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複興時代
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取決於軍事科技的發展程度。現代社會中核武器對無核國家的絕對震懾作用就是一例,在古埃及喜克索斯人靠戰車、魚鱗甲和層疊弓能夠統治埃及也是一例。到了第二十五王朝末期,亞述人又憑借著對先進武器的掌握打贏了對埃及人的戰爭。這個先進武器就是鐵器。
早在公元前12世紀,亞述人就開始煉鐵了。到了公元前6世紀軍隊中已經全部裝備了鐵製武器。相比之下,埃及和努比亞國家依然在大量使用青銅武器。亞述人就靠著銳利的鐵製武器輕鬆戰勝了青銅武器,先是洗劫了埃及名城孟斐斯,然後圍攻並占領了曆代都城底比斯。底比斯城破之日,亞述大軍屠城,底比斯軍民無一幸免,所有宮殿廟宇盡遭洗劫。搶劫完金銀細軟之後,他們還在城中四處放火,底比斯城中一片火海,千年古都毀於一旦,從此隻剩下淹沒在荒草中的殘垣斷壁。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是亞述人對人類文明犯下的滔天罪惡。
底比斯一役,迫使努比亞王公放棄了在埃及的權力而退守那帕特。不過亞述人也沒打算在埃及長久居住。戰爭的目的是掠奪財富,目的達到了,再呆下去有什麼意思呢?再說亞述在其他地區還有很多戰事,所以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開始物色偽政府人選。這個時候,一個叫薩姆提克的人闖入了他的視線。薩姆提克的父親尼科一直效忠亞述,在亞述王眼裏,薩姆提克會是一個忠實的奴仆。而且薩姆提克是第二十四王朝特夫那克特的後裔,一直是舍易斯城的王公,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亞述王很輕易地信任了薩姆提克,二話不說就把大兵從埃及撤了出去。
事實證明,亞述王眼光並不昨地,他大兵前腳剛一離開埃及,薩姆提克後腳就把三角洲地區留守的少量亞述部隊趕了出去。平定完內亂,薩姆提克定都舍易斯,建立了第二十六王朝,自稱薩姆提克一世。
為了不再重蹈第二十王朝末阿蒙神廟篡權的覆轍,薩姆提克一世把自己的女兒送給阿蒙神廟的最高女祭司做了養女,接著,後來她成了底比斯阿蒙神之妻。這麼算起來,阿蒙神就成了自己的女婿,女婿不在家,財產交給嶽父打理,真是名正言順,所以這位聰明的法老就這麼巧妙地把阿蒙神廟的威脅給解除了,並從中漁利。
薩姆提克一世在位的54年裏,國內外政治環境穩定,晚年雖然有敘利亞的新巴比倫王國崛起,但薩姆提克一世通過與宿敵亞述的結盟,成功地對抗了新巴比倫的威脅。而亞述的侵略提醒了埃及對鐵器的利用。埃及並不缺鐵礦,從金字塔時期就使用過鐵器,隻是大規模使用鐵器是第二十五、二十六王朝以後的事情了。
穩定的政治環境,為發展商貿往來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薩姆提克一世統治時期,埃及和希臘來往密切。薩姆提克一世奉行對外開放政策,鼓勵希臘人、敘利亞人、猶太人和腓尼基人到埃及來經商乃至定居。他甚至為前來定居的外商建立了專門居住的特區——瑙克拉提斯和達夫尼。
當以物易物的交換貿易不適應商品交易的發展時,政府開始鑄造一定單位重量的銅塊和銀塊作為一般等價物。約為91克的叫德本,91克的叫凱切。這種繁榮昌盛的大好局麵,讓史學家們興奮了好一陣子,所以這個王朝又被稱為埃及的複興時代。
無敵的岡比西斯和牛腿
阿赫莫斯二世搶來的王位,其實也隻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他連吹帶打地把這塊山芋抱到了晚年,就又有人眼紅了。伊朗高原上崛起的波斯帝國,不僅垂涎埃及,他甚至想把所有的東方都納入版圖。無論埃及聯橫還是合縱,都無濟於事,波斯人還是勢如破竹地逐個擊破,就連強大的新巴比倫也成了波斯人的一碟小菜。眼看著居魯士二世的兒子岡比西斯馬上就要大兵壓境,老邁的阿赫莫斯二世連驚帶嚇,居然一命鳴呼死了。
這個時候,沒人和他的兒子薩姆提克三世搶王位了,但這位新君如坐針氈的法老生涯隻持續了半年,就有另外一個角色等著他扮演了。曆史需要一個年輕的亡國之君,於是他隻好做了岡比西斯的階下囚。幸好岡比西斯優待俘虜,他的日子還不至於太難過。
