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神農大殿的左、右、後三麵牆是大型廣東紅砂岩石雕壁畫,畫高5.2至7.9米,總長53米,總麵積321平方米,壁畫內容為歌頌炎帝十大功德。

大殿平台的踏步間,是一塊高浮雕九龍戲珠禦路石,長3.2米 寬2.8米,厚0.7米,由福建青石整石雕製,重約17噸。

神農大殿以南是祭祀廣場。祭祀廣場南端的兩側和大殿平台的邊上,是雙麵雕刻百草圖案的花崗岩欄板,主要是紀念炎帝遍嚐百草、發明醫藥的雕刻。

二級平台正中,立有一隻高浮雕九龍戲珠的石製圓形香爐,高0.98米,直徑1.2米,為公祭敬香或焚帛書用;兩邊立有一對整石雕琢的福建青石香爐,高3.9米,直徑1.5米,單重24噸,堪稱中華之最。

祭祀大道的東邊是聖火台,台高40米,台中央立有高3.9米,體積為31立方米的褐紅色點火石,正麵刻有1.5米高的朱紅象形體“炎”字。

台麵三層呈寶塔形,每層高0.6 米,直徑分別為9米、6米、3米的梯形圓台,底層鋪設花崗岩石板,外護正方形花崗石欄板,邊長100米,取天圓地方之義。在聖火台上可遠眺炎帝陵殿、神農大殿的全貌,能夠領略炎陵山恰似臥龍飲水之勢。

陵區內還有龍珠橋,由三座拱橋組成,中間是主橋,寬6米,兩邊是邊橋,寬3米,橋欄板雕刻的是古代樂器圖案,分別如琴、箏、竽、笙、笛、簫、雲板、編鍾、月琴和琵琶。

還有一個朝覲廣場,是個正八邊形的廣場,中軸距離48米,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嵌入了“八卦”圖案,是紀念炎帝發明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

除了炎帝陵外,炎帝的文化遺存在全國還有很多,炎帝作為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受到了人們的尊重,並且將他列為三皇之內,而他的陵墓也都受到很多人的敬拜。

燧人鑽木取火帶來光明

在上古洪荒時期,人們吃東西都是生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所以人們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天上有個大神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裏很難過,於是他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哢”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

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

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個東西一點也不可怕,它能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這個發亮的東西的可貴,將它取名為“火”。並且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

有一天,值夜看管火種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大神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裏,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裏有火種,你可以去那裏把火種取回來。”

年輕人醒了,想起夢裏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