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教數(1 / 2)

“水鏡先生所言不差,此乃我閑暇時發明的一套計算方法,也是屬於數術的一種。”

原來如此,司馬徽側耳傾聽,能讓司馬徽感興趣的事情可是不多的,也許這是個推廣阿拉伯數字的好機會,暗自高興的我決定順水推舟,這司馬徽自然成了東漢除了我以外第一個接觸數學的人。

“這一豎一圈,還有一個勾下一橫的標誌,代表什麼?”三人行必有我師,司馬徽很好的發揚了不恥下問的精神。

“其實這些符號不過是簡化以後的標誌而已,這一豎代表的是個一字,這一圈代表的是零,零可以理解為無,或者是一個介位,一豎後麵加個零代表的是十,兩個零代表的是百,三個零代表的是千,四個零代表的是萬,之後以此類推。”

“那這個單獨的十又是什麼意思?”

“十乃是加的意思,單獨的一乃是減的意思,至於這個叉麼就是疊加之後的一個進算法叫做乘法,這個一字上下兩邊一點,這個符號就是疊加之後的減法,除法。”

為了能夠讓司馬徽能夠更加理解阿拉伯數字的方便之處,我把語言組織的簡單易懂,這樣司馬徽聽起來也不會太累,倘若按照後世的那些教學方法,恐怕現在的司馬徽已經聽的雲裏霧裏了。

司馬徽被這套全新的知識,勾起了興趣,聽的是格外認真,我也因為司馬徽的認真,格外的來勁,古人的計算方法實在是太過複雜了,這樣勢必會浪費很多時間來計算一件事物的大小,這個阿拉伯數字實在是非常方便,若是這套計算方法由司馬徽代為傳播,我想肯定要比我來宣傳這套計算方法的效果好的多了。

司馬徽的好學,實在讓我有些汗顏,頻繁的發問,讓我都有些抵擋不住了,我與司馬徽兩個人漸漸的進入了一個忘我的狀態,一個忘我的教,一個忘我的學。

這期間,孫尚香來看過我一次,這個善解人意的姑娘,看見我與司馬徽兩個人如此廢寢忘食,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端上飯菜,之後再默默的離開,這也讓我小小的感動了一把。

不得不說,司馬徽的才學實在是讓人妒忌,以前我上小學的時候,需要花一個星期消化的知識,司馬徽竟然不到四個時辰,就基本上都掌握了,也許是因為我用了填鴨式的教育法,司馬徽有些細節方麵還是不怎麼能夠理解。

每當司馬徽提出這些細節方麵的問題的時候,我都盡量解答,兩個人一直從下午討論到了晚上,連孫尚香端來的午飯,我們都沒有心思去理會。

這是孫尚香端來的第二次飯菜,當看到飯桌上的飯菜絲毫未動時,孫尚香皺緊了柳眉。

“相公和水鏡先生如此廢寢忘食,不知所謂何事?”

我與司馬徽這才發現房間裏原來還有一個人,我向孫尚香投去了歉意的眼神,是該吃飯了,這司馬徽真是個拗直的人,和前世宋朝宰相王安石有的一比。

司馬徽似乎還意猶未盡,略有遺憾的看了看議桌,為了能夠讓司馬徽更清楚的認識到阿拉伯數字的方便之處,我決定以實踐為主,給司馬徽出了幾道數學題。

一開始,司馬徽心中對這個阿拉伯數字計算法多少有些抵觸思想,用慣了現在的計算法,新的計算法自然是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的。

為了證明新的計算法不過如此,司馬徽提出了向我挑戰算數的要求,這個要求我當然答應了下來。

十進製的算法,古算數與阿拉伯數字計算法計算的速度基本相同,然而到了百進製之後,這個差距就體現出來了,司馬徽所持的古算數漸漸的趕不上我的節奏。

古算數與阿拉伯算數算出來的結果相同,但是這個效率阿拉伯算數卻比古算數快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