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投石問路

商業

作者:秦聰

換一台電視似乎並不像換一部智能手機那麼痛快。後者隻需在產品性價比上糾結,而前者涉及到的因素還有諸多遊離於產品之外:客廳麵積大小、家裏已有電視如何處理、盒子和電視棒的可替代性。

一個家庭對電視的購買量和更迭速度,與手機消費的屬性完全不同,這注定了互聯網電視市場規模與增量遠遠不及移動終端市場。於是,將用戶從手機和Pad上拉回客廳的進程是行業發展麵臨的第一道門檻,其後的用戶量增長才是廣告以及內容收費的底氣所在。

不僅如此,互聯網電視的供應鏈還需進一步理順,其將電視節目從廣電網絡轉移到寬帶互聯網來承載和運營,會打破原有的格局和遊戲規則,需要均衡廣電和網絡運營的“攔路虎”的利益分配。

對於互聯網電視行業而言,建立持續合理的商業模式,將會比手機更具挑戰性。

投入互聯網電視市場化建設的傳統製造商和互聯網公司們,在分享行業盛宴前,做好耐住寂寞的準備了嗎?

電視、盒子們的“零和博弈”

“左右手”分流市場

“再等等”,在阿裏創維的酷開電視發布會上,這是創維總裁楊東文對消費者的建議。他表示,可以在2014年的春節期間選購“第二梯隊”的酷開電視,“尺寸選擇更多,技術也會升級,體驗會更好”。

小劉從事家電多年,當朋友向她谘詢要購買什麼品牌的互聯網電視時,她的回答很理智:“先花個三五百元買個盒子體驗體驗,等到互聯網電視潮真正發展成熟了,再比較購買。”她認為,“目前,市麵上的互聯網電視各有特色,但沒有出現一款標杆性產品,可能要經過市場試水後再升級優化”。

愛奇藝CEO龔宇也認為,互聯網電視的市場增量不會像智能手機那麼迅猛。“今年互聯網電視的銷售隻有600萬台,我希望明年增加到1200萬台,視頻廣告收入我自己測算,至少7年才能跟電視行業一樣。”

國內各大製造商也深知將用戶“拉回客廳”並非能夠一蹴而就,互聯網電視要淘汰掉普通電視不是一兩年可以完成的。於是,讓用戶花幾百元錢買電視機頂盒,把普通電視變成可以聯網看視頻的智能電視,是使電視智能化最快捷、最廉價的一種方式。

因此,互聯網企業既要卡位市場,也要推出盒子與電視棒作為廉價替代品。

今年4月1日,樂視網在新浪開放了5萬台樂視盒子C1S的購買,僅用58分鍾5萬台樂視盒子C1S就被搶購一空。

9月16日,百度影棒首批一萬台工程機在京東銷售一空,就在同日,索尼也透露將推出電視棒產品,這也將大眾的視野從互聯網電視拉回到“盒子”。

目前,生產盒子的互聯網公司倚靠接入牌照平台,比廣電認可的牌照方出品的盒子以及山寨盒子更有競爭力。小米、樂視、阿裏、邁樂、天敏等盒子都在此列,還有百度、索尼、新浪依托同洲等加入戰局。

無論是電視棒還是互聯網電視盒子都隻是互聯網企業轉戰電視屏的過渡產品和傳統電視機的配角,但熱推這些產品卻是把雙刃劍。

目前,終端製造商取巧做盒子,以用戶比較容易接受的低成本切入現有的消費市場。然而自己所生產的互聯網電視又需要大力向市場推廣,也就將自己置於了一個“左右手互搏”的境地。

道理很簡單,如果區區幾百元的盒子就能滿足消費者對互聯網電視體驗的需求,那麼它就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互聯網電視銷售的進程,甚至分流互聯網電視的一部分市場。

盒子的誕生確實能夠加快電視智能化的步伐,但另一方麵卻是把“智能”與電視割裂開來,讓電視淪為顯示器。

生產盒子的雷柏公司的工程師就明確指出,互聯網電視的最佳體驗是將互聯網功能直接內置入電視機中,而不是采用“盒子”的形式增加使用困難,因此盒子肯定是過渡產品。但是,盒子和電視一體化如何做、何時做,就成為了互聯網電視終端製造商未來發展之路上一道待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