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講述抗聯往事愛國高僧秘藏趙尚誌頭顱60年
百味人物實錄
2008年10月25日,抗聯名將趙尚誌的顱骨終於葉落歸根,安葬在家鄉剛剛竣工的烈士陵園裏。
趙尚誌令日寇聞風喪膽
趙尚誌與楊靖宇齊名,在東北抗聯史上合稱“南楊北趙”。趙尚誌28歲時,曾身兼四大職務: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東北抗日聯軍政治軍事學校校長。在趙尚誌的軍事生涯巔峰期,他手中的第三軍,有十個師,6000餘人,是東北抗聯人數最多、建製規模最大的部隊。此外,他還參與創建了六軍、七軍、八軍、九軍、十軍、十一軍,領導過四軍,協調指揮過五軍和二軍一部,整個北滿的抗日武裝都在他的旗下。
這位出身黃埔四期的抗日名將指揮過“攻打巴彥縣”、“木炮打賓州”、“攻陷方正縣”、“智取五常堡”、“襲擊廣寧艦”、“肖田地突圍”、“鏖戰三岔河”、“橫掃濱綏線”、“東征牡丹江戰役”、“西征黑嫩平原戰役”和一戰斃傷300餘日寇的“冰趟子大捷”等戰役、戰鬥,堪稱我軍的經典戰例。趙尚誌令曰寇聞風喪膽,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在《關於最近“滿洲國”的治安》一報告中,承認趙尚誌是“最頑強”、“匪勢最為活躍的代表者”。肖田地突圍後,敵軍驚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龍門戰鬥、遜河戰鬥後,敵人在其報道中這樣讚歎趙尚誌指揮的部隊,“稍加訓練滿可造成優秀無比之軍隊。”
據殺害趙尚誌的凶手田井久二郎回憶,在趙尚誌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年中,使數萬日本軍警斃傷,這還不包括偽滿洲國的軍隊。他說:“趙尚誌將軍得到中國人民的絕對支持,用一個師團以上的兵力討伐是沒有用的。他一聲令下,東北的人民就能起來反抗,他和他們之間有父子一般的關係。”“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誌!”這是日軍當年對趙尚誌將軍的敬畏評價。
1942年2月12日,從前蘇聯返回東北的趙尚誌被混入隊伍中的日本特務劉德山偷襲。子彈從他背部右下部擊入,斜從小腹與胯間穿出,趙尚誌重傷被俘。
趙尚誌受傷後僅活了八個小時,在2月12日晨9時左右,心髒停止了跳動,年僅34歲。從現存的趙尚誌遺容照片看,他犧牲時麵部無痛苦表情,儀容威嚴,眉宇間顯示出剛烈無畏的頑強精神。特別是他的一雙未曾閉合的眼睛,狠狠地向上直瞪著,可謂死不瞑目。
趙尚誌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遺體用卡車送到佳木斯偽三江省警務廳特務所5處。一名日本警尉凶殘地用鋸子割斷了趙尚誌凍得僵硬的頭顱,趙尚誌的屍身被日寇拋進了鬆花江。
高僧冒死護衛將軍顱骨
是誰在當時極其危險的條件下保護了趙尚誌將軍的顱骨?目前存在兩種說法。一是長春護國般若寺創建人恢虛法師,二是他的弟子——民春護國般若寺第一任住持澍培大師。
雷鳳祥說,日軍切下趙尚誌的頭顱後,為宣揚自己的戰績,把趙尚誌顱骨在偽滿洲國內部四處巡展。這時,倓虛找到日軍司令部,建議說,天氣逐漸轉熱。又用飛機運輸,趙尚誌的頭顱勢必腐爛,難以保存,不如將他的頭骨埋在長春護國寺為好。護國寺不大,長175米,寬75米。日軍侵華期間,偽滿洲國曾將護國寺定為“國寺”。大戰前,日軍來此寺祈禱;戰後,日軍在護國寺為陣亡者超度亡靈。
那麼,日軍為何會答應倓虛的請求呢?雷鳳祥說:“當時日軍是將趙尚誌當做‘無名佛’埋葬的,所謂‘無名佛’,漢語叫‘野鬼’(孤魂野鬼),侵略者不懷好意。日本人以為將趙尚誌頭骨放廟裏,能將趙尚誌的魂靈鎮住,就應允了倓虛的請求。這種做法在曆史上曾經存在,大唐武則天時,就有把犯人當野鬼埋在廟裏的習俗。”
不過,對倓虛保護趙尚誌顱骨一事,目前存在爭議。後來,倓虛弟子整理的一本《影塵回憶錄》,記載了倓虛的主要活動經曆。依據這本回憶錄,人們發現,1942年趙尚誌犧牲時,倓虛本人並不在吉林。這樣,他保護趙尚誌頭骨的曆史,在“空間”上就不能成立了。
對此,雷鳳祥的看法是:恢虛反日,曾多次回東北,他保護趙尚誌顱骨的可能性非常大。之所以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不提此事,一是當時保護趙尚誌顱_骨是“高危”之事;另外,因趙尚誌蒙冤—度被開除黨籍,直到1982年才平反昭雪,其曆史身份一直沒有明確說法,講究“機緣”的恢虛老法師自然回避了這段敏感的史實。
較之倓虛,另一個保護趙尚誌顱骨的高僧名字則非常肯定。此人是恢虛弟子、長春護國寺第一任住持澍培,俗姓“包”,是朝陽黃土坎鄉人,距趙尚誌老家不遠。
澍培威望很高,當時日本人成立佛教總會,澍培任副會長。當地居士講,趙尚誌的顱骨最初被埋在護國寺的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等四座大殿中間。澍培圓寂前,囑咐弟子將趙尚誌頭顱移到倓虛紀念塔旁。雷鳳祥說,如果不是這次“移位”,趙尚誌的顱骨,還真就找不到了。“我認為,是倓虛與澍培聯手保護了趙尚誌的顱骨。此外,還有一位叫釋果慈的僧人值得一提,是他提供了趙將軍顱骨在淨月潭埋葬地的準確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