根據曆史記載,岡比西斯是一個患有癲癇病而且喜怒無常的人,他並沒有殺掉薩姆提克三世,不過卻像貓戲耗子一樣捉弄起埃及的王公大臣來。在一個慶祝勝利的儀式上,他讓人把俘虜的王公大臣全部趕到一塊空地上,把他們的女兒們集中起來也帶到這兒,然後命令士兵們給這些金枝玉葉穿上奴隸的服裝,然後每人發給她們一個水桶,命令她們去打水。這些平日裏連衣服都沒有自己穿過的公主們,如何做得了這麼粗笨的活?於是手裏拎著水桶,一個個痛哭流涕。岡比西斯下令如果誰不去打水,將會處死誰。公主們被迫像出殯一樣地從他們的父親麵前走過去打水,父親們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兒遭受這樣的折磨,心裏自然更加難受,聽到孩子們的哭聲也不由得老淚橫流。岡比西斯和他的波斯軍隊哈哈大笑,以此來佐酒,慶祝自己的勝利。
不過,岡比西斯占領埃及可不僅僅是為了看公主們打水的,他並不滿足於占領這幾個國家,在他看來,波斯帝國的版圖應該遠得看不到邊際,於是他繼續征戰南方的努比亞,同時派兵穿越沙漠西征。也許岡比西斯太順利了,一次次輕易得來的勝利膨脹了他的自信心,這一次是該受點挫折的時候了。先是西征的5萬人在沙漠中神秘地蒸發,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派人尋找過很多次以後,岡比西斯才確信這5萬人被變幻莫測的沙漠風暴給吞噬了。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軟得像鼻涕一樣的努比亞居然還能讓岡比西斯的大軍損失慘重,別看岡比西斯對付埃及遊刃有餘,對付努比亞,他卻遠沒有埃及人那樣得心應手。兵敗努比亞的主要原因,是士兵無法適應炎熱氣候下的行軍和作戰,一動一身汗,接著就得補充水,沒喝幾口努比亞人來了,放下水壺要打仗的時候人家又沒了蹤影。努比亞人就憑著靈活的麻雀戰讓強大的波斯人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主動退了兵。
前方戰事的失利,傳到後方被添油加醋做了無限級的放大,內容居然成了波斯軍隊全軍覆沒,岡比西斯戰死沙場。於是後方人心惶惶,就連波斯人自己也信了這種傳言,準備擁立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狄亞做新君。薩姆提克三世更是得意忘形,招兵買馬準備收拾舊河山。
岡比西斯回來的時候,巴爾狄亞正在準備他的加冕致辭呢,岡比西斯氣得七竅生煙,處死了巴爾狄亞。岡比西斯對自己的親弟弟都如此心狠手辣,對薩姆提克三世更不用說。他殺了這兩個人,算是鎮壓了騷亂,可是這並沒有解開岡比西斯鬱結在胸中的悶氣。這個時候,正趕上埃及人慶祝自己傳統的神牛節,一班祭司牽著一頭小牛吹吹打打地往神牛廟裏去。這喧天的鼓樂在岡比西斯聽來,非常刺耳,把首席祭司找來一問,才知道敲鑼打鼓,竟然是為一頭破牛。祭司一看大人不高興,趕快跟他解釋這不是一頭普通的耕牛,它可是阿匹斯神牛呢,它全身黑色,隻有頭正中一塊方正的白斑,而且背部形態像鷹,就連尾巴上的毛都是雙股的。最神奇的是,它的舌頭下麵有一個甲蟲狀的東西(在古埃及,甲蟲是人們崇拜的聖物)。由以上特征推斷,它就是阿匹斯神降臨世間。
岡比西斯不是埃及人,波斯也沒有崇拜牛的傳統。盛怒之下,他才不管什麼神牛不神牛呢,拔出佩刀就向這頭牛刺去,牛嚇了一跳,沒有刺中心髒卻紮到了腿上。祭司和岡比西斯手下的埃及將官,一看要殺神牛,趕快連拉帶勸地把岡比西斯拽住。那頭牛牽到神廟中,立馬請來最好的醫生,最後還是不治身亡的命運。
死了牛之後,故事還沒有完。有一天,岡比西斯騎馬的時候,刀鞘的扣子鬆了,佩刀的刀刃不小心紮傷了腿部,這個傷口和被他刺傷的牛在同一部位。他也是請來了最好的醫生,百般醫治之後依然難以止住潰爛的勢頭。這個時候讓岡比西斯萬萬想不到的是,他的後院起火,公元前522年,波斯國內高墨達聚眾謀反。岡比西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急火燎立馬就往回趕,可沒等回到家就因為腿傷死在了路上,不知道這是不是那頭神牛前來複仇了。
馬夫成就的大流士一世
傳說高墨達是打著巴爾狄亞的名字起兵的。為了怕謊言被戳穿,他做了波斯王以後,就殺了所有認識巴爾狄亞的人。事成之後也是謹慎萬分,他很少在公共場所出現,即便露麵也是包裹得嚴嚴實實,而且打個照麵接著退場。
最先引起懷疑的是一個叫歐塔涅斯的老臣。不過他也拿不準國王是高墨達呢還是巴爾狄亞。碰巧,他有一個女兒是岡比西斯的王妃,在新國王當政以後並不計較什麼貞潔,所以身份沒有改變,依然給新國王做王妃。那個時候,波斯國內的慣例是王妃不在王宮裏住,隻是定期到王宮中去陪國王過夜。
歐塔涅斯找到女兒耳語著囑咐了幾句,讓她進宮的時候仔細看看新國王有沒有耳朵。因為高墨達在居魯士二世當政的時候,曾經因為觸犯刑律被割去了耳朵。這個叫帕伊杜美的王妃仔細記下了父親的話,一進宮就仔細留心起來。從言談舉止上還真看不出破綻來,不過到夜間被寵幸的時候,卻給了帕伊杜美一窺廬山真麵目的機會。
這一窺可讓帕伊杜美吃驚不小:新國王真的沒有耳朵!
