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僧卻又禮拜。三藏道:“院主請起,再不必行禮,作踐貧僧。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這個爺爺好的吃葷。”行者道:“我們也吃素,都是胎裏素。”那和尚道:“爺爺呀,這等凶漢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老爺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飯方夠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什麼?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慌了,便去刷洗鍋灶,各房中安排茶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管待唐僧。

師徒們都吃罷了晚齋,眾僧收拾了家夥,三藏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師徒卻在那裏安歇?”僧官道:“老爺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區處。”叫:“道人,那壁廂有幾個人聽使令的?”道人說:“師父,有。”僧官吩咐道:“你們著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喂馬;著幾個去前麵把那三間禪堂打掃幹淨,鋪設床帳,快請老爺安歇。”那些道人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寢。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方丈,徑至禪堂門首看處,隻見那裏麵燈火光明,兩梢間鋪著四張藤屜床。行者見了,喚那辦草料的道人將草料抬來,放在禪堂裏麵,拴下白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間。燈下兩班兒,立五百個和尚,都伺候著,不敢側離。三藏欠身道:“列位請回,貧僧好自在安寢也。”眾僧決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眾:“伏侍老爺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請回。”眾人卻才敢散,去訖。

唐僧舉步出門小解,隻見明月當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來侍立。因感這月清光皎潔,玉宇深沉,真是一輪高照,大地分明。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長篇。詩雲: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

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

萬裏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

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

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

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

庾亮有詩傳晉史庾亮有詩傳晉史:庾亮,字元規,東晉政治家、文學家。他的妹妹為晉明帝皇後,他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能詩,但其詩均不存。傳說他鎮武漢時,曾於秋夜登樓賞月吟詩。這裏指的就是這件事。,袁宏不寐泛江船袁宏不寐泛江船:袁宏,字彥伯,東晉文學家。小時候他家裏很窮,靠運送租米為生。有一次,謝尚在安徽當塗縣牛渚山下采石磯泛舟賞月,聽見鄰船袁宏正在朗誦他的《詠史詩》。後袁宏入仕,謝尚引為參軍,並累遷至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深受器重。。

光浮杯麵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

今霄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行者聞言,近前答曰:“師父啊,你隻知月色光華,心懷故裏,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采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詩曰:

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

采得歸來爐裏煉,誌心功果即西天。”

那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隻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那長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長老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

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

我說你取經還滿三塗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念一念。”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卻又領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見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見,經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經兒?”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閑,等我溫習溫習。”行者道:“既這等說,我們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張藤床上睡下。長老掩上禪堂門,高剔銀釭,鋪開經本,默默看念。正是那:

樓頭初鼓人煙靜,野浦漁舟火滅時。

畢竟不知那長老怎麼樣離寺,且聽下回分解。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第 三 十 七 回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卻說三藏坐於寶林寺禪堂中,燈下念一會《梁皇水懺》,看一會《孔雀真經》,隻坐到三更時候,卻才把經本包在囊裏。正欲起身去睡,隻聽得門外撲剌剌一聲響亮,淅零零刮陣狂風。那長老恐吹滅了燈,慌忙將偏衫袖子遮住。又見那燈或明或暗,便覺有些心驚膽戰。此時又困倦上來,伏在經案上盹睡。雖是合眼朦朧,卻還心中明白,耳內嚶嚶聽著窗外陰風颯颯。好風,真個那:

淅淅瀟瀟,飄飄蕩蕩。淅淅瀟瀟飛落

葉,飄飄蕩蕩卷浮雲。滿天星鬥皆昏昧,

遍地塵沙盡灑紛。一陣家猛,一陣家

純。純時鬆竹敲清韻,猛處江湖波浪渾。

刮得那山鳥難棲聲哽哽,海魚不定跳噴

噴。東西館閣門窗脫,前後房廊神鬼瞋。

佛殿花瓶吹墮地,琉璃搖落慧燈昏。香

爐欹倒香灰迸,燭架歪斜燭焰橫,幢

幡寶蓋都搖拆,鍾鼓樓台撼動根。

那長老昏夢中聽著風聲一時過處,

又聞得禪堂外隱隱的叫一聲“師父!”忽

抬頭夢中觀看,門外站著一條漢子,渾

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淚,口裏不住

叫:“師父!師父!”三藏欠身道:“你莫

是魍魎妖魅、神怪邪魔,至夜深時,來

此戲我?我卻不是那貪欲貪嗔之類。

我本是個光明正大之僧,奉東土大唐

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者。我手下有

三個徒弟,都是降龍伏虎之英豪,

掃怪除魔之壯士。他若見了你,

碎屍粉骨,化作微塵。此是我大慈

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兒潛身遠

遁,莫上我的禪門來。”那人倚定禪堂

道:“師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魎邪

神。”三藏道:“你既不是此類,卻深夜來此何為?”那人道:“師父,你舍眼舍眼:睜眼,含有仔細看一看的意思。看我一看。”長老果仔細定睛看處,——呀!隻見他:

