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詞(上)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公元1100-1125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虜北去,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政治上昏庸無能,生活上窮奢極侈,藝術上卻多才多藝,書、畫、詞皆善。
宴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①,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②。新樣靚妝③,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④。易得凋零⑤,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⑥,者雙燕何曾⑦,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⑧,和夢也新來不做⑨。
【注釋】①冰綃:綃,生絲織成的薄綢。冰綃,潔白的生絲綢。唐王勃《七夕賦》:“引鴛杼兮割冰綃。”②著(zhuó灼):“著”的本字。附著、塗上的意思。燕脂:即“胭脂”。③靚(jìng靜)妝:以脂粉妝飾。④蕊珠宮:裝飾有花蕊珠玉的宮殿,指仙境。⑤易得:容易。⑥憑寄:寄托。⑦者:即指示代詞“這”。⑧無據:不足依憑;無所依據。⑨新來:近來。
【譯文】仿佛是能工巧匠的傑作,用潔白透明的素絲裁剪而成。那輕盈的重重疊疊的花瓣,如同淡淡的胭脂色暈染均勻。新的式樣,美的妝束,豔色灼灼,香氣融融。蕊珠宮中的仙女,見到她也會羞愧得無地自容。可是那嬌豔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又有那麼多淒風苦雨,無意的無情。這情景實在令人愁苦,不知經過幾番暮春,院落中隻剩下一片淒清。我被拘押著北行,憑誰來寄托這離恨重重?這雙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語言和心情?天遙地遠,已走過了萬水千山,又哪裏知道故宮此時的情形?怎麼能不思量,但也隻有在夢裏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什麼原因,近幾天來連夢也不曾做了。
【賞析】此詞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國被擄往北方五國城,北行途中見杏花而托物興感之作。
全詞所寫即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故國不堪回首”之意。上片摹寫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寫杏花之花質冰潔如白綢剪裁,花瓣簇綻輕柔重疊,花色淡雅似胭脂勻染。“新樣”三句則以擬人化手法將杏花比喻為“靚妝”新穎,豔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宮仙女為之羞慚汗顏。這兩層文辭傳寫出杏花的形俊神逸,淡雅而香豔之美。“易得”五句感歎杏花命運之淒涼:一歎杏花易開放亦易凋零;二歎暮春時無情風雨之摧殘;三歎落花風雨弄得院落一片淒涼;四歎杏花之未來還將經受“幾番春暮”之淒涼。四層轉進,愈轉愈深,愈深愈痛,而以“愁苦”二字深致哀感,以“杏花”意象隱喻詞人自身命運,於惜花憐花之中寄托自惜自憐情意。下片寫懷思故宮之離恨,亦是四層轉進。一是欲借雙燕寄托離恨,然而“雙燕”不會人的言語,亦屬徒然。二是身為敵囚,天遙地遠,欲見故宮而不可得。三是思念故宮繁華,卻隻能在夢裏歸返故宮,虛幻無憑。四是新近竟連虛無憑據的夢也做不成。層層撇棄,層層落空,感歎傷懷,泣訴難堪,寫出詞人故國覆亡的幻滅與絕望。
全詞托物詠懷,抒寫故國淪亡之悲慨,幽咽委曲,傷感無奈,對故國淪亡無一句悔恨與反思,又顯見其情雖真而骨力乏弱。
錢惟演(962~1034年)字希聖,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吳越王錢俶次子,博學能文,辭藻清麗,從其父歸宋。曾參予編撰大型類書《冊府元龜》,他是西昆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累官至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崇信軍節度使。
木蘭花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①。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注釋】①鸞鏡:裝鏡
【譯文】城牆上到處是鶯聲鳥語,城牆下浩渺的春水拍打著岸堤。綠楊襯著芳草,這美景不知何時才能休止?因為景色越美,我越愁腸百轉,淚眼淒迷。我也感覺到自己漸漸意誌萎靡,對鏡自照,更加吃驚,想不到容顏變化得竟如此迅疾。往年多病而厭煩飲酒,如今惆悵,卻總怕空了酒杯。
【賞析】此詞是作者臨死前不久所作,作者一生仕宦顯達,晚年被貶外放,自覺政治生命與人生旅途都到了盡頭,因作此詞,借悼惜春光抒發他無限的遲暮之悲。詞中用清麗的語言描繪了春聲、春色,首句的“亂”字用得極好,將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動熱鬧,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裏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作者又用明麗的景色來反襯自己淒黯的心情,以及對於年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末二句以借酒澆愁來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心境,又隱約地顯示了他對生命的留戀,尤其傳神。整首詞情調極其淒惋。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仁宗時守衛西北邊境,遏製了西夏的侵擾。在政治上他主張革新,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為“慶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詩文詞均有名篇傳誦於世。
漁家傲①
