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母娘娘求子問石

在野三坡龍門天關小溪河東側,有一個很大很大的石頭,叫立兒石。石麵上方有長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離立兒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來佛像。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宮中雖過得很舒服,卻整天悶悶不樂。為什麼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她有件事兒一直不順心。相當初她生了第一個孩子是閨女,曾高興的了不得,生了第二個是閨女,也是娘的心頭肉。等再看到第三個、第四個都是女孩時,王母娘娘可就不高興了——盼兒子啦。沒有兒子誰來繼皇位呀!為了要兒子,王母娘娘一憋氣一連生了七個,可七個都是丫頭,還是難得一子。為這事愁的她飯水不思,徹夜不眠,整天唉聲歎氣。玉皇大帝也為這發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著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間散心,來到龍門峽萬仞天關之上,站在山頂向下眺望,那真是“兩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練飛”。玉皇讚到:“好一個人間仙境啊!”王母娘娘哪裏有心思賞景,撅著嘴站在一邊隻是悶悶不語。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讓她去找如來佛傳授生兒子之道呢。他把這個想法對王母娘娘一說,王母娘娘也很同意,於是立刻架起祥雲跑到西天,找到如來,說道:“我屢生閨女,難得一子,還望大仙傳授生子之道。”如來想:你已生七個女孩,還想要兒子,豈不亂了天規。

他靈機一動:我何不略施小計,讓她用投石法碰碰運氣,於是便對王母娘娘說:“龍門天關小溪流東側一百步開外,有一塊立兒石,生男生女須向石孔擲三塊石子討問。如果三塊石子全都投中即時有男有女;如果有兩塊落入,就是隻生男不生女;若是隻有一塊投中,那就隻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塊也不能投中,便是無男無女,為‘絕戶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聽了這話便極步返回。

這時如來佛用手指一點,在野三坡的龍門天關景區的小溪河東側,就立刻突出了一塊幾千斤重的大石頭,在石上方凹下一個很淺很淺的長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著腳後跟,按著如來佛的話向石坑投石。第一快石子沒投中,第二塊石子連石坑邊也沒有碰著,幸好第三塊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悶,站在龍門天關最高處的望兒領上,仰天哀歎:“我求兒不得,隻好寄予女兒們身上了!”

後來,野三坡一帶的人們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婦便成雙結隊的來到立兒石前,投上三顆石子,求兒盼女,就這樣形成了一種風習,一直傳到現在。

漢武帝與西王母的故事

泰山腳下有個王母池,裏麵供奉的是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不單在這裏受人間香火,還要每年三月初三在這裏過生日,宴請天上地下各路的神仙,開瑤池蟠桃大會。可是有人就要問了,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那她應該住在西邊啊,怎麼就把個瑤池安在東嶽泰山上了呢?這事可說來話長,據說啊,這是漢武帝給她修。

漢武帝是曆史上有名的喜歡求仙訪道的皇帝,他不光是做皇子的時候經常到道觀裏去燒香拜神仙,就是後來做了皇帝,不能整天往外跑了,他還在皇宮裏單獨辟出承平殿來供奉神仙天上的王母娘娘是神仙中專管賞罰的,如果她看到世上的人都不敬重神仙,不孝順友愛,就會將下瘟疫災荒做為懲罰。

這時候,她看到人間打從皇帝開始就這麼虔誠,這麼敬重神仙,心裏頭很高興,就真的顯靈七月初七這天晚上,漢武帝又到承平殿祭祀供奉的神仙,這時候就有青色的鳥從西方飛來。這鳥長得神采奕奕的,不同於平常的鳥雀,也不怕人,就在承平殿裏落著,也不離開。漢武帝就不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隻誰也不認得的鳥飛來是個什麼兆頭呢?

