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龍王失印服漁翁
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門還是個荒涼的茅草崗,隻住著一家姓沈的老漁翁,帶著妻子兒女,每天靠出海捕魚勉強維持生計。
一天,老漁翁搖著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網又一網,網網都是空的。眼著天色漸漸的黑了,風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險。但想想家裏老小還在挨餓,老漁翁又遲疑了。正在他為難的時候,抬頭望見不遠處的海麵上,有群海鷗在盤旋翻飛。憑著多年捕魚的經驗,有海鷗出沒的地方準有魚群。
老漁翁連忙駛船過去,撒了一網,誰知又是空。老漁翁好不喪氣,不由得皺起眉頭。正想收拾網具回家,突然發現網袋裏有件東西在閃閃發光。掏出來一看,原來是顆雕刻精致的玉石印章。印麵刻著些彎彎曲曲的字,不知是什麼意思。一條金龍盤繞在印章周圍,光彩奪目,龍頭從上端伸出來,嘴裏含著一粒雪亮雪亮的珠子。說也奇怪,那大海經珠光一照,霎時間風也息了,浪也平了,船駛在海裏平平穩穩。啊!這印章還是件寶貝哩!老漁翁把印章揣進懷裏,興衝衝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老漁翁在茅草崗頂上搭一座棚,把印章掛在棚裏。茅草崗周圍海麵頓時風平浪靜。漁民們發現這塊好地方,紛紛來安家落戶,茅草崗從此有了生氣。
原來這顆玉石印章是玉皇大帝賜給海龍王敖廣的鎮海印章,那龍口裏含著的是一顆定風珠。那天,青龍三太子私帶寶印出宮遊玩,不小心失落了,恰巧被老漁翁撈到。龍王不見了寶印,又驚又怕又急,擔心被玉帝得知,去了王位不算,還要下獄治罪。急得他坐臥不安,茶飯無心,一邊趕緊派遣蝦兵蟹將四處找尋,一邊喝令衛士把惹禍的青龍太子困綁起來,責打一頓,聽候處置。
且說龍王手下的那些蝦兵蟹將,東尋西找,把東海大洋的每個角落都找遍了,功見寶印的蹤影。有個特別細心的蟹將軍,他在大海裏轉來轉去,忽然發現茅草崗周圍海麵有點異樣。探頭一著,隻見茅草崗上有一顆金光四射的寶印,急忙回宮稟報。
龍王聞報,立即點召三軍,帶了青龍三太子,親自前去取印。水族們踩波踏浪向茅草崗湧來,霎時間天昏地暗,惡浪滾滾,潮水嘩嘩地一個勁兒猛漲。
老漁翁一看情勢不對,邀集眾鄉親攀上崗頂,把掛著寶印的草棚團團圍住。
仗著鎮海寶印的神威,潮水才沒有派上崗頂。龍王見此計不成,大為震怒,跳出海麵來喝道:
“何方刁民,膽敢取我龍宮寶物,還不快快獻上來!”
老漁翁朗聲答道:
“東海龍王!你平時興風作浪,毀我漁船,傷我鄉親,不讓大家過安定日子。今日寶印落在我們手裏,豈能輕易還你?”
龍王聽了,氣得胡須都翹起來:
“好哇!你不還印,我叫你們一個個葬身大海!”
說罷,大口一張,直朝崗上噴水。老漁翁不慌不忙取寶印在手,高高舉起,大聲道:
“你再不講理,我把寶印砸啦!”
這一下把敖廣嚇住了,連連擺手道:
“莫砸!莫砸!怪我一時魯莽,老丈你要見怪,隻要你還我寶印,水晶宮裏的珍寶由你挑選。”
老漁翁冷笑一聲道:
“我們捕魚人,不稀罕你龍宮珍寶!”
“那那那……那你要什麼?”
“還你寶印不難,需依我三件事情。”
事到如今,龍王無可奈何,隻得拱著手道:
“哪三件,請講。”
“第一件,從今以後不準興風作浪,禍害漁家。”
“依得依得。”
“第二件,潮漲潮落須有定時,不能反覆無常。”
“依得依得。”
“第三件,每日獻出萬擔海鮮給我們漁家。”
“這個……一每日獻萬擔海鮮,龍王實在心痛,但為了取印,隻得點頭道:
“也依得,也做得。”
龜丞相立即擬就聖旨一道,當眾宣布從今以後每天在烏沙門和洋鞍海麵送海鮮萬擔給漁家;每日早晚兩潮,每月初二、十六起大潮,但潮水不得漲過老漁翁家的門檻。
龍王宣旨畢,即令龜丞相上前取印。老漁翁用手一擋,問道:
“既然如此,有何為憑?”
