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雪兒已踏上仙路,那自己就給她以最真摯最虔誠的祝福吧!希望她最終能叩開那道傳說中的仙門。
寧道生來便是一個孤兒,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中長大,此次來艮山登仙路是他從小到大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已然是孤注一擲。
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如果登仙路失敗的話又將何去何從。
所以在老者告訴他可以教他一些鍛煉身體的法子後,他想了又想終究是點頭答應下來,至少老者沒有拋棄他。
他不知道的是,艮山距離這座三葉峰足有數十萬裏之遙。
他不知道的是,此時距離登仙會結束僅一天時間。
他不知道的是,修仙即是修心,要想修心,先得靜心。
他不知道的是,道經有雲:心者,火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
正因為這些不知道,他才黯然而沉默地選擇留在老者身邊,去學那些老者口中凡俗的微末本事。
等他答應留下後才知道,老者名為易守道,別號三葉先生。
此地除了寧道之前出來的那間側房外,尚還有數排木屋,靠東邊那一間是易守道的居所,然後依然是書房、靜室、客廳、側房與灶房。
易守道教寧道的第一課是讀書習字,地點在書房中。走入書房後他才發現這間房屋竟比外麵看著的要大得多,裏麵橫列著數排書架,書架上密密麻麻地擺滿各種書籍,不過在書房南邊卻開著一個大大的窗戶,窗前有一張巨大的書桌,桌上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推開窗向外望去,天邊有雲卷雲舒,向下有眾山攬小。
第二課是耕種廚藝,地點在灶房及灶房後麵那片空地上。灶房中鍋碗瓢盆灶台案板齊全,等寧道真正開始生火做飯時才發現那柴灶中竟然隻有薄薄的一層老灰。灶房後麵的空地被細心耕耘過,生長著一些蔬菜瓜果,灶房前靠院子邊上亦種著數盆各式鮮花,四季常有花開花落的庭前氣象。
第三課是習武健身,地點時而在院子中,時而在鬆林間。易守道教給他的是一套站樁練氣的功夫,亦有相應的心法與招式相配合,總共隻有十式,卻名為萬象譜,早晚都得練習,風雨無阻。易守道說:“九為數之極,十為極之餘,萬象者,無所不容也!”同時易守道也讓寧道將那九顆火紅的果子吃下去,每隔九天吃一顆。那果子吃下之後,感覺就像是吞了一團火,直燒得寧道全身血液沸騰,好在有萬象譜的心法可以將之緩緩煉化。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寧道隻覺得全身血液流淌間沉重而有力,好似鉛汞一般,整個人有一種脫胎換骨般的清爽感覺。
第四課是寧神靜心,地點在靜室中。那靜室似乎用特別的木材鋪就,走入其中便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木質清香,很是寧神,室中僅在房頂中央開有一個小小的琉璃天窗,有天光透過那澄淨的琉璃傾瀉下來,直直地照在地板中央那隻蒲團上。易守道說:“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明。心何以明?唯靜之!”
第五課是君子六藝,音律、禮儀、棋道、天文、地理、民俗、算術、占卜、奇門等等無所不包,六藝非絕對的六藝。地點便在這三葉峰之上,隨處隨地。易守道說:“既然萬象,自然得包羅萬象,所以君子者,當博學。”
一一見識了這六課之後,寧道心中最後一點小小的期望終於破滅,因為他確信,易守道所教的這六課盡是凡俗之學,因為這些東西在凡俗世界中並不是多罕見。
是的,這每一樣在凡俗世界中都不罕見,但所有這些集中到一起可就罕見了,那不是算術中的一加一。說是仙凡有別,別的其實隻是境界,事實上,仙與凡並沒什麼區別,因為你為仙也好,為凡也罷,首先,你得是個人!
仙道凡道,其實都是道,不同點在於,仙人專注於修道,而凡人隻是走在道上而不自知。
即便如此,寧道也沒有灰心喪氣,既然看不到仙路,那就把凡路好好地走上一遭吧!
所以對於易守道安排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門功課,他都學得極是認真,哪怕是生火做飯這等鎖事,他也不會有半點馬虎。
鬆柏常青總是人們樂於讚歎與向往的事,但常青也總有不好的時候,當四季變幻想要給它們穿上不同色彩的外衣時,麵對它們的常青總是那麼的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