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貝甲類的檢驗
貝甲類是指貝殼類和甲殼類水產品.,前者包括海產牡蠣、蛤、蚶、鮐貝、鮑魚等和淡水產蚌、蜆、田螺,後者包括海白蝦、對蝦、河蝦、龍蝦、梭子蟹、青蟹、河蟹等。許多貝甲類在水產動物中不僅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還富有營養。但因其極易發生腐敗變質,必須做好質量檢測。
一、貝甲類的衛生檢驗
(一)感官檢驗
1.蝦類的感官檢驗觀察 蝦體頭胸節與腹節連接的緊密程度,以測知蝦體的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是否完好。在頭胸節末端有胃和肝髒,容易腐敗分解,並影響節間連接處的組織;觀察蝦體腹節背沿內的黑色腸管是否明顯可辨,以測知蝦體是否自溶或變質;觀察蝦體體表色澤、是否幹燥、有無發黏變色,以測知體表組織是否完好;觀察蝦體是否能保持死亡時的姿態,是否可加外力使其改變伸曲狀態,以測知肌肉組織是否完好。
河蝦的蝦體應具有各種河蝦固有的色澤,外殼清晰透明,蝦頭與蝦體連接不易脫落,尾節有伸屈性,肉質致密,無異臭味;海蝦的蝦體完整,體表紋理清晰,有光澤。頭胸甲與體節間連接緊密,允許稍鬆弛;殼允許有輕微紅色或黑色;眼球飽滿凸出,允許稍萎縮;肌肉紋理清晰,呈玉白色,有彈性,不易撥離;具有海蝦的固有氣味,無任何異味。
2.蟹類的感官檢驗 觀察蟹體腹麵臍部上方是否呈現黑印,以測知蟹胃是否腐敗;觀察步足與軀體連接的緊密程度,以測知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是否完好;持蟹體加以側動,觀察內部有無流動狀,以測知內髒(蟹黃)是否自溶或變質;檢視體表是否保持固有色澤,以測知外殼所含色素是否已分解變化;必要時可剝開蟹殼,直接觀察蟹黃是否液化,鰓絲是否發生變化和混濁現象。
海蟹應具有海蟹的固有氣味,無任何異味;體表紋理清晰,有光澤,臍上部無胃印;步足與軀體連接緊密,提起蟹體時步足不鬆弛下垂;鰓絲清晰,白色或微褐色;蟹黃凝固不流動;肌肉紋理清晰,有彈性,不易撥離。
3.貝蛤類的感官檢驗 貝類以死活作為可否食用的標準。凡死亡的貝類兩殼常分開,但也有個別閉合的,可采用放手掌上探重和相互敲擊聽音等方法檢查。死貝一般都較輕(排除內部泥沙),在相互敲擊時發出咯咯的空音;活貝在相互敲擊時發出篤篤的實音。對大批貝類的檢驗,可用腳突然觸動包件,如包件內活貝多,即發出的貝殼合閉的嗤嗤聲;否則發出聲音就較輕。後一情況應進一步抽取一定數量的貝體做探重和敲擊試驗,逐一檢查死活。如死亡率較高,則整個包件逐隻檢查或改作飼料用。
牡蠣的蠣體飽滿或稍軟,呈乳白色,體液澄清,白色或淡灰色,有牡蠣固有氣味;花蛤的外殼具固有色澤,平時微張口,受驚閉合,斧足與觸管伸縮靈活,具固有氣味;縊螺的外殼緊閉或微張,足和觸管伸觸靈活,具固有氣味。
(二)理化檢驗
貝甲類的理化檢驗首先是除去外殼,以下的操作方法與魚相同。
二、貝甲類的衛生評價
(1)蝦類,蝦肉組織變軟,無伸屈力,體表發黏,色暗、有臭味等,說明蝦已自溶或變質,不能食用。
(2)甲魚、烏龜、蟹、各種貝蛤類均應鮮、活出售。含有自然毒的貝蛤類,不得出售,應予銷毀。
(3)凡因化學物質而中毒致死的貝類,不得供食用。
複習思考題
1.名詞解釋:魚的僵直 蟹的胃印
2.魚及魚製品的衛生檢驗要點有哪些?
3.如何預防有毒魚類引起的食物中毒?
4.貝甲類有何感官特點?
(陳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