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的叩拜之禮
中國古代就有“叩首”之禮,也叫叩拜之禮。它形成於何時,鮮有文字記載。不過,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劉項的楚漢戰爭結束後,群臣日日飲酒,爭功不已,往往醉後狂呼,甚而拔劍擊柱。劉邦看到此種情景,心裏很是不安。一天,一個叫叔孫通的儒生向劉邦建議道,陛下打天下靠的是武夫莽漢的衝鋒陷陣,但守天下還需文臣儒生的禮儀朝綱。劉邦問其究竟,叔孫通說,陛下貴為天子,天下至尊,萬民仰慕。而今朝堂之上,酒後爭功,舞拳弄劍,如此紛亂不堪,天子的威嚴何在?劉邦接著問道,這如何是好?叔孫通從容告訴劉邦,天下初定,禮儀朝綱不可一日或缺。可否允許我去山東招募一批儒生,先讓他們來演示承傳下來的上古禮儀,群臣觀摩學習。劉邦說,此事固然妥當,隻是禮節程序不可繁雜,這幫弟兄都是泥腿子出身,太過繁雜,難以掌握,豈不徒勞。叔孫通忙說,這個我自然知道,隻是對上古禮儀化繁為簡,粗做變通即可。於是,叔孫通出使山東,招募了三十多個儒生及自己的學生百餘人,在野外進行朝綱禮儀演示,令文武群臣觀摩學習,月餘,群臣以為基本掌握了要領。劉邦令群臣於未央宮門前學習禮儀,大概訓練了三月有餘,文武群臣對上朝退朝及祭祀拜天等各種大型活動的禮儀都能了然於胸。大漢建國七年的冬天,長樂宮落成,諸侯群臣上朝慶賀。文武官員按等級次序排成兩列,在司儀的引導下行三拜九叩大禮,朝堂兩側,宮人打出繡上龍虎圖案的各色旗幟,四周手持兵器的虎狼般的武士肅穆林立。群臣一看這陣勢,無不對皇家威儀產生恐懼恭敬之心,再也不會有人在朝堂之上喧嘩滋事。而且那些平時學習禮儀不認真,在朝堂上禮節不合規範的,被那些虎狼武士像抓小雞似的提溜下去予以懲罰,然後在讓他們麵壁思過,複習功課去。劉邦看到這種場麵高興的發出“我今日始知做皇帝的尊貴”。如此排場莊重的跪拜叩首之禮,不僅是一種封建帝王威權的象征,更是一種有形的精神享受。跪拜叩首之禮從此興盛起來 ,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成為封建社會維持統治秩序的形式之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才被正式廢止。
跪拜禮節成為尊卑貴賤等級的標誌。上朝時給皇帝老子所行的三跪九叩大禮,在許多臣子看來不僅是一種煩人的繁文縟節,更是一種對人身體的折磨。而在皇帝老子看來,當然是萬民臣服、卑躬屈膝,尊奉自己的集中表現,難免會產生“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自豪感,這大概也是劉邦發出感歎的原因。可有趣的是,在一些臣子那裏,他們把對皇帝老子所行的叩拜大禮,並不看成是對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行的最高禮節,而僅僅是把它當作每天必需進行身體鍛煉的廣播體操來做,這樣不但不覺得煩人,而且還樂在其中。據有關史料記載,晚清宰相全慶就是這樣一個人。這個進士出身的滿族人,為官60餘年,曆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官做到體仁閣大學士,活了82歲。須知,82歲在那個時代是一個了不得的歲數,因為當時人的平均壽命為40歲,他能活到這個歲數也算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了。他高壽的秘訣據他的學生翁同和在日記裏講,多虧了把對皇帝老子每天進行的三跪九叩禮當作廣播體操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