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的簡單

百味人物意趣

四月的北京,下著細雨。先生名泉,字靖源,我便是在這小雨中,見到這位棋界的聖人的。

吳先生穿著素淨的灰色中山裝,拄著拐杖,緩步走來。左邊是他的夫人和兒子,右邊是他的女弟子牛力力五段,後麵跟著導演田壯壯。先生的出現,引得廳堂裏的人們出現了一陣小小的騷動,隻聽得“來了,來了”,越過數十人頭,我望見吳先生臉上聲色未動。他個子瘦小,卻長著一雙招風的大耳朵,我不由得暗地揣測,莫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奇人異相”?

吳先生是剛在上海觀摩了“應氏杯”圍棋賽,飛到北京,來接受“吳清源基金”的捐贈的。那日,麵對幾十個記者,他一字一頓地講了1分19秒。他說:“希望圍棋對於國家的發展和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有著更好的貢獻……”

吳先生一生榮辱,大起大落,皆是傳奇。當初,田壯壯等人看到他的自傳《中的精神》,對老人的恬淡平和、寵辱不驚,由衷讚賞。他們起先還以為吳先生已經過世,後來才知道他仍健在,於是大喜過望,數次赴日尋訪。沒想到吳先生竟很爽快地答應了“拍電影”。“電影不是世界各國都能看到的嗎?看到了,也許會對一些人產生影響。隻要能夠促進圍棋的普及,對世界和平有所裨益,就是好的。”吳先生顯然不了解電影,以及電影工業、電影市場……他隻希望能對社會有益。他的想法十分單純,足見他的天真和不涉世事。

聖人不知道何為聖人,吳先生也不知道何為“棋聖”。吳之外貌,跟一個平凡的老人—般無二,非仙非道,你會覺得他似乎離你很近,但當你真的靠近了他後,又會覺得他離你很遠。就如牛力力說的:“雖然,我已親侍先生15年,但我還覺得他像個‘神’。”

據《深圳特區報》吳虹飛

丁文江拒絕為弟開後門

丁文江是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19年,他的弟弟丁文淵去了瑞士,在楚西裏大學學習。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結識了留歐學生監督處秘書曹梁廈。曹是丁文淵的二哥丁文江的好友。在了解了丁文淵的狀況後,曹對他說:“令兄不是有錢的人,你不應當讓他獨自來負擔你的學費。照你的學曆,完全可以請補官費。你二哥和留學生監督、教育部次長、高等教育司司長都是老朋友,你又符合資格,我想你如果申請,是一定可以核準的。”

丁文淵想了想,曹梁廈的話是有道理的。二哥家累很重,四個弟弟和一個侄子的學費全由他負擔,還要幫助一些窮親戚,一年開支至少要3000多元,而他一年的收入還不到1500元。更糟糕的是,二哥在地質調查所工作,常因政局不穩,發不出薪水。於是,丁文淵寫信給二哥,要他為自己設法申請官費。

沒多久,丁文淵就收到了丁文江的回信。他在信中寫道:“照你的學曆和我們家中的經濟狀況,你當然有資格去申請……不過你應當曉得,國中比你還要聰明、還要用功、還要貧寒的子弟,實在不少。他們就是沒有像你有這樣一個哥哥,來替他們負擔學費。他們要想留學深造,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爭取官費。多一個官費空額,就可以多造就一個有為的青年。”最後,丁文江又勸勉弟弟:“我既然答應負擔你的學費,如何節省籌款,那都是我自己的事,你隻應當安心用功讀書就行了!”