龍王冷笑道:
“我堂堂東海龍王,言出如山,還會失信於你嗎?真是人小看我了!”
老漁翁想了想說:
“小看也好,大著也好,我看就以定風珠為憑吧!說罷,從龍嘴裏取出定風珠,把印章交還給龜丞相。
龍王取印心切,隻得忍痛割愛,於是就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這一瞪還不要緊,可把青龍三太子嚇壞了。他心驚肉跳,隻怕以後的日子難過,便倏地竄上天去,吼叫一聲,招來它的拜把兄弟白虎。青龍和白虎張牙舞爪地撲向老漁翁,欲要奪回定風珠。
老漁翁見他們來勢凶猛,急忙拿出定風珠,狠狠地朝向青龍和白虎打去。隻聽得撲通一聲,那青龍被定風珠打落在茅草崗東邊,化作一座小山,成了如今的青龍山;那白虎打落在茅草崗西邊,也化作一座小山,就是今天的白虎山。那顆定風珠,掉落在南邊海中,變作一座小島,就是現在的魯家峙。
從此,茅草崗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麵又有魯家峙作屏障,成了天然的漁港。烏沙門和洋鞍漁場,四季魚汛不絕,漁港變得愈來愈興旺。為了紀念這位姓沈的老漁翁,漁民把這塊地方叫做“沈家門”。
莊稼人三戲海龍王
東海洋上有個島,島上有個村莊叫魯家村。很早以前,這個村子裏住著十幾戶姓魯的莊稼人。他們種著一些依海傍山的碗頭地,在海裏捉些沙蟹魚蝦,勉強過著日子。島上天旱少雨,人們隻好殺豬宰羊,到村外的龍王廟去求雨。倘若龍王高興,賜一點雨水,種田人方能得到一點好收成。這樣年年供豬獻羊,也把人們鬧苦了。這一年又遇大旱,人們生活不下去,便陸續離鄉背井,外出謀生,最後隻剩下魯大一家。
魯大夫婦倆有兩個兒子。老婆說:
“魯大呀!山上的草根也焦了,樹皮也軟了,我們還是逃命去吧!”
“不!我想想辦法。”魯大說:“馬上要開春下種了,季節不能錯過。”
第二天,魯大來到龍王廟,隻見廟堂坍了一個屋角。端坐在上的海龍王,頭麵身腰布滿蜿蛛網,供桌也破了,當中有一個像頭一般大的洞。魯大走到龍王像跟前,作了個揖說:
“龍王呀!隻怪你不通人情,弄得如今門庭冷落,香火全無,連個掃掃地、揮憚灰塵的人也沒有。要是你能下一場大雨,讓我今年秋天豐收,我許你一場大戲。你不稀罕人家用全豬全羊供你,我就供你一個活人頭,你看好不好?如好,我們一言為定,今朝就降雨。”
魯大說完就回家準備農具去了。
龍王廟內,這天當值的是蟹精。他聽了魯大一番話不敢延遲,忙回水晶宮向龍王稟告。龍王捋著龍須沉吟起來:豬羊雞鴨,山珍海味,我樣樣都吃過,這新鮮的活人頭,倒值得一嚐。況且這幾年弄得我廟宇不整,香火不續,合該趁此機會興旺起來。於是招來風婆、雷公,帶了蝦兵蟹將到魯家村來布雨。
再說魯大回到家中整理農具。將近中午,一聲驚雷,頓時大雨直潑而來。這雨勢,好似東海潮漲萬頃浪,天河決口水傾瀉。
雨過天晴,魯大忙著耕耘播種。龍王為了嚐人頭味道,也暗中幫忙,叫蝦兵蟹將在魯大田中施肥除蟲。禾苗日竄夜長,到收獲季節,稻穀一片金黃,如碎金鋪滿地。魯大則忙著收割,整場翻曬。龍王穩穩地等著人頭上供。
直到大年三十,魯大才拿了一把掃帚來到龍王廟。龍王見他空手而來,心裏正疑惑,隻見魯大作揖道:
“龍王呀!我們有約在先,我許你一場大戲,一個活人頭,今天我帶來了,請先看戲,再吃人頭。”
說罷,便手執掃帚,在廟內手舞足蹈,前翻後滾地著實戲鬧了一番,弄得廟內塵土飛揚。龍王正想發怒,轉而一想:算了,可能他請不到戲班子,胡亂代替。還是等著嚐人頭吧!
