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富士康VS比亞迪 「二戰」隻會兩敗俱傷(1 / 1)

富士康VS比亞迪 「二戰」隻會兩敗俱傷

視野

作者:秦聰

富士康與比亞迪,這對冤家在近期相互侵入對方“地盤”的動作,再次擦出了濃烈的火藥味。

繼今年3月富士康在廣西達成太陽能發電廠建設項目之後,9月上旬,富士康傳出發力汽車零部件的消息。太陽能和汽車都是比亞迪深耕已久的領域,近期比亞迪重返代工領域,已經陸續拿到了黑莓、戴爾、惠普、HTC、三星電子等品牌商的訂單。王者之間“二戰”一觸即發。

回首2003~2008年間——富士康與比亞迪的“一戰”硝煙猶在眼前。兩家公司曾數度爆發出非法獲取對方企業商業機密的醜聞,並展開了長期的商業及訴訟大戰。但隨著蘋果在手機領域引發的革命,傳統手機廠商諾基亞、摩托羅拉市場份額嚴重下滑,富士康因此一家獨大,並對比亞迪進行全麵壓製。

然而,隨著蘋果近年來的式微以及一些傳統製造企業的輕運營戰略,使得市場上的代工需求不斷增加,為比亞迪重擴IT代工勢力提供了發展機遇。

比亞迪近年的資本故事還算成功,作為電動汽車品牌被熟知,然而比亞迪在經營上並不輕鬆。汽車業務發展迅速但並不賺錢,電池業務多年來發展穩定但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太陽能光伏業務的巨大虧損,嚴重拖累了整個集團發展。於是,比亞迪在盈利目標的壓迫下,重新加重了代工領域的投入砝碼。

富士康想進行業務多元化,就不得不麵臨與比亞迪再次短兵相接的局麵。郭台銘近來已經多次表示,僅靠代工的利潤,不是他致力打造的商業帝國的最終夢想,實現全產業鏈擴張才是最終目的。

2012年,營收排名靠前的20家汽車零部件上市企業,平均利潤率6.2%,而富士康代工蘋果利潤率僅為2%。富士康躋身汽車產業鏈,可以充分發揮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強項。富士康所製造的汽車零配件,也絕不僅限於車載信息娛樂設備,還包括與汽車機電、中央控製安全和汽車電子相關的一些高科技係統。這些係統作為富士康所熟悉的領域,成為了富士康去“蘋果化”以及可持續的雙贏切入點。

富士康很多年前就涉足了汽車零部件業務,已經進入寶馬奔馳的供應鏈。除了與傳統汽車製造巨頭合作之外,富士康還與一些電動汽車廠商進行了接觸,對電動汽車領域蓄勢待發。顯然,富士康與比亞迪短期在代工業務上、長期在汽車產業鏈中都將形成交織的鏖戰。

在今後的競爭中,同處於整個代工行業麵臨著利潤低、從業企業多的環境中,兩者必須解決獲取代工權的同時實現盈利的這一難題。

因此,這次行業所聚焦的“二戰”實則不應開打。作為兩家目標遠大的國際化企業,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商業秩序,而不是以壓低定價來爭奪代工權,最終兩敗俱傷。

如果行業環境跌宕、雙方同樣處境艱難,那麼宿敵是否能在同病相憐中一笑泯恩仇?思科和華為的先例能否成為富士康和比亞迪的榜樣。應該相信,這對具備非凡商業智慧的代工王者也同樣會有胸懷與能力停止赤裸裸的比價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