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第一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同誌被紅衛兵指責為“剝削有功論”的鼓吹者,蒙受了不白之冤。這到底怎麼回事呢?這要從黨關於私營經濟的政策說起。

一、飽受爭議的“天津講話”——私營經濟發展史上一次難能可貴的思想解放

1949年4月,劉少奇受毛澤東委托去天津指導工作,在與資本家的座談會上,針對他們的擔心和憂慮,劉少奇做了耐心的指導、說服和教育工作。他對我黨一些幹部中存在的盲目打壓私營經濟的“左”的做法進行了批評,對私營經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充分的肯定。

劉少奇在講話中指出,民族資產階級還不是我們今天的鬥爭對象,“如果當作鬥爭對象,則是犯了錯誤……這錯誤是路線錯誤”,保護他們,“實際上就是保護生產”。“在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下,在勞資兩利的條件下,讓資本家存在和發展幾十年,這樣做,對工人階級的好處多,壞處少”。1

針對資本家最怕被稱為“剝削者”、一聽到剝削就全身發抖的情況,劉少奇開誠布公地指出,“現在有許多失業工人要求資本家複工,也就是要求你們剝削他們一下”,“就是說你收他們做工,給工資,剝削他們,他們倒有工作可作,不失業了”。

“你(東亞企業股份有限公私總經理宋斐卿)現在隻剝削一千多人,如果你能剝削兩千甚至兩萬工人那就更好。現在的工人是有人剝削比沒人剝削好,沒人剝削他更痛苦。有人剝削他雖然痛苦,但總比較好一點,不會失業,有飯吃,雖然隻能吃半飽,但總比沒有飯吃好。”

“你(天津啟新洋灰公司總經理周叔弢)能開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工廠對社會更有好處,功勞就越大。你們把廠建起來,用全力把工廠管好,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是有功勞的。”2

剝削,在飽受“崇公滅私”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眼裏,無疑是可恥和罪惡的。因此,無論是在任何背景下提倡剝削,都是冒天下大不韙之事。劉少奇的天津講話果然在黨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時任東北局書記的高崗公開指責劉少奇在鼓吹剝削有功論,說他在向資本主義投降。毛澤東總體上持肯定態度,但也認為劉少奇講話的方式有點過頭。

最後,還是鄧小平站出來為劉少奇解了圍。鄧小平在1954年2月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劉少奇同誌的那些話,雖然在講話當中個別詞句有毛病,但對當時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國的時候不犯錯誤是起了很好的作用。那時天下還沒定,我們就是本著中央的精神,抱著寧右勿“左”的態度去接管城市的,因為右充其量喪失幾個月的時間,而“左”就不曉得要受多大的損失,而且是難以糾正的。3

應該說,鄧小平對天津講話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