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班主任見過的人那是多得去了,像張寧這種,他一眼就已經瞅出是屬於無藥可救的。當然他不能這樣說,這是有悖神聖的教師風範的,隻要還沒把一塊布縫成內褲,那麼在想象中它就仍是一塊做大衣的好料。
這是教職工會議上,領導們永遠不變的思想。老師們全都銘記於心,奉為圭臬。
其實學校就好比一個家庭,老師同學生的問題往往就好比婆媳之間那些事,矛盾時常都有。好的學校的好的領導通常能把這些事放得很平,大家和睦共處也不是難事。張寧他們學校的領導顯然是剛結婚不久,被這些弄得頭疼,三天兩頭開會討論方案,但卻一直未得結果。很多人都喜歡抽老師們開會這個空當做別的事,隻要婆媳不見麵,幹戈就能化玉帛,學生不開會卻也都能知道。
所以說,在張寧他們學校老師們開會是一件比學生們放假更有意義的事。
後來經過眾多老師的不懈努力,討論方案終於出台。內容簡潔明了——千方百計搞好師生關係。
老師的理解是“千方百計”它等同於“不擇手段”。
而張寧,就是為這個“不擇手段”獻身的第一人。
張寧的獻身過程是這樣的:一個周四的晚上,張寧一副病態地找到班主任。說是近來學習過於緊張,身體終於支撐不住,生病了,今晚晚自習恐怕是上不了了。當時班主任正在看學校發的《三十六計》,聽張寧這麼一說,先看了看書再狐疑地看了看張寧,然後說:“成。準假。”
可以說,這是所有做班主任的都不曾有過的爽快。
張寧回到寢室,精神大振,全然沒有半點剛才的疲憊。他把書包和衣服一股腦兒塞進被窩裏,然後從廁所掉了鋼筋的窗戶一個縱身,便翻出了校。
其實張寧對班主任的謊撒得有些過於的酸,班主任不是傻子,他從來都不相信有學生會因學習而刻苦成疾,不能上課。這是矛盾的,被學習都能弄出一身病的學生是更不會放棄一節課時的。當時班主任在正看到《三十六計》裏的欲擒故縱,張寧一說原因,他也計上心來,果斷地準了假,隻為把張寧套得能更牢些。
因此當天晚上,班主任就在寢室裏當著眾愛徒的麵找出了張寧藏在被窩裏的罪證。大家心裏都明白老師的意圖,不敢吱聲,全在內心為張寧感到悲哀。所以理所當然的,一覺醒來後那就是甕中捉鱉的事了。
班主任在第二天一上課就把張寧叫到了辦公室。他點一支煙,一直不說話,若有所思。張寧心裏一陣恐慌估計事情敗露了,但他不能肯定,因為他早上回寢室挨個問了昨晚班主任去寢室沒,大家都說沒有。這不合常理。其實他不知道,班主任早已布置好了一切——克敵之首,攻心為上。
一根煙抽完,班主任突然笑著說:“那個,張寧你好些了沒,要不要繼續請假?”
張寧的思緒還在飛,不想班主任突然發話,驚得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是好,站在那兒支吾半天,連自己都沒聽清自己所說的。
班主任說:“說話有氣無力,看來病情加重了,走,我帶你上醫院去。”
說著就要起身。張寧忙說道:“不礙事,不礙事,睡了一覺好多了,謝謝老師關心。”
班主任說:“那怎麼成,生病了就要醫,況且你是學習太刻苦才這樣的,這錢老師願意出。”
一席話說得張寧麵紅耳赤,連想要俯首認錯的路都給斷了。於是硬著頭皮再謙虛了一回說:“是我太不應該,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我是不能生病的。”
此話一出,張寧像是冬天裏撒完尿的一個戰栗,連自己身上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班主任也不小心咬了一下牙,忙說:“還是身體要緊,身體要緊。”
張寧和班主任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謙虛,在旁邊的老師一個個睜大了眼睛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都沒想到這個關於搞好師生關係的空架子方案剛一出台就取得了這麼喜人的成績,於是紛紛拿著手上的《三十六計》疑惑重重地看著眼前這對師生。喜歡放眼世界放眼未來的老師看到這一幕不免心中感歎——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這場麵完全是和諧社會的雛形。
但是大家都明白,依照中國的傳統文明,一直都是彼此寒暄幾句就馬上談到正事兒上了。張寧和班主任互相謙虛一番後也就馬上原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