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部
吾見其進,未見其止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①也,未見其止②也。”
【注釋】
①進:進取。
②止:停止。
半途而廢者大有人在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注釋】
①秀:莊稼吐穗揚花。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法語①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②之言,能無說③乎?繹④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釋】
①法語:法,嚴正;語,名詞動用,告訴。法語之言指嚴肅正告的話。
②巽與:巽,通“遜”,謙恭;與,稱許。巽與之言指恭維的話。
③說:同“悅”,下同。
④繹:分析。
匹夫不可奪誌
子曰:“三軍①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誌也。”
【注釋】
①三軍:軍隊的通稱。
②匹夫:夫婦相匹配,分開說則叫匹夫匹婦,故稱男子為匹夫。
歲寒知鬆柏之後彫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①也。”
【注釋】
①:同“凋”,凋落。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①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②;可與立,未可與權③。”
【注釋】
①適:至,往。
②立:“三十而立”的“立”的意思,包含立身處世創業成道等多方麵的內容。
③權:本指秤錘,秤錘能夠權衡物的輕重,所以引申為權衡輕重,通權達變的意思。
私覿,愉愉如也
執圭①,鞠躬如也,如不勝②。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③,足縭縭④如有循。
享禮⑤,有容色。
私覿⑥,愉愉如也。
【注釋】
①執圭:圭,一種玉器,上麵圓形或劍頭形,下麵方形。國君派使臣訪問外國,執國君之圭為信物,所以,執圭代指出使外國。
②不勝:不能勝任其重。這裏指執輕若重,表示敬慎。
③戰色:戰戰兢兢的麵色。
④縭縭:腳步很小的樣子。
⑤享禮:獻禮。
⑥私覿:以私禮相見,也就是以個人身分相交往。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齊必變食①,居必遷坐②。
食不厭精,膾③不厭細。
食鎩而鎣④,魚餒而肉敗⑤,不食。色惡,不食。息⑥惡,不食。失飪⑦,不食。不時⑧,不食。割不正⑨,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唯酒無量,不及亂。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薑食,不多食。
【注釋】
①變食:指齋戒時改變日常的飲食,不飲酒,不吃葷(指有濃厚氣味的蔬菜,如蒜、韭、蔥等,不是指魚肉等腥膻食物,與我們今天“葷”的概念不相同)。
②遷坐:指齋戒時改變日常的住處,不與妻妾同住,而遷到“外寢”(或叫“正寢”)獨住。
③膾:切得很細的魚和肉。
④鎩而鎣:鎩與鎣同義,都指食物腐敗變味,鎣的程度更重。
⑤餒、敗:魚腐爛叫餒,肉腐爛叫敗。
⑥臭:氣味。
⑦失飪:飪指生熟的火候,失飪即指火候不當。
⑧不時:不是該吃的時候。
⑨割不正:指切割方法不正確,刀法不好。
食氣:氣同“餼”,食氣指食料,主食。
亂:指神誌昏亂,即酒醉。
市脯:買來的肉幹。
撤:去。
名不正則言不順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①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②;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釋】
①奚:何,疑問詞。
②中:得當。
誦《詩》三百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①,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②;雖多,亦奚以為?”
【注釋】
①授之以政:孔子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事父、事君,所以與政事相關聯。
②專對:獨立應對。春秋時代的外交談判多背誦詩篇來代替語言,所以《詩經》也是外交人員的必讀書。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其身①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②,雖令不從。”
【注釋】
①身:自己,自身。
②正:端正。
苟合,苟完,苟美
子謂衛公子荊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釋】
①衛公子荊:衛國的公子,字南楚,是衛獻公的兒子。吳國的公子季劄曾把他列為衛國的君子之一。
②居室:有多種解釋,以“居家過日子”較為妥當。
③苟合:苟,差不多。合,足。
富之,教之
子適①衛,冉有仆②。
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釋】
①適:到……去,往。
②仆:駕車。
③庶:眾多,這裏指人口多。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①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②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注釋】
①幾:期,期望。
②幾:近。
近者悅,遠者來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欲速則不達
子夏為莒父①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釋】
①莒父:魯國邑名。位於今山東高密東南方。
吾黨有直躬者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證之③。”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注釋】
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
②攘羊:攘,偷。
③證之:告發他。證,告發。
狂者,狷者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與②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注釋】
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
②與:交往。
人而無恒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①。’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②。”子曰:“不占而已矣。”
【注釋】
①巫醫:古代用禳禱之術替人治病的人。與後來分為卜筮的巫、治病的醫不同。
②“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見《周易·恒卦·九三爻辭》。或,常;承,受。
好,惡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君子易事而難悅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難說②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④焉。”
【注釋】
①事:侍奉。
②說:同“悅”。
③器之:量才而用。
④求備:求全責備。
泰而不驕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剛毅木訥,近於仁德
子曰:“剛、毅、木、納,近仁。”
邦有道,邦無道
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②。”
【注釋】
①危:正。
②孫:同“遜”。
有言者不必有德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愛之,忠焉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貧而無怨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貢曰:“管仲①非仁者與?桓公②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④管仲,吾其被⑤發左衽⑥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⑦也,自經⑧於溝瀆⑨而莫之知也?”
【注釋】
①管仲:齊桓公的宰相,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原本是公子糾的家臣,公子糾與齊桓公爭位被殺後,他歸服了桓公,輔佐桓公成就了霸業。
②桓公:即齊桓公,齊國的國君。他與公子糾是兄弟,因為爭奪君位而殺死了公子糾。
③匡:正。
④微:假若,沒有;用於和既成事實相反的假設句之首。
⑤被:同“披”。
⑥左衽:衣襟向左邊開。披散頭發,衣襟向左邊開是當時落後部族的打扮。
⑦諒:信,這裏指小節方麵的誠信。
⑧自經:自縊。
⑨溝瀆:小溝渠。
學為己,學為人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不逆詐,不億不信
子曰:“不逆①詐,不億②不信,抑③亦先覺者,是賢乎!”
【注釋】
①逆:預先揣度。
②億:同“臆”,猜測。
③抑:可是。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不怨天,不尤人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注釋】
①尤:怨恨,責怪。
知其不可而為之
子路宿於石門①。晨門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
①石門:魯國都城的外門。
②晨門:早晨看守城門的人。
修己以敬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
①敬:嚴肅謹慎。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①。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②窮,小人窮斯濫矣③。”
【注釋】
①興:起。
②固:固守,安守。
③窮斯濫矣:斯,就。濫,泛濫,指胡作非為。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
【注釋】
①諒:信。“諒”有時特指小信,如《衛靈公》篇說:“君子貞而不諒。”“諒”與“貞”相對,指小信。但這裏卻泛指守信,不存在大信、小信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