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榮耀,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哀愁,或者說不完美。
高勝寒的師傅——江進平那一代人,趕上了頂替的好機會,趕上了國營醫藥公司最輝煌燦爛的時代。
那時候的縣級醫藥公司,各鄉鎮的國藥店,在當地是最引人注目的單位。不說別的,首先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營業場所,一定是當地各行各業中最好的。
新時期最早改換門庭的是醫藥公司和醫藥公司下屬的基層藥店。
那時候,人們都說江進平他們端的是鐵飯碗中,最鋥亮鋥亮的,待遇好還能夠學到技術。
——老古話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與別的商業行業不同,醫藥行業的專業性、技術性更高。他們的專業技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尤其是實際操作,根本離不開師承。
改革開放以來,有一個很響亮的口號,“打破鐵飯碗”。
當時的四大公司:煙草公司,鹽業公司,石油公司,醫藥公司,最不著急的是醫藥公司的員工。
醫藥公司的員工認為,不管怎麼改製,醫藥公司應該是最保險的,至少是最後改製的。憑什麼?憑他們經營的是特殊商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
雖然最終的結果,醫藥公司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真正改製的四大公司之一,說員工沒有一點怨言不科學,但是,醫藥公司的員工能夠理解政府,理解國家的包袱太重了,因此,醫藥公司的改製是順利的。
有一技在身的醫藥人紛紛下海,各顯神通,隻是像江藥師這樣的人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技術會不吃香了。
因為中醫中藥越來越衰微了------
江師傅接到調令的那一天,他是平靜平淡的,有思想準備的。
為他打抱不平的是徒弟高勝寒。
高勝寒急匆匆找到鄒店長,“店長,江師傅不能走呀,你要去總部要求,他走了會嚴重影響中藥營業的。”
“我要求了,總部有總部的考慮,沒辦法。”鄒店長很客氣,不像平時那樣端著店長的架子。
“那我們的中藥營業怎麼辦?”高勝寒沒有說出來的是,那我怎麼辦?
“不是還有你嗎?何況,中藥的營業額占不到全店營業額的五分之一,有影響也不大。”鄒店長和氣依然。
“我不行,我才工作了一個月,很多事情都不懂。”
“不懂就學嗎,誰是生下來就會的?”
“鄒店長,沒有了回旋的餘地了嗎?”
“沒有,我和你的心情一樣,也不希望江藥師離開,他在中藥櫃台上,明顯比桂姐的顧客多,但是總部有總部的考慮,他們也不可能朝令夕改。”
最後,鄒店長站起來,“過一段時間,我會向總部提要求,要求調江藥師回來,放心吧,你去工作吧,工作的時候要認真,要仔細,不要不懂裝懂,不懂的過來問我,我是執業中藥師。”
聽見店長特別強調了自己的執業中藥師是身份,高勝寒這才反應過來,為什麼江師傅會調走。
無話可說了,高勝寒轉身要走,神情十分沮喪。
“小高,今明兩天你幫江藥師收拾收拾,明天晚上我們一塊去吃飯。不用你請客的,有人請客。”
“哦,明天再說吧,我去上班了。”
高勝寒回到櫃台上,看見師傅在收拾東西,他根本沒有幫忙,而是一言不發站在一旁看著。他不可能伸手幫忙,他怕師傅以及別人,會認為他巴不得師傅離開。
看見師傅將他個人的東西放進一隻紙箱裏麵,抱著去了寢室,高勝寒想到了蓮姐,一個有可能力挽狂瀾的人。
電話撥通了,好長時間沒人接,直到聽見手機裏麵傳來了忙音,高勝寒方才想起來,蓮姐可能在上課。
後來是李美蓮打過來了,“小高,有什麼事情嗎?”
“蓮姐,蓮姐,求你幫個忙,我師傅調走了。”
“你慢慢說,你是想調走你師傅,還是你師傅被調走了?”
“蓮姐,江師傅被別人排擠走了,你幫個忙,讓總部改變決定,讓我師傅不走。”
“是不是調了新的藥師來?”
“沒有。”
“你離開了江藥師,不能獨立工作嗎?”
“不是,但是江師傅不在,我在公司就學不到什麼東西了,待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你別急,我了解一下情況,再和聯係。”
高勝寒等了半個小時,蓮姐的電話沒有來,他去了師傅的房間。
江進平在房間整理衣物,高勝寒說,“師傅,我已經告訴李美蓮了,你等一下收拾東西,看看她怎麼說。”
“不用等了,你認為我留下來還有意思嗎?”
“為什麼沒意思?店長不是門店的老板,她不也是打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