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留宿大同
天鎮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與河北、綏遠接壤,是大同的東部門戶,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漢代,漢軍與匈奴多次在在境內發生戰爭。唐昭宗年間,晉王李克用率部與吐穀渾在此發生激戰。北宋初期,為遼金對壘之地。明朝,與蒙古部族隔山為界,設兩衛駐軍戍守,懇屯田,築長城,起煙墩,坼堠相望,為三晉北門之鎖鑰,宣、大二鎮聯係之要衝。清朝初年,新平堡、瓦窯口堡直屬大同鎮,駐參將鎮守。民國元年,平綏鐵路橫通全境,西接大同,東連平津,又為交通要道。抗戰之前,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連年軍閥混戰,曆經晉軍、西北軍、奉軍的侵擾,這些軍閥為了禦控扼要,致使天鎮成了這些軍閥競相爭奪的戰場。如今,這個在清雍正三年改名為天鎮的地方又要經曆一次戰火的蹂躪,隻是,這一次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軍民抵禦外侮的一次生死之戰。
張培梅在太原參加完就職儀式後,心急如焚,匆匆與他的憲兵執法隊見麵後,便馬不停蹄地趕來天鎮。從種種跡象上看,天鎮將是山西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地方,那裏有戰爭,哪裏便會有執法隊,否則,沒有戰場紀律會使與日軍沒交過手的晉綏軍在戰場上留有一絲的顧念。
執法隊取道大同,張培梅與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見了一麵。張培梅知道傅作義不受閻錫山待見,原因是傅作義是晉南人,不是所謂閻錫山的五台定襄派,加之傅作義能力太強,閻錫山有點尾大不掉的感覺。傅作義與閻錫山的齟齬始於中原大戰,當時,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為第四路軍總指揮,指揮李生達等6個軍沿津浦線北段進軍。傅部旗開得勝,很快占領了濟南,隨之揮軍南下,形勢一片大好。這時,閻錫山突然成立了一個第二路軍,由張蔭梧率領,指揮王靖國、李服膺兩個軍,張蔭梧任總指揮,傅作義任副總指揮,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也讓傅作義很惱火。張蔭梧是傅作義保定軍校同期同科同學,畢業後同時分到晉軍,但兩人關係一向不睦。張蔭梧任北平警備司令時曾辱罵傅作義是降將,沒有氣節,不配與他同列。這次,張蔭梧看到傅作義大軍進展順利,又是妒火中燒,就給閻錫山發密電,誣告傅作義與張學良、張群等人舉行秘密會議,有叛變投敵之嫌。閻錫山於是對傅作義產生懷疑,特派張蔭梧前來分奪傅作義兵權並監視傅作義。張蔭梧來後,對傅處處掣肘,不給傅部分配彈藥給養,造成部隊軍心渙散、離心離德,最後兩軍不得不分開作戰,被蔣軍各個擊破,造成了閻馮聯軍的失敗。從這件事兒上,傅作義開始感覺到閻錫山不信任他了,與此同時,外麵又傳言這次戰敗責任都在他身上,一時間使傅作義心灰意冷,遂開槍自殺,幸被夫人及時發現,才撿回條命。
此時,張培梅與傅作義麵對麵,毫無芥蒂。一則因為兩人脾氣相投,兩人性格剛烈,不善於投機取巧。二則因為張培梅是傅作義的老長官,與傅作義有知遇之恩。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閻錫山配合直係,率晉軍攻占石家莊,傅作義營擔任警戒任務,表現出色,得到晉軍前敵總指揮張培梅的嘉許,力保其升任第4旅第8團團長。三則兩人帶兵有方,常打勝仗。1927年1月,直奉聯合晉軍進攻國民軍。國民軍在腹背受敵下,往西北撤退。平綏鐵路上的天鎮,是國民軍的必經之路。晉軍派傅作義第8團駐守天鎮阻截。國民軍宋哲元部曆時三個月的攻城,未能將天鎮攻下,由此顯露了傅作義守城的才能。1927年10月,傅作義利用奉軍換防之機,從太原深入奉軍腹地,一舉占取涿州,造成對奉軍的致命威脅。可是晉軍各主力部隊迭告失利,紛紛撤離京漢、京綏兩鐵路線,涿州成為孤懸於奉軍包圍中的唯一據點。傅作義隻得采取固守待援之策。奉軍憑借優勢,對涿州發動九次總攻。傅作義以不足萬人的無援之師。死守涿州達百日之久。涿州之戰是我國近代軍事史上城市攻防戰中著名一役。它雖然是一場軍閥混戰,但傅作義能攻善守的軍事才幹卻得到軍事界的公認,由此使他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