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播電視報社走基層專題探覓京城社區人物故事
百味人物走訪
作者:彭立昭
清晨,當初醒的陽光淌進敞開的門,一支著裝統一的隊伍,正麵帶微笑迎接新的一天;傍晚,當夕陽映紅服務大廳的窗,這一群人,雖身心疲憊,還互相熱情地打著招呼起身,告別最後一刻的匆忙,這些人就是永外社保人。
永外社保所成立於2002年,由最初的幾項工作職責擴展到目前的40多項;由原來的10名工作人員發展到現在的20人,大家共同承擔了轄區19種服務對象、15000餘名群眾的社會保障工作。每天都有上百人到服務大廳辦理各項業務,而社保人始終信守“為民辦事,始終為群眾服務”的誓言,以“促和諧,幫弱勢,打造辦事高效,群眾滿意星級社保所”為目標,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懈追求光榮與夢想。社保所於2009年組建了“巾幗愛心服務隊”,5年來,隊員們充分發揮女職工細心、柔韌的工作態度,麵對麵地為群眾開展社會保險、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等相關政策谘詢及具體業務經辦的指引,不斷錘煉自身素質和為民服務的本領,鑄就了一支紀律嚴明、業務精通的社保女幹部隊伍。她們心裏麵裝滿的是責任和自豪,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帶著盛情做工作
44歲的社保人孟令欣,性格開朗,幹事麻利,對待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特有愛心。
2013年1月25日一大早,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程先生來到了大廳服務窗口。“小孟啊,我辦理退休的事兒終於有眉目了,多虧你幫我啊,真是太謝謝你了!”孟令欣一聽,樂嗬地回答,“不用謝,這是我該做的。”靈活就業工作,就是要在第一時間為參保人解決各類隨時出現的問題,不論是分內之事還是分外的。原來,由於社保所一時無法看到程先生的檔案,故不知其詳細的繳費情況,就不能受理他要辦理的事,這讓他很著急。為此,孟令欣多次與社保中心、職介中心溝通。多少次,中午下班鈴聲已經響起,大家去吃午飯了,她還一手拿著電話聽筒,一手點擊著失業係統,時不時地用筆做著記錄……
孟令欣為40、50歲的參保人員辦事,非常熱情且細致認真,每天平均她要接60個甚至上百個電話,毫不厭煩。幾年下來,她記的工作台賬都有好幾大摞了。她得到群眾的表揚信也最多。“感謝孟姐,關心體貼入微現愛心…”每每大家看了,也一口一聲地親切地喚她“孟姐”。6年來,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孟姐”,從未請過一次事假。一次,母親病倒了,去醫院經診斷是癌症,內疚得哭出了聲。陪母親做完手術才鬆口氣,可還需住院觀察一個月。而此時,幹鐵路工作的丈夫正在外出差,孩子上學,所裏工作正忙,萬不能請假啊。姐姐心疼她,安慰道,大忙人,你去上班吧,白天留我在醫院照顧她老人家好了。下班後,孟令欣匆匆趕至家做好飯帶到醫院,悉心照顧著母親。天一亮,母親叮囑她快走。一次,她很不情願走,母親見了特生氣,嚷嚷道,你是平民家的女兒,怎能讓辦事的百姓苦等.不能怠慢任何人……她拗不過母親,含淚離開。如今,她打心眼裏感激母親。
帶著責任幹實事
永外社保所有三分之二的幹部是女性,平均年齡45歲。女性幹部天生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善於溝通的能力,這話還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