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變局已是弦上箭
視野
作者:寧敏來
對於愛死武俠世界的馬雲來說,這段時間,他可能獲得了心理的極大個人滿足——在“金融”這個大江湖的“銀行”門派中,“金十條”英雄貼一發,各路民營企業已明確出手,而他和他的阿裏集團隻衣袂窸窣,卻一直被高調傳說“要銀行”,像江湖中的高人若隱若現間但充滿殺氣和張力。
麵對民企當家作主願望下的躍躍欲試,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所形成的高利潤,作為企業,“銀行”遲早是要被商業涉及的。所以,6月馬雲一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便引來滿城風雨,再到本月6日,央行召開會議聽取了阿裏巴巴集團關於籌建網絡銀行的設想彙報,更是讓“阿裏銀行”行走在風口浪頭。盡管事後,阿裏方麵正式否認;對此事的市場評價也褒貶不一,而且銀行的競爭激烈風險巨大是事實,但高額的利潤仍驅動著資金、人才的流動。在網絡這個大格局下,借助新科技的平台,國家相關監管層希望通過以阿裏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鯰魚效應來刺激相對保守的銀行業,使國家金融在得率市場化不可避免的趨勢下,早行一步,爭取主動,也不是不可能的打算。
當然,有敏銳嗅覺的不止馬雲,另一匹“馬”騰訊一樣在劍拔弩張,很快政策的利好又引來各路豪傑進場,市場馬上便傳來騰訊、蘇寧,甚至是複星集團、吉祥航空等實業紛紛跟進,向當地銀監局遞交申批,以企民營銀行牌照的首單爭奪,似乎有資本的都在這會兒懷惴了一個“銀行夢”。
對實業家而言,最樸實的想法就是設立服務民營經濟的民營銀行。“釋放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滿足他們當家作主的願望。”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近日在莫幹山會議上如是概括。金融改革的試驗田溫州的實際就很能說明問題。首先,當地大量小企業的需求難以滿足,整個溫州40多萬家企業隻有28、29家銀行,在傳統銀行之外,需要匹配他們需求的金融機構;其次,隨著溫州民間資本的積累之後,遍布各地的溫州企業家也意圖反哺家鄉、以開民營銀行的方式服務民營經濟。
對於電商企業而言,天生的互聯網基因優勢,讓他們更具有金融模式創新的空間,讓民營銀行在網絡的構架中緊踏科技進步的節拍,因為與傳統銀行相比,網絡銀行的最大區別在於沒有實體網點,沒有總分支組織機構,並大量使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業務,這直接帶來的就是支付快捷、資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優勢。而蘇寧正式對外宣布已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並於2012年4月24日,就已注冊蘇寧銀行的網站域名。對此,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的公開解釋是,做銀行並不是因為傳統業務毛利低,銀行利潤高;而是因為銀行業務可以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這輪改革就是要把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高效結合,將自己改造為互聯網公司。但不論從何出發,夢想有多大,如何自擔風險一直是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因為銀行承擔的是基礎信用的角色,特別是在我國,短期內這種信任關係還沒法被任何形式取代。
“現在金融信貸行業風險巨大,如不謹慎,誰知道網絡銀行在高息攬存後會不會忽然之間一夜消失,沒有實體的銀行,安全保障從何而來?”銀行業內人士堪憂。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龔明華在莫幹山會議的金融改革分論壇上指出,銀行業與普通的企業有所不同,一旦經營破產倒閉,會有風險外溢的情況,如何控製民營銀行風險,是銀監會正在重點研究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