頭戴一頂衝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

珪珪:為帝王所執的長形玉板,上圓或尖,下方,表示信符。。麵如東嶽長生帝,形似文昌開化君。

三藏見了,大驚失色,急躬身厲聲高叫道:“是那一朝陛下?請坐。”用手忙攙,撲了個空虛。回身坐定再看處,還是那個人。長老便問:“陛下,你是那裏皇王?何邦帝主?想必是國土不寧,讒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有何話說,說與我聽。”這人才淚滴腮邊談舊事,愁攢眉上訴前因,道:“師父啊,我家住在正西,離此隻有四十裏遠近。那廂有座城池,便是興基之處。”三藏道:“叫做什麼地名?”那人道:“不瞞師父說,便是朕當時創立家邦,改號烏雞國。”三藏道:“陛下這等驚慌,卻因甚事至此?”那人道:“師父啊,我這裏五年前,天年幹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三藏聞言,點頭歎道:“陛下啊,古人雲:‘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怎麼就躲離城郭?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那人道:“我國中倉廩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隻幹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多官,後來見朕,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隻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寡人隻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朕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三藏道:“此陛下萬千之喜也。”那人道:“喜自何來?”三藏道:“那全真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還有那些不足,卻離了城闕來此?”那人道:“朕與他同寢食者,隻得二年。又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家家士女,處處王孫,俱去遊春賞玩。那時節,文武歸衙,嬪妃轉院。朕與那全真攜手緩步,至禦花園裏,忽行到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什麼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哄朕到井邊看什麼寶貝。他陡起凶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

唐僧見說是鬼,唬得筋力酥軟,毛骨聳然。沒奈何,隻得將言又問他道:“陛下,你說的這話全不在理。既死三年,那文武多官、三宮皇後,遇三朝見駕殿上,怎麼就不尋你?”那人道:“師父啊,說起他的本事,果然世間罕有!自從害了朕,他當時在花園內搖身一變,就變做朕的模樣,更無差別。現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國土。他把我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宮皇後、六院嬪妃,盡屬了他矣!”三藏道:“陛下,你忒也懦!”那人道:“何懦?”三藏道:“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變作你的模樣,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識,後妃不能曉,隻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陰司閻王處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訴伸訴。”那人道:“他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因此這般,我也無門投告。”

三藏道:“陛下,你陰司裏既沒本事告他,卻來我陽世間作甚?”那人道:“師父啊,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卻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把我送將進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著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下有一個大徒弟,是齊天大聖,極能斬怪降魔。今來誌心拜懇,千乞到我國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當結草銜環結草銜環:比喻真心實意地感恩報德。這其中有兩個典故。《左傳·宣公十五年》載,春秋時,魏武子臨終,囑其子魏顆用他的寵妾殉葬。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照辦,而將寵妾改嫁。後來魏顆與秦將杜回作戰,見一老人把草結成繩索絆倒杜回,杜回因而被擒。魏顆夜夢老人,自稱是改嫁婦人的父親,特來報答對他女兒的恩德。這即為結草的出處。《後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記載,後漢楊寶幼時救了一隻黃雀。“夜有黃衣童子銜白環四枚”相報,並說其子孫將來位登三公。後楊寶子孫果然顯貴。此即“銜環”。,報酬師恩也!”三藏道:“陛下,你此來是請我徒弟與你去除卻那妖怪麼?”那人道:“正是!正是!”三藏道:“我徒弟幹別的事不濟,但說降妖捉怪,正合他宜。陛下啊,雖是著他拿怪,但恐理上難行。”那人道:“怎麼難行?”三藏道:“那怪既神通廣大,變得與你相同,滿朝文武,一個個言和心順;三宮妃嬪,一個個意合情投。我徒弟縱有手段,決不敢輕動幹戈。倘被多官拿住,說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畫虎刻鵠:比喻好事沒做成,反變成了壞事。《後漢書·馬援傳》載,馬援給他侄子寫信告誡說,龍伯高敦厚周慎,謙約節儉,要學習。杜季良豪俠好義,我很敬重他,但卻不願意你們學他。學龍伯高不成,還可做一個老實的人,好比畫天鵝不成,還像一個野鴨子;如學杜季良不成,就會變成天下輕薄的人,“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者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