魯大舞畢,便丟開掃帚,笑嘻嘻來到供桌前麵說道:
“現在請龍王吃人頭!”
說著,便趴到供桌下麵,把頭從供桌的破洞裏鑽出來。龍王見供桌上突然冒出一顆人頭,好不驚奇,想吃,又不知如何下手。四麵一看,連把刀子也不見,想想隻有用手撕。就伸出一雙枯瘦如柴、指甲三寸長的龍爪,向魯大的頭抓去。魯大一見,忙著把頭一縮,笑謎謎地從桌底下鑽了出來:
“龍王啊:你戲也看了,頭也嚐了。我呢!願也還了。我們互不虧欠,望來年再照顧照顧。”
說完,拿起掃帚,揚長而去。把龍王氣得龍眼圓睜,龍須倒豎:
“好你個窮小子,膽敢捉弄大王,還想要我來年照顧呢?我要你顆粒無收,才解我心頭之恨。”
他吩咐蟹精:
“到來年,魯大的田裏隻準其長根,不使其結果。”
第二年,魯大剛巧腫了蕃薯,多虧蟹精盡力,蕃薯長得似大腿。龍王聞聽魯大又獲豐收,便叫蟹精下次隻準肥葉不使其壯根開花。可巧魯大在這次種了大白菜,那蟹精又把大白菜養得像小穀籮一般。
龍王兩次報複未逞反被魯大得了許多好處,氣得暴跳如雷。旁邊走出龜丞相稟道:
“大王要報仇不難,隻消派一個小卒前去把魯大捉來,豈不省事。”
龍王一聽,拍案叫對,忙把蟹將叫來如此這般吩咐一番,打發他起程。
再說魯家村這一年,已是另一番景象,外出的鄉親們都已陸續回鄉。魯大家裏雖不富裕,卻也粗茶淡飯,過得下去。這蟹精來到魯大門前時,魯大夫婦正在廚房裏商量家務。隻聽見魯大說:
“……叫阿大提蟹去,煮熟後好當菜吃。”
魯大的意思是明大兒子下海去捉沙蟹,蟹精聽了卻大吃一驚:
“不好!我還未進門,他們都已得知,作了準備。”
嚇得他連竄帶爬,逃回水晶宮,把經過加油添醋地向龍王稟告一番,說魯大是個神人,未卜先知,早有準備,要不是自己逃得快,恐怕早已沒命了。
龍王聞言,將信將疑。龜丞相在旁說:
“大王不必著惱,下官陪同大王親自前去,便知分曉。”
傍晚,龍王與龜丞相出了海麵,將身子隱去,來到魯家村。龜丞相道:
“大王,我從前門進去,你從後門而入,這樣魯大就插翅難逃了。”
這時,魯大剛耕田回來,把從田溝裏捉到的一隻烏龜扔給門前玩耍的孩子,自己進屋準備吃晚飯。正準備吃飯,一位鄰居在門外高叫著:
“魯大叔,你家門口的大黃(牛)跑了!”
原來是栓在後門口的大黃牛掙斷牛繩跑了。魯大一聽,連忙朝門口叫道:
“阿大,把烏龜交給阿小,快拿根繩來,跟我出後門抓“大黃”去。”
前麵烏龜丞相一聽,魯大要把自己交給阿小來管,還要到後門去捉大王,暗想還是溜之大吉。後門的龍王一聽,前門的烏龜已被捉住交給阿小,魯大和阿大拿著繩子來後門捉拿自己,嚇得顧不得龜丞相的死活,沒命地逃回龍宮去了。
龍王和龜丞相在海邊相遇,兩人相互埋怨,暗中又各自慶幸。
從此,龍王再也不敢與魯大為難了,魯家村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起來。
炎帝三女各顯神通
炎帝生有三個女兒,一個名叫女桑,一個名叫女娃,一個名叫瑤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