塞下②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③無留意。四麵邊聲④連角起。千嶂⑤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⑥一杯家萬裏,燕然⑦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⑧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釋】①漁家傲:詞牌名。唐、五代未見,北宋時始見流行。②塞下:邊地的關口,這裏指西北邊疆。③衡陽句:衡陽雁:指南歸之雁。衡陽,地名,在今湖北省,相傳衡陽舊城南有回雁峰,北雁南飛到此即止。④邊聲:李陵《答蘇武書》:“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這裏指邊境上各種令人心驚的風沙聲,馬鳴聲,胡笳聲。⑤千嶂:指重疊連綿的山峰。⑥濁酒:杜甫《登高》:“潦倒新停濁酒杯。”濁酒,古人以米釀酒,乳白色,故稱之為“濁酒”。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後漢書·竇融列傳》記載,竇憲追擊北匈奴至此,刻石記功而還。⑧羌管悠悠:聲音悠揚的羌人之笛。
【譯文】塞下風景,秋來格外淒異;連那南去的衡陽歸雁,也沒一點留戀之意。四麵風鳴馬嘶聲,連同軍營號角陣陣響起。重巒疊嶂,逶迤綿延,上浮一抹長長雲煙;雲煙後是遮不住的西沉落日,落日下是一座孤寂緊閉的邊塞城闕。喝一碗邊塞渾濁的酒吧,家鄉遠在千裏萬裏;驅敵之戰旗還未在燕然山勝利插起,縱有千萬計,絕無歸家計。啊,羌笛聲又悠悠吹起,寒霜又布滿無邊的草地,戍邊的將士再也無法入睡。寒霜冷冷映照著將軍鏖戰邊關的白發,笛聲淒哀吹落了戰士思鄉的淚。
【賞析】此詞又題作“秋思”。範仲淹於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陝西延安市),守邊四年。
本詞上片從聽覺、視覺兩方麵寫足了邊地秋天景象,“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與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境相類而情調迥異,王詩壯闊高遠,範句則寥廓荒寒。
下片抒情,表達了邊地將士破敵立功的決心與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蒼涼激切。“羌管悠悠霜滿地”繪軍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極富典型意義。
此篇詞境開闊,格調悲壯,給宋初充滿吟風弄月、男歡女愛的詞壇,吹來一股清勁的雄風,對以後的詞風革新產生了積極影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①黯鄉魂:黯,沮喪愁苦,黯鄉魂指思鄉之愁苦令人黯然銷魂。②追旅思(sì四):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譯文】天是碧藍碧藍的碧雲天,地是落滿枯葉的黃葉地;這一望秋色綿延到水邊,連水波上的寒煙也是翡翠顏色。斜陽脈脈映照秋山,秋天秋水連接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隻有芳草全不理秋已來臨,依然薰香芳菲,一直開放到斜陽外麵。思鄉的心魂黯淡憂鬱,它更是糾纏著羈旅他鄉時的愁緒;除非夜夜都有好夢,才會換得一時片刻安睡。切莫在月明之夜獨登寒樓,那會使流落他鄉的人倍感孤獨傷悲。想借酒一舒愁苦的九轉回腸,誰知酒入愁腸也化成滴滴相思淚。
【賞析】這首詩又題作《別恨》或《懷舊》,抒寫作者秋天思鄉懷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畫筆繪出絢麗、高遠的秋景,意境開闊。“碧雲天,黃葉地”為傳誦名句。詞的下片表達客思鄉愁帶給作者的困擾,極其纏綿婉曲。禦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②,長是人千裏。愁腸已斷無由醉③,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④,諳盡孤眠滋味⑤。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砌,台階。落花布在台階上,故曰香砌。②練:素色的綢。③無由:無法。④欹(qī以):同“倚”,傾斜。⑤諳(ān安):熟悉,深知。
【譯文】夜深人靜,四野寂寂。秋葉紛紛飄墜,落在台階之上,那聲音淒涼而又瑣碎。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都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潔白的素練,而人卻阻隔千裏,受到相思的煎熬而滿懷愁緒。愁到深處,已無法靠喝酒來麻醉。酒尚未到唇邊,已先化作了眼淚。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獨自憑欄斜倚,嚐盡這孤眠的滋味。這種苦苦相思的滋味,看來無論如何也無法回避。不是在心裏隱隱作痛,就是把眉頭緊緊皺起。
【賞析】這首詩又題作《孤雁兒》。這首詞上片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環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並抒發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沈際飛《草堂詩餘雋》稱賞“天淡”句寫景空靈。詞的下片淋漓盡致地寫出作者長夜不寐,無由排遣思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都來此事”幾句為李清照《一剪梅》詞所襲用,化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向為詞評家所讚譽。這首詞雖寫似水柔情,卻骨力遒勁,絕不流於軟媚。
張先(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終尚書都官郎中。詞與柳永齊名,才力不如柳永,而詞風含蓄蘊藉,情味雋永,韻致高逸,也是上承晏、歐,下啟蘇、秦的一位重要詞人,詞章內容不如柳永豐富開闊,藝術上有相當造詣。他也是較早大量創作慢詞長調的詞家,對詞體的發展有一定貢獻。有《安陸詞》,又名《張子野詞》。
千秋歲
數聲鵜鴂①,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幺弦撥②,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注釋】①鵜鴂:亦作“鵜鴂”,鳥名。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因其最細,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