漢武帝手下有個大臣名叫東方朔,是個奇人,天文地理無所不曉,天下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漢武帝趕緊派人去把東方朔找來讓他認認。東方朔來了一看就說,這是青鳥啊,非清泉不飲,非柏子不食,是西王母的使者,它既然飛來了,那不久西王母也就要來了。漢武帝一聽,又驚又喜,趕緊一邊讓人安排清泉柏子款待青鳥,一邊就等著王母降臨。

果然過了沒多久王母娘娘就來了,還有兩隻青鳥跟在她兩旁。漢武帝可高興壞了,天天拜神仙求神仙保佑,這份誠心總算讓神仙知道了,居然還親自降臨,那麼從此以後一定是江山永固福壽綿長了。王母娘娘對漢武帝虔心敬神十分歡喜,於是當麵就許給他開疆擴土、文治武功、江山一統的功業,保佑他江山永固。

從那以後,漢武帝果然是百戰百勝。不但打敗了南邊那些不服氣他當皇帝看不起他年輕的叔叔伯伯們,還把這些叔伯王爺們在各自封國的權力都收回到自己手裏,讓他們服從皇帝的命令,完成了他父親、爺爺當年想做卻沒做成的事。在北邊,又打敗了幾百年前一直在邊境騷擾的匈奴人,把他們遠遠地趕到沙漠盡北邊去了漢武帝的功績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驕傲起來,好大喜功,驕奢淫逸,興建華美的宮殿修築浩大的陵墓,寵信美人外戚,搜羅奇珍異寶。

國家本來已經四海安寧邊疆安定,他偏偏又要為了得到一匹馬去攻打更遠的國家,為了美人高興讓美人的哥哥領兵打仗,把民間的青年壯丁都征去打仗了,弄得老百姓妻離子散,民怨沸騰。百姓們的怨氣越積越重,一直衝到了天上,把天上的神仙都驚動了。神仙們紛紛把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報告給王母娘娘,王母一聽就生氣了,本來看他是個虔誠恭謹敬天惜民的皇帝,才保佑他的,可沒想到他竟然借著上天的恩惠這麼為所欲為,這樣的人怎麼還能繼續受到上天的護佑呢?

所以王母不但不再保佑漢武帝,而且降下災難,還把派去幫他的天上的神將都召了回來。於是漢武帝的好運就到頭了,他跟前能征慣戰的將軍一個個都去世了,而靠著裙帶關係爬上去的將軍本來就不會打仗這下更是敗仗連連,連宮裏他最寵愛的美人也生病死了。

這下漢武帝可就慌了,他知道這是上天降下的懲罰,是天上的神仙生他的氣了,就趕緊想辦法補救。他打聽到,泰山這個地方是神仙居住的處所,在這裏可以上達天聽,當年秦始皇在這裏封禪就是對上天說話的所以漢武帝也就緊忙著去泰山封禪祭天。

在宮中最受寵的美人病故後的第二年,漢武帝就跑到泰山上來封禪了,可是封過之後,卻不見上天有任何表示,這一來漢武帝心裏可犯嘀咕了,是天上的神仙沒聽見,還是自己的誠心不夠?那就第二年再去吧。

所以,他第二年就又上了泰山,而且為了以後常來常往住得方便,他就在山下修建了行宮,來封禪的時候做為皇帝行宮,平時就做為供奉泰山神的東嶽神廟漢武帝還命人在泰山上探尋水源,終於在山南向陽的山坡上找到一處水質甘冽的泉眼,於是在這裏依照傳說中王母瑤池的樣子,為王母修了一處殿宇,與山下的行宮遙遙相望,做為王母在凡間的居所,希望王母能夠顯靈臨凡,在這裏居住。

後來,漢武帝前前後後一共來了泰山八次,但再也沒有見過王母,不過有人在泰山上拾到王母所遺的玉釵,獻給漢武帝,於是知道王母不再接受了他修的瑤池,不再怪罪他了,他的江山算是保住了,但卻也再不肯見他,於是漢武帝把玉釵收藏在宮中。後來到了趙飛燕時候,打開放玉釵的木匣,玉釵化為一隻白燕飛走了,不久,漢朝也就亡了。所以民間都知道泰山瑤池中當真住著王母娘娘,對誠心的人有求必應十分的靈驗,就把這裏叫做王母池。

從漢朝至今,雖朝代更迭,但王母池的香火卻是世世代代延綿不絕。直到如今,台灣和港澳還不斷有人年年春節千裏迢迢趕到這裏給王母娘娘上一柱香,祈求全家一年平安。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杭州西湖妙庭觀附近有一座望仙橋。宋代紹興年間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層中挖到過一塊奇妙的銅牌,上麵殘留著隱隱約約的文字:“我有蟋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