一出宮,她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歐塔涅斯聽完,當天就聯絡了6個阿黑門尼德家族的貴族陰謀政變。對阿墨達的刺殺倒異乎尋常的順利,不順利的是後繼王位的人選上。在7個人中隻有歐塔涅斯自忖不是貴族出身而放棄做波斯王,其他6人各不相讓,爭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公正的歐塔涅斯想了一個辦法:第二天早晨一起到郊外集合,如果誰的馬先嘶鳴誰就是神靈欽定的波斯王。
大流士很想得到波斯王的寶座,所以一回去就問馬夫,怎麼樣才能讓馬最先叫起來。馬夫聽完以後笑而不答,暗地裏卻把一匹母馬牽到了6人約定集合的地方,遛了一圈以後悄悄地牽了回來。一大早他又跑到母馬那兒,用母馬的體味把左手熏了一遍,然後把手藏到褲袋裏。
大流士起來以後,馬夫讓大流士乘坐著一匹公馬去郊外,自己則用右手牽著馬韁繩。6個人到郊外會齊了,6匹馬都依稀聞到了母馬的氣味。這個時候馬夫迅速而又自然地抽出左手摸了一下馬鼻子。公馬聞著母馬的氣味一下子濃烈起來,激動地立刻嘶叫起來。就這樣6個人心服口服地推舉大流士做了波斯王。
大流士做了波斯王的同時也做了埃及法老,他用稍微溫和的殖民政策把埃及變成了波斯的殖民地。但不管政策再溫和,其殖民性質是不改變的也是要向埃及人搜刮財富的。在大流士統治時期,埃及人每年要向波斯交納700塔連特的白銀。
此後雖然有伊那洛斯和阿米爾泰烏斯的起義,使埃及本土人又建立了第二十八、二十九王朝,但這兩個王朝加起來不過五十多年,還不夠拉美西斯二世一位法老在位的時間長。這些短命的法老,不等屁股把寶座坐熱,波斯人就又一次占領埃及。
埃及豔後
在第二次波斯統治期間,波斯人變本加厲地開始了對埃及的又一次瘋狂掠奪。除了掠奪財富,他們還毀神廟,拆城牆,破壞公共設施。如此統治自然不得人心。所以時隔不久就有一個叫卡巴沙的人領導埃及人奮起反抗。起義軍快要取得勝利的時候,被東征的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坐收了漁翁之利。
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率領著希臘和馬其頓軍隊侵入埃及,那個時候的波斯帝國已經滅亡了,而卡巴沙的起義軍還不成氣候,於是他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波斯人在埃及的統治。從此埃及一直處於異族王朝的統治之下,本土文化開始被一些外來文明漸漸地同化。
曆史說到這兒,本來是可以結束的,但因為好萊鎢巨片《埃及豔後》,我們不能不提一提那個特殊的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克利奧帕特拉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臨死前,指定自己的長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克利奧帕特拉一同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18歲的克利奧帕特拉登上王位,可是僅僅過了不到三年,忠於托勒密十三世的大臣們就把這位年輕漂亮的女王驅逐流放了出去。
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他們所做錯的惟一一件事情,是沒有把她處死。她很快就找到了複仇的機會。公元前48年,偉大的愷撒大帝在追擊他的對手龐培時來到了埃及。克利奧帕特拉打聽到愷撒就住在亞曆山大的宮殿裏,她命令手下的仆人把她卷進鑲有金箔的地毯裏,並把這卷地毯作為禮物送給愷撒。
愷撒打開地毯,被躺在地毯裏麵的這位絕色的女子所傾倒,隨即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一年,愷撒52歲。
傍上了這樣一位靠山,奪回王位自然不在活在,托勒密十三世很快被廢黜了,愷撒大帝命令自己的情人和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一起統治埃及。這個時候的克利奧帕特拉對王位已經興趣不大了。她愛上了這位帝國霸業的開創者,並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兩個人商量過以後給他取名為Caesarion,為“小愷撒”。
愷撒不久要回羅馬了,克利奧帕特拉居然帶著他們的兒子一起去了羅馬。愷撒把母子二人安排在羅馬郊外的一處別墅裏,並經常過去探望。雖然不長見麵,倒也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