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宦官可悲複可恨
在封建時代,皇家的後宮裏麵有不少服役的宦官,他們是因宮廷雜役和其它各種需要,設置的一個特殊的機構。宦官是古代社會被閹割後失去性功能的刑餘之人,六根不全,算不得真正的男人。它是中國最可悲的曆史現象,也是中國文化畸形發展的結果。宦官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於納妾之風的盛行,最高統治者為了個人的某些利益,為了保證皇室後繼有人,皇帝可以妻妾成群,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並不過分。而實際上,不僅僅是後妃,在皇宮裏麵服役的任何一個女人,隻要皇帝願意,都可以成為他施欲的對象,都可以為他們傳宗接代。另一方麵,為了保證皇族血緣的正統,除了皇帝和他的兒子們外,在後宮服役的任何男人,任何有機會單獨接觸到後宮女人的男人,都必須加以閹割,讓他們失去生育能力,變成不男不女的太監,然後讓他們在後宮服役,這就是宦官。據史書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被閹割的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割後的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太後下止妃嬪宮女等,多為女眷,如果允許男人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闈之事,所以,宮廷規定,絕不允許有其他任何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於是,將後宮服役的男子全部閹割,並將這一惡習一直延續下來,這種殘無人道的做法對人體的殘害可謂極其慘烈,所以,宦官,截掉的不僅是身體的一部分,也割斷了與家人的血脈聯係。因此,我們不僅要質疑,人與人是這樣的不同,既然一個皇帝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為什麼要將後宮中侍奉皇帝及服役的數以千計的所有男子加以閹割,變成殘廢,使他們永遠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失去了家庭的親情和歡樂,永遠的被人蔑視和輕賤呢?這是多麼的殘忍和可悲。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應對宦官階層的非人生活給予深切的同情。但不幸的是中國曆史上對宦官的評價,常常是同情少而指責多。因為這些人一方麵是專製製度的受害者,另一方麵由於身體的殘缺而產生了其畸形心理和陰暗人格,反過來害人,以致禍國殃民。他們媚上欺下,恃強淩弱,一般兼有奴性和狼性的人格特征,往往是治國理政無方,阿諛奉迎有術;舉賢薦能無策,進讒害人有道;扶善安良無謀,撥弄是非有計,榮辱與共無心,結黨營私有膽。所以宦官專權被史學家列為曆代王朝三大禍患之首,當人們每每提起秦朝的趙高,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唐朝的仇士良、李輔國,明朝的劉謹、魏忠賢,無不令人痛恨切齒。不過宦官專權,必有昏君當朝,專權的宦官令人可怕,不專權的宦官同樣令人忌憚三分。縱然精明強幹如張居正這樣的賢相、飛揚跋扈如嚴嵩這樣的權臣,見了皇帝身邊的太監,表現得異常恭敬殷勤,上朝的時候也得對著旁邊伺候的小太監拱拱手才去。凡聰明的大臣,對於皇帝身邊的大小太監都一直陪著小心,甚至刻意籠絡,絕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宦官階層之所以能夠擅權朝堂,把持權柄,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能接近權力的終端皇帝,甚至摸透了皇帝的脾氣,終究成為皇帝最信得過的人員。這就為他們影響皇權打下了基礎。當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曆史上的宦官中,也不乏做了有益於人民之事的楷模典範,諸如東漢的蔡倫,明代的鄭和,清代的寇連材。但更多的宦官則是罪惡多端、十惡不赦的不良之輩。險惡環境中顯現出來的是人性的惡,宦官由於從小身心受到摧殘,長期從事賤役雜務,在宮廷中絕對人治、動輒招禍的險惡環境中,養成了陰險毒辣的變態心理,做事心狠手辣,很少考慮後果,幾乎不留餘地。因為他們心中沒有行為尺度,也沒有道德底線,可以毫無忌憚的肆意妄為。宦官當權,無不造成政治上的嚴重禍亂。通過曆史的閱讀和翻檢,我們從中探索發現,宦官取得國家大權的途徑大致有三條:其一是一些有能力有智慧的太監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設法取得大權在握的皇帝的信任,諸如趙高取得了秦始皇政的信任,才有機會在秦始皇沙丘暴亡後發動政變。二是協助無權皇帝奪取外戚、朝臣或將領的最高權力,他們取而代之,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就是一例。三是直接假手昏庸懦弱的皇帝主持朝政,諸如魏忠賢之流。
宦官階層能夠獲得權力終端的皇帝的信任秘訣亦有三點:一是能夠使皇帝深信自己絕無可能纂奪皇位的野心。因為宦官是被閹割之人,六根不全,沒有妻兒老小,斷了香火,身後無人,這也是深得皇帝放心的重要理由。按理,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野心,隻是人的個性差異使我們無法排除生活中的萬一,趙高魏忠賢就是兩個極其典型的案例。二是宦官能夠非常順從地執行皇帝的意誌,有把皇帝意誌轉化為行為的能力,能夠滿足皇帝的各種需求和欲望。也就是說隻有宦官才能做到對皇權的絕對服從,是典型的皇室奴才。而其他官員因為有自己的價值尺度和道德底線,難免會和皇權發生抵觸。三是在為皇帝效力的時候,能夠忠心耿耿、不懈努力,從而取得皇帝的高度信任。我們同樣通過幾個案例來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