徑為2公裏時,步行40分鍾即可到達。而這樣的路程,人們會選擇乘坐交通工具,在城市裏,汽車的行駛速度一般在20公裏/小時以內,開車十幾分鍾即可到達;如果距離為4公裏,行車20分鍾即可到達,比較方便,是人們可以接受的路程和時長。由此看來,如果距離大於4公裏,讀者將會考慮是否必須要去圖書館,尤其對讀者前往公共圖書館和閱讀習慣的養成造成一定的障礙。

2.國外公共圖書館管理體係建設

美國紐約的公共圖書館係統實行總分館製的管理模式。在一個總館下麵設立若幹個分館,以網狀的形式向社會提供服務。服務能夠範圍覆蓋行政區域內的各個地方,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總館與分館之間十分注重各類資源的交流和共享,按照各個館藏特色定期輪流交換特色資源,方便讀者的獲取。

英國倫敦市公共圖書館係統也采用總分館製,倫敦包含32個行政區,在每個區設立一個中心館和十幾個社區館。由這些中心圖書館和多個社區館組成的服務網絡合作十分緊密,擴大了覆蓋麵,同時也提升了服務品質服務品質。

日本則建立了完備的圖書館法律體係,並嚴格以此執行。日本的《圖書館法》規定:當地要建由總館、分館、圖書停靠所、流動書車4個層次組成的公共圖書館係統。據此,東京在每一個區中,有一所總館,稱為“中央圖書館”,其他則為分館,稱為“地域館”,總館和分館的服務半徑覆蓋不到的地方,通過“汽車移動圖書館(流動書車)”來填補,實現了較為完善的以區(市)為區域單元的總分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