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反映文化,語言間的共同之處是由文化的共性所決定的,有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原因。和語言上的共同點相比,文化的特殊性則更為普遍。由於英漢兩個民族在生活環境、生活習性、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曆史文化傳統等諸多方麵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必然會反映到各自語言中。因此,英漢動物詞彙聯想意義的差異也必然反映了其所承載的不同文化意義。

1、生活環境

聯想的首要條件是“耳聞目睹、頻繁接觸、充分觀察、深入了解事物”(何善芬,2002:145)。英語國家和中國在地理位置上相距遙遠,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截然不同,生物種類存在千差萬別。產於某一國家的動物,可能在另一個國家很少見或根本就沒有(如turkey),觀察了解其外貌特征和生活習性無從談起,更不可能賦予它豐富的聯想意義。

此外,中國自古是一個農業國家,人們了解和熟悉陸地生活的農業耕作,語言中以陸地動物來做比喻的現象就非常常見,如漢語中“牛”的象征意義。而英國是島國,漁業十分發達,人們的生活與海洋密不可分,所以常會賦予海洋動物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a big fish——大人物、大亨;a dull fish——遲鈍漢;a poor fish——倒黴的人;a cool fish為——無恥之徒;a cold fish——冷漠的人;a loose fish——生活放蕩的女人。而漢語中的“牛飲”則對應drink like a fish。

2、宗教神話

英漢語言中許多動物詞彙的比喻意義都與神話或傳說故事相關。英美文化受《聖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影響極其深遠,許多人物故事和思想都融入到了英語語言之中,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文化因素賦予了英語動物詞彙意蘊深厚的文化內涵意義。如dragon的喻義就與公元700年左右關於貝奧武爾夫(Beowalf)事跡的敘事詩有關。詩中主人公貝奧武爾夫打敗妖怪倫代兒之後,與惡龍搏鬥,兩者同歸於盡。

英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英語中許多以動物為喻體的表達就出自基督教《聖經》,比如cast perals before swine,black sheep。由此可見英語文化與其宗教信仰的緊密聯係。

3、語音語義係統

追求幸福、祈求吉祥是任何民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為了避諱趨吉,諧音作為聯想的一種手段,在英漢語言中都有運用。然而由於中英兩種語言的語音語義係統不同,一種語言中由諧音得到的詞彙的聯想意義對其他國家的人們並不能構成聯想。例如英語中cuckoo的發音和cuckold相似,所以容易讓人聯想到戴綠帽子的人。而漢語中以“鹿”、“魚”分別諧音 “祿”和“餘”,喻意財氣和富餘。這些